周昌群
美术教学的特殊性在于不仅要传授美术知识,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审美能力;而且要将正确的技法和技巧传授给学生,从而提高学生的作画技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要听教师讲解技法要领,还要认真观察教师的示范动作,建立视觉表象。在美术教学中,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能在有限的时间内最大限度的提高教学效率,使我们的美术教学真正做到短时高效、丰富多彩。
化枯为趣,提高兴趣
布鲁达说:“学习的刺激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也就是说兴趣能使学习变得轻松。当学生对学习的对象产生浓厚的兴趣和好奇、认识到学习任务的意义时,他会积极主动地进入学习活动中来。传统的教学手段和设施由于其局限性,往往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会影响教学的效果。而多媒体教学手段则在教学中大展身手,使教学具体、生动、形象,弥补了传统方法的不足。多媒体信息,特别是图像、动画、影像、声音使教材更为生动形象,使凝固在教材中的静态美升华为动态美;将教材中蕴含的意境美、音乐美、艺术美等都充分表现出来;同时刺激学生的生理感观,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真正使学生爱学、乐学。如:《民间木雕》一课,欣赏中国的木雕并了解其特点是必要的环节,但书上图片不多,又没有与教材配套的挂图,欣赏实物更是不可能,这时候多媒体就是最好的辅助工具。课前我将各处搜来的图片进行下载,并精心分类;上课时,学生在优美音乐的伴随下,一边欣赏,一边赞叹,很快产生了愉悦的学习氛围;然后我点出对比图,清楚的展示出生动别致的黄杨木雕和大气古朴的东阳木雕,来增强学生的审美意识;最后再在个别的细节上,比如黄杨木雕蝙蝠葫芦上的图案进行放大和特写,这时他们忍不住站起来想看的更清楚,迫不及待地举手想要问个明白,开始小声地和同学讨论起来。这种学习是高效的、自主的,充分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也为诱导学生热爱传统民族文化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化静为动,激发想象
想象是对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建立新形象的心理过程。在学习的过程中,只有学生对学习内容保持新鲜感和参与热情,才能使他们畅所欲言、打破思想束缚、自由发挥想象能力。运用多媒体教学,能够很好的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如讲授《风儿吹过》,这课属于较抽象的命题。风一看不见,摸不着,但人们却感受到它的存在,该如何去表现风呢?我便拍摄了刮风时的一些情景制作成课件。让学生从画面中观察到刮风时人们和周围事物的变化。如:摇曳的树叶、凌乱的头发、卷起的衣角、飞扬的红领巾、扬弃的尘土、荡起的波纹……学生通过观看,明白只有借助各种事物的变化,才能表现风的存在。课件使教学更加形象化,达到化抽象为具体,化单一为多样,大大丰富了学生表现的内容,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达到了较为理想的效果。另外,利用多媒体还可以创设赏心悦目的情景,从而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如讲授《热带鱼乐园》这课时,因为大部分学生都没见过大海,所以首先我以一位导游的身份用亲切的语言对学生说:“小朋友们,你可知道,大海深处是什么样的吗?今天,我们一同潜入海底去探索秘密,好吗?”话音未落,学生便情不自禁的拍手大叫:“好”。紧接着,屏幕上出现了一幅美丽的海景图:海参伸缩着肌肉慢慢地蠕动着,小鱼快活的在水里穿梭,鲨鱼张开大嘴在捕捉食物,珊瑚尽情地展开美丽的身姿,海滩上有五颜六色的贝壳和巨大的海龟……侧耳细听,他们好像在窃窃私语。这般美丽的景物展现在天真的孩子们面前,使他们陶醉于美景之中。“情动而画出”,此时再让学生们画《热带鱼乐园》真可谓思路开阔、胸有成竹、情趣横生。
化远为近,突破时空
美术教学的知识涉及到人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它是人类几千年的文明积淀。涉足全世界各国各民族的浩如烟海的美术作品时,无论是叙述作品内容,理解作品的含义,还是探讨美术家通过作品所想表达的理念,都需要有广泛的知识面。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充分调动学生投入学习的激情。如上《悠悠北山街》这一课时,悠悠北山街离我们乡下的孩子实在太遥远了,我们没有办法去杭州考察历史文化建筑,但我们不一定非要去杭州考察,在教室里同样可以欣赏。此时,我打开多媒体播放北山街场景,让学生们先对这举世瞩目的历史建筑有一个大致的了解,然后再一一出示栖霞岭、秋水山庄、秦皇揽船石、西霞岭摩崖题刻、紫云洞诗题刻、宝石山稚僧担物造像……同时我在一旁一一讲解。看到这么优美又古老的建筑,学生的情绪非常高涨。一节课下来,听到的、看到的知识比平时要多几倍。多媒体能将文字、图象、声音等信息有机地组合在一起的强大功能,不仅拓宽了信息传递的渠道,还增大了美术课堂的信息量。
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不仅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更重要的是可以促进学生的创作思维,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如果说新课程下的小学美术课堂是一朵绽放的花蕾,那么多媒体教学就是一片锦上添花的绿叶,二者相得益彰、互为一体,给学生创设了愉悦有趣的情景,从而提高了美术教学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