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人性与政治

2009-09-10 02:53佟金丹
社会科学论坛 2009年16期
关键词:人性政治艺术

佟金丹

[内容摘要]徐訏在成名作《风萧萧》中塑造了三位各具不同气质的女性形象,内蕴了三种不同追求的生命境界,作者想要探寻的是一种理想形态的生命境界。

[关键词]生命境界;艺术;人性;政治。

1943年,徐訏的长篇小说《风萧萧》连载于《扫荡报》,立即使《扫荡报》一时“洛阳纸贵”,以致“重庆江轮上,几乎人手一纸”,并很快“风靡大后方”,被列为“全国畅销书之首”,使人惊呼文学界的1943年为“徐訏年”。这篇小说是以抗战时期的上海为背景写的,包含了时代的风云变幻在里面。但这只是故事的表层框架;在故事的深层,徐哥想要探索的仍然是爱与人性的多层面内涵所展示的生命的挣扎、追求与骚动不安。徐訏在小说中着意塑造了三位集聪慧与美貌于一身的女性形象——白苹、梅瀛子和海伦,并赋予了她们各自不同的象征意味:舞女白苹象征着银色,她代表着海底的星光,有凄凉的、哀伤的韵味;交际花梅瀛子象征着红色,她代表着太阳,有热烈的、奔放的气质:具音乐天赋的纯情少女海伦象征着白色,她代表灯光,有温和、自然的风致,一如在水中那不胜娇羞的睡莲。作者在她们身上赋予的象征意味其实代表了不同的人生追求和生命境界。主人公“徐”最爱的是灯光,因为他爱那灯光下自己的影子。也可以说他想追寻的并不是某个女性的爱,而是自己生命存在的意义与理想。

一、海伦——艺术美的理想化身

《风萧萧》中具有音乐天赋的纯情少女海伦,可以说是集真善美于一身的人间天使的化身,她代表了-人类最永恒的追求——艺术与美,也最能体现徐訏对于爱与美的理想追求。正如蔡世连所说:“《风萧萧》中,他塑造了一个具有极高声乐天分,历经几次精神蜕变,终于脱尽了太浓的两洋铅华。逐渐中国化了的美国姑娘海伦。这样一个艺术形象,也可视为他审美创造中所追求的美学标本。”

作者通过主人公“徐”之口表达了自己心中所向往的理想的女性:“也许我需要的是神,是一个宗教,可以让我崇拜,可以让我信仰。她美,她善,她慈爱,她安详,她聪敏,她……”这句话不仅体现了徐訏对于女性美的理想化追求,也代表了他的人生观和艺术观:“我是一个企慕于美,企慕于真,企慕于善的人。在艺术与人生上,我有同样的企慕。……每个人有他的理想与梦。这梦可以加于事,可以加于人,也可以加于一个世界。”现实生活中,很难找到这样十全十美的女性,于是徐訏运用想像在小说中来塑造自己理想中完美的女性形象。“这就是异国少女海伦!与白苹相比,海伦未染风尘:与梅瀛子相比,海伦愈显纯真。她歌喉美妙,丽质天成,聪明活泼,善良诚挚。她是徐心中‘理想的女性,也是作家笔下的一个象征”。

海伦在小说中出场时只是个温柔娇羞的少女,她有着低迷的笑容,含情的歌声,温柔迟缓的举动。在男主人公“徐”的眼中,海伦一如湖中那朵不胜娇羞的水莲,有清纯自然的风致。史蒂芬太太一直关注着“徐”这个抱独身主义信念的青年的情感动向,她把海伦比作柔和自然的灯光,发现“徐”最爱的是灯光。“徐”被海伦身上温柔恬静的气质所吸引,开始了进一步的交往。

海伦最爱的是音乐,“徐”最爱的是哲学,两个有着艺术气质的人在一起自由地交谈对于音乐、文学、电影的看法,他们由此开始了书信的交流。有了一份不平常的友谊。海伦因为精神上的苦闷空虚和歌唱学习上的高原阶段,一度想要放弃音乐,研究哲学。“徐”和梅瀛子约定以三个月为期,不和海伦单独在一起,把海伦交给梅瀛子来引导。海伦在梅瀛子的影响下的确是变得开朗了,但她已变成了一个为虚荣而努力的女子。梅瀛子对海伦的诱惑成功了,“徐”对于海伦灵魂的粗糙感到失望。

