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英洁
实施素质教育,是世纪之交国际教育改革的主旋律。作为基础薄弱、人口众多的中国,要提高综合国力,且在21世纪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唯有改革教育,提高全民的素质。
地理作为中学基础教育的一门学科,具有独特的素质教育价值,有其它学科不可替代的优势。素质构成有五个基本因素:品德素质、文化素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劳动素质。道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首要一环,也就是说素质教育要将德育放在首位。因此,作为一名地理教师,如何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素质教育很重要,以下是笔者的几点粗浅心得。
一、政治导向教育
人的后天素质是在家庭、学校、社会三大环境中形成的,其中以学校教育最为重要,根据教材结合国内外形势对学生进行政治导向教育,是思想政治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教师应利用一切可能利用的时机和场合,向学生灌输正面知识,帮助他们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二、国情教育
国情教育是培养学生的忧患意识和辩证唯物主义意识,并将忧患转化为学生的危机感和改变现实的紧迫感。以日渐发达和强盛的新中国作为背景去正确评价出现的诸多问题,即从消极的事实中引发学生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和彻底改变中国落后面貌的决心。
例如,在讲授“中国的人口”一节时,教育学生,使他们知道我国人口13亿多,基数大,增长快,给国家、社会、家庭、环境都增加了沉重的负担。学生们了解到我国人口问题的严重性,从而理解了实行计划生育是我国的基本国策,是解决我国人口问题的唯一出路,也是我们每一个公民应当履行的义务。
三、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灵魂和精神支柱,向学生进行生动强烈的爱国主义教育是教师的责任。地理学科本身是思想性很强的学科,有着丰富的爱国主义内涵,在加强国情教育方面也有其独特的优势。在地理教学中,教育学生全面、客观地认识我国地理面貌的特点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就和存在的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强心,树立把我国建设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责任感、紧迫感和使命感。热爱家乡与报效祖国是密不可分的,爱不爱自己的家乡,往往反映了一个人的爱国情操程度。因此,笔者在讲述“西北地区”时一再强调青海的地理区情,教育学生要热爱家乡,更要建设家乡。
四、法制教育
近年来,国家制定的各种法律、法规已经很多了,可是,至今人们的法制观念仍然很淡薄、违法违纪,有令不行的情况时有发生。
例如,与地理有关的《土地法》、《森林法》、《环境保护法》等,虽然早已公布了,可是滥伐森林,滥垦荒地,滥杀野生动物,滥放污水、废气种种违法违纪之事,多如牛毛,这是极为令人痛心的,学生都有目共睹。每一个公民都要遵纪守法,这样才能国富民强,因此,在教学中一定要渗透法制教育。
五、人地关系教育
中学地理教材内容是以当代人类所面临的环境、资源、人口问题为主线的,能培养学生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和人地协调的发展意识。环境、资源、人口是当代人类社会面临的严峻问题,关系到人类未来的命运。因此,笔者在教学中经常联系这方面的实例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例如,在讲授“环境的保护”时,就以本县为例,组织学生到工厂实地考察,了解存在的环境问题,并尝试找出解决措施,使学生感到学有所得,学有所用,从而培养他们树立正确的^地关系,加强资源忧患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