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倩
“他们永远走在创作的后面,但他们影响创作。”
在杨庆之前,国内已经有过一个80后导演拍的电影上了院线公映。2008年文艺片《上海公园》公映,导演黄凯试图拍出他这个年龄的城市年轻人刚出校门时迷茫的生活状态,但无情的票房数据和口碑评价显示,他的同龄人们似乎和他没有共鸣。
杨庆拍《夜·店》其实也是在瞄准自己的生活,“《夜·店》的现实基础就是我的个人生活状态,我属于这个社会的中低层,每天为生活奔波。故事里的质感是我对生活的思考,超市代表着我的价值观,我不想让故事的思想性太深,最后为它做了件趣味性的外衣”。正是这件喜剧外衣,为《夜·店》博得了满堂彩,也为杨庆打通了未来的电影之路。
起步
《夜·店》所有的故事都发生在一家超市的一个晚上,一男一女两个店员在超市值夜班,遇到了假装“打劫”的何三水和表弟,前来体验生活的表演爱好者,麻将桌上输完了钱的超市老板娘和真正的劫匪,以及走进超市的形形色色各怀心事的路人们。“每个小人物都有自己的梦想,钱只是一种梦想的符号。你到底渴望什么?可能你自己也不知道,但是晚上你走进便利店时可能就无意地表达出来了,你需要爱情、安全感或者正常的生活……”
没有外景,没有大牌明星,用比胶片便宜很多的高清摄像机,杨庆的导演处女作有着很多稚嫩的地方,但拍出了国产电影自《疯狂的石头》之后的新希望。如果非要找茬的话,杨庆肯定看过韩国人在1999年拍的《加油站袭击事件》,但发展了近百年的商业类型片还能找到独家的原创吗?
杨庆比宁浩更像石头里冒出来的。2005年3月宁浩在香港影视博览会凭借《疯狂的石头》剧本获得刘德华的投资前,已经拍过两部拿过几个电影奖项的文艺片《香火》和《绿草地》。而杨庆呢?他一直混迹在北京影视圈的边缘,在剧组里打工,给人写过编剧却从来没有署过名,2005年时还拍过几部电视电影短片,但也没有播出过。反正混得一般。
毕业于中戏成人大专班的杨庆胸有大志。他在大学期间交过一个实验小品的剧本作业,说一个十分钟里发生的故事(即《夜·店》前五六分钟里超市店员和警察对话的情节),“这些年我一直想把这个故事写出来,我不断和认识的人聊这个故事,聊各种可能的方向。比如最初电影里是没有何三水(《夜·店》的男主角)这个人物的,这是后来才想出来的,缺了这个角色就没有生活的感觉。”
2006年《疯狂的石头》的成功给了杨庆一个指令:哥们,上啊!当时杨庆正辗转于各个电视剧组,“如果不是宁浩,我可能还在和人聊故事。这就像打仗,忽然有人拎着炸药包冲锋了,那我就得说别想了,赶紧跟着上吧。”
2007年初杨庆写出了完整的《夜·店》剧本。杨庆敏锐地觉察到市场改变了,这个改变不是说市场接受喜剧片了,而是有一个年轻导演成功了,年轻导演可以更容易拍电影。“创作人是很激进的,但投资方是很保守的,大家一定要看到一个成功的例子才会一拥而上。现在老板们才发现,哦,原来投资年轻导演也是可以赚钱的,然后市场上的风向就慢慢转向了年轻导演和商业化题材。”
帮助
《夜·店》不缺好演员,比如老板娘的扮演者杨青,她曾经是英达情景喜剧系列中的御用演员,近年来很少在大银幕上露面。还有何三水的扮演者徐峥,徐峥是这几年国内喜剧电影的主力演员,他是宁浩的御用,参与过《疯狂的石头》和《疯狂的赛车》两片,目前还正在拍摄宁浩的新片
《无人区》。徐峥经常参与新导演的电影,他并不像有些同行那样忌讳这可能会损害身价,“我挺愿意和年轻的有才气的新导演合作。一个是他们的原创性很强,对电影有比较年轻的理解。年轻导演需要一些对公众或媒体来说比较熟悉的元素,我的加入就是其中之一”。
