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2009-09-09 05:42李培海
新校园·上旬刊 2009年5期
关键词:交流情境思维

李培海

创新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创新是一种精神。新课程改革数学课堂教学,从学生实际出发,在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中,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数学是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主,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一、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传统课堂教学形式单调,内容陈旧,知识面窄,严重影响学生对数学的全面认识,难以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和创造欲。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因此,教师必须精心创设教学情境,有效地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使其学习的内部动机从好奇逐步升华为兴趣、志趣、理想以及自我价值的实现。教师就教学内容设计出富有趣味性、探索性、适应性和开放性的情境性问题,并为学生提供适当的指导,通过精心设置支架,巧妙地将学习目标任务置于学生最近发展区,让学生产生认知困惑,引起反思,形成必要的认知冲突,从而促成新知识意义的建构。因此,在创造性的数学教学中,师生双方都应成为教学的主体,在一节数学课的开始,教师结合实际,巧妙地设置悬念性问题,将学生置身于“问题解决”中去,就可以使学生产生好奇心,吸引学生,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知识的发现。这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薪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鼓励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

解决问题的关键是教育内容的革新,教育观念的更新和教学方法的创新,“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助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学生的学习只有通过自身的探索活动才可能是有效的。创造性教学表现为教师不在于把知识结构告诉学生,而在于引导学生探究结论,在于帮助学生在走向结论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探索规律,习得方法;教师应引导学生主动地从事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合作交流等数学活动,从而使学生形成自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有效的学习策略。教学中,不仅要注意学生是否找到规律,更应注意学生是否进行思考。教师应鼓励学生相互合作交流,通过交流方式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发展问题,有利于思维的发展,有利于在和谐的气氛中共同探索,相互学习,同时,通过交流去学习数学,还可以获得美好的情感体验。

三、注重数学开放题的教学。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沿袭已久的教学内容和方法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品质。数学作为一门思维性极强的基础学科,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而开放题的教学,又可充分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尤其对学生思维变通性、创造性的训练提出了新的更多的可能性,所以在开放题的教学中,选用的问题既要有一定的难度,又要为大多数学生所接受,既要隐含“创新”的因素,又要留有让学生可以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充分施展他们聪明才智的余地。注重学生主动获取知识,重组应用,从综合的角度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四、尊重学生的思维差异。鼓励学生个性发展

美国心理学家华莱士指出,学生显著的个体差异,教师指导质量的个体差异,在教学中必将导致学生创造能力、创造性人格的显著差异。因此,教师调控教学内容时必须在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上分层次教学;尽可能地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指导策略,在教学评价上要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对不同程度、不同性格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

作为一名教师,要及时了解并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积极评价学生的创新思维,从而建立一个平等、信任、理解和相互尊重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民主的课堂教学环境,学生才会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展示自己的个性特征,对于有困难的学生,教师要给予及时的关照与帮助。鼓励他们主动参与数学活动,尝试用自己的方式去解决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要及时地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对出现的错误要耐心地引导他们分析其原因,并鼓励他们自己去改正,从而增加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在实施新课改过程中,如何探索出一条适合学生主动发展,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合作品质培养的教学方式,成为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主要课题。笔者在教学中,体会到课程改革后的数学课堂应创设富有探索性、挑战性的问题,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不仅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注重学生在课堂过程中感悟知识发生、发展与变化,培养学生敢于实践、自主探索的精神,将学生的主动学习与创新意识落到实处。

猜你喜欢
交流情境思维
不同情境中的水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如此交流,太暖!
思维跳跳糖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护患情境会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