但太平洋战争的爆发破坏了每个人的生活,对海伦的心境与精神也产生了极大震动。“徐”来看海伦,第一次听到了海伦灵魂的歌唱。“徐”和海伦都被这来自灵魂深处的歌唱震撼了,她歌唱的成就已超出“徐”的意料之外。后来海伦为生活所迫,被梅瀛子带人交际场中,险遭日本人侮辱,幸得白苹救出。海伦也发觉交际场中的生活于她的个性不合适。那完全不是灵魂的生活,自己的歌声与美貌不过是别人享乐的点缀。史蒂芬的死使海伦忏悔自己这种虚荣堕落的生活,又找回了她原本高贵洁净、不染污泥的灵魂,更明确了自己人生的意义,她要过忠于自己灵魂的生恬。于是留下一封信,离开了上海。“当她悄然走向青岛,却在大自然中切实把捉住了艺术的脉搏,觉得灵魂靠近了上帝”。如果说“徐”是在谍海生涯中越陷越深的话,海伦则在每一次挣扎和蜕变中灵魂越来越得到净化。海伦生命中每一次痛苦的挣扎,每一次精神的成长和灵魂的蜕变,“徐”都亲眼见证了。海伦的灵魂虽一度变得粗糙而虚荣,但最终,她又找回了自己,蜕变成更为高贵而纯净的灵魂,从一个娇羞稚嫩的少女变成了一个有着高贵灵魂的成熟女性。

海伦既有美丽迷人的外貌、恬静温柔的气质,又有高贵纯洁的灵魂和天赋的音乐才能,完全是一个诗意化的、审美化的存在。海伦是爱与美的象征,她代表的是艺术与美的生命,她生命的一切是为爱而存在。作者在海伦的身上寄寓了自己对于自然美、艺术美以及和平恬淡生活的赞美与追求,这也是作家的诗人气质和理想主义情怀的自然流露。

二、白苹——仁爱正义的人性追求

《风萧萧》的故事在一切都有政治色彩的国际大都市上海展开,“美女俊男的多角恋爱,疑云密布的间谍生涯,柔情与铁火交织,美色同智勇辉映,既缠绵又惊险”。白苹是《风萧萧》中着墨最多的女性形象,也是《风萧萧》全篇主旨所歌颂的人物,小说的题名取自古诗“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这一萧瑟悲壮的意境,也正是应在了舍生取义、杀身成仁的民族英雄白苹身上。白苹的性格有多层面内涵,是徐訏的人物形象中比较丰满,塑造得最成功的一个。

白苹在小说中是个身份极其复杂的人物形象,她是百乐门的红舞女,却有着坚贞高贵的灵魂,而后来,才交代了白苹是为抗战事业工作的地下工作者。小说用几个场面着重刻画了白苹的性格:从赌场到教堂、智救海伦、执行枪杀“徐”的任务、最后的舍生取义、从容赴死。与主人公“徐”相识不久后一起度过的从“赌场”到“教堂”的经历,可以看作是小说刻画白苹的“文眼”。“徐”开玩笑说:“假如你的职业永远是陪人从赌场走到教堂,你难道不觉得光荣吗?”白苹含蓄地说:“这也许是我灵魂的工作……我的职业是陪人跳舞。”这里暗示出了白苹在小说中的独特身份:表面上是一个舞女,但实际上是把自己的青春和热血奉献给抗战事业的民族英雄。他们采了两片枫叶纪念这次“从赌窟到教堂”的旅程。一到教堂,白苹的态度变得虔诚起来。“徐”的心灵也在教堂庄严神圣的气氛中感到净化而安详。“这段描写中,赌场与教堂,豪赌与祈祷,长夜与黎明,素装与红叶,构成鲜明对比,分明让人玩味其中的隐喻。另外,白苹

的待人与处事,也带有自己的个性。她总是显得那么稳妥、安静、宽容又不乏心计,像她所喜爱的银色一样藏锋不露,棉里包针,既坚忍不拔又柔可绕指”。

白苹虽是舞女,却有着出淤泥而不染的莲花般高贵圣洁的品质,她美丽、善良、坚贞、高贵、勇敢、精明、干练、富正义感和同情心。虽然自己把青春和生命投入抗战事业,在谍海生涯中沉浮,但却珍贵“徐”的才能和海伦的天分,希望海伦和“徐”能过属于自己灵魂的安宁平静的生活。在海伦被梅瀛子利用拉入谍海而险些被日本人侮辱的危急时刻,白苹从日本人的虎口机智地救出海伦,并拿出一夜的时间献给海伦,暗示海伦该远离这样的生活。而在这之前,她几次都劝“徐”离开上海这个聚集着各种政治力量的复杂环境,以免被人利用,受到伤害。“徐”盗取白苹的文件被发现后,白苹来执行枪杀“徐”的任务。她内心理智与情感的矛盾冲突,真实展现了白苹在人道主义立场与政治立场之间的挣扎。在与日本间谍宫间美子的斗争中,白苹中计牺牲,为国捐躯,完成了她凄凉而圣洁的一生。

白苹是正义、忠勇和美丽、善良交织成的侠胆柔情的女性形象。她为自己选择了献身反日斗争的一条生命无归之路,但又清醒、理智地提醒不谙政治的朋友徐远离政治的旋涡。在险恶的间谍战中,她不能充分行使间谍为达目标而不惜一切代价的行为准则,在她执行任务的过程中。深入虎穴不顾生死,但却不能忍受无辜生命遭遇不幸,机智地救出无辜者并完成任务。她以自身的无畏和忠诚谱写时代英雄主义的生命之歌,同时又以超越时代政治话语的永恒人性与人道情感,呈现了人类心灵深处的永久呼唤。

三、梅瀛子——冷峻残酷的政治哲学

梅瀛子是《风萧萧》中着重刻画的与白苹相对的典型。梅瀛子象征着太阳,容貌艳丽、魅力四射,而且有着钢铁般不可动摇的意志。同为献身抗战事业的间谍,白苹在谍海浮沉中仍坚持着自己人道主义的道德标准,牺牲自己的青春与生命,却希望别人能过上幸福的生活。而梅瀛子为了完成任务,可以不择手段,她有计划有步骤地将海伦拉入谍海,利用单纯无知的海伦获取自己需要的消息。她主张“我们的工作是战斗,战斗是永远以部分的牺牲换取整个的胜利,以暂时的牺牲换取最后的胜利。”“徐”虽然佩服她对间谍工作的坚定、忠诚与勇敢,但她的阴狠残酷与伟大仍使他敬畏,感到不寒而栗。梅瀛子,是一个“充满英气、明快、无所顾忌的冷面豪侠形象。她的精神世界和行为中不存在任何犹疑和矛盾性,她可以为最高利益的政治目的而不惜牺牲一切,包括无辜者的幸福或生命。在政治斗争为中心话语的环境中,她的行为和理论是难以驳倒的,但是,作者通过小说中的人物徐的心理感受,思考了梅瀛子身上所隐含的时代与人的矛盾性”:一尺外是这样美丽的梅瀛子,但只看到她的阴狠残酷与伟大!是一种敬畏,一种卑视。一种阴幽的悲哀从我周围袭来,从我内心浮起。梅瀛子幻成魔影,白色的玫瑰幻成毒茵,整个的房间像是基地。我窒息,我苦闷,有无数的哲学概念从我脑中浮起!爱与恨,生命与民族,战争与手段,美丽与丑恶,人道与残酷,伟大与崇高,以及空间与时间,天堂与地狱……正如蔡世连所论述的,梅瀛子“重政治搏击的成功”。白苹“重道德的超越”,海伦“重艺术与人生的升华”,这些主要人物人生追求的多维多向性自然就造成了主题的多元复合性。这一点,也正是作家有意识的追求。正如徐哥在《风萧萧·后记》中所说:“书中所表现的其实只是几个你我一样灵魂在不同环境里挣扎奋斗——为理想,为梦,为信仰,为爱,以及为大我与小我的自由与生存而已。……每个人有他的理想与梦,这梦可以加于事,可以加于人,也可以加于一个世界。”作者在这里想要表达的仍是对于生命的自由与理想的思索与追求。

猜你喜欢
人性政治艺术
办公室政治
“狗通人性”等十一则
逼近人性
“学习”反人性吗
第1课夏商周政治制度教案
纸的艺术
讲政治要防止几个误区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爆笑街头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