徐峥最初没有想过要出演“何三水”这个角色,有人把杨庆的剧本介绍给了他。很喜欢这个剧本的他想帮助杨庆找到投资,为此他把剧本推荐到了自己签约的CAA经纪公司。CAA旗下签有内地很多知名的导演和制片人,而且还定期和北京各类影视机构沟通手上的剧本。
但是,杨庆在和徐峥面谈投资时,相中了他来演最重要的角色何三水,“当时我和他只是在谈剧本的可能性,聊着聊着,我忽然觉得应该让他演何三水。开始他不答应,他没有演过大叔这样的中年形象,角色好像有点老。但我觉得他完全可以演一个外表暴躁、带有邪恶气质的大叔,我看到了他的可能性。”最终徐峥接了这个角色。
杨庆的剧本在北京制作人的圈子里转了个遍,直到遇上了橙天娱乐的杨烨。“我可能是制片圈里最晚拿到剧本的人了,一个半小时就看完了剧本,杨庆的剧本构思非常缜密。我差不多天天看剧本,大多都不会太满意,唯独这个剧本让我眼前一亮。”第二天,杨烨就决定投资,约了杨庆见面。
橙天娱乐在业界的尴尬是,虽然在过去两年里参与过大片《赤壁》和《投名状》的投资,但他们只是配角;也投过《棒子老虎鸡》和《我叫刘跃进》这样的小成本电影,但影响力不大。“现在整个电影圈里数得上的知名导演也就张陈冯周四人,最多加上新进崛起的宁浩和陆川,他们都有相对固定的合作伙伴,而我们橙天娱乐手上没有自己的导演。”看了剧本的杨烨非常清楚,投资不会太大。言外之意,搞砸了也没关系,橙天投资《夜·店》其实是在投资一个导演的未来。最终杨庆从橙天、中影和东上海三家投资人那儿找到了300万的投资,“不能再低了”。
对商业的渴望
2009年5月,《夜·店》确定了7月24日的首映日期。6月《夜·店》在上海国际电影节上做了两场公开放映,评价不错,徐峥拿到了电影频道传媒大奖的最佳男主角,杨庆拿到了最佳编剧。信心满满的主创们临到要公映前,才发现7月24日这一天竟然还有两部电影《麦兜响当当》和《窃听风云》要同时公映,而且质量也都不差。
杨烨琢磨过同行们的心态,“暑期档肯定是个好档期。今年片子格外多,原因之一可能就是去年暑期档成就了《十全九美》。当时的8月谁也不敢上片,大家都在想人们是不是都在看奥运啊。它运气非常好,前后左右都没有(竞争),获得了一个非常好的票房。可能所有的制片公司就觉得,哦,暑期档这个蛋糕挺大的,那我们都往这里放吧。”于是大家在今年扎堆了。
制作人心里有数,但导演就不一定了。7月30日杨庆在博客上发飙了,他“想过电影拍不了,想过拍到一半拍砸或者被投资方炒了鱿鱼,想过拍完了的电影是部烂片而不能上院线,甚至还想过进了电影院后被观众们狂骂不止”,但他从来没有想到过如今这种局面:上海和广州这两个票房重镇里的大多数电影院连上映的机会都不给,偶然有几家电影院放《夜·店》,要不是上午9点,要不就是晚上10点。“为什么《窃听风云》和《麦兜响当当》每天放映最多可达20多场,我的电影却一场都不给放?难道就因为我是国产小成本电影吗?”
电影院的人也很委屈。院线有人算了一笔账,《夜·店》在上海联和院线公映10天,总共放映647场,平均每场观众人数27到28人(数字版约20人)。同期的《麦兜响当当》为70人以上,《窃听风云》为53到54人。但这到底是放的场次少了所以观众不多呢,还是为它去电影院的人少了才放得少了呢?
杨庆的抗议背后是他对电影在商业上的成功的渴望。“我关注社会里的中低层人群,但我也不会丢失趣味性和娱乐性。我的故事不会多深,但我也不会放弃思想性。起码我关注了这些人。”杨庆从小看着影碟长大,坦言受丹尼·博伊尔这样既有票房又有口碑的导演影响很深,“我有这个野心,但真能走到那个地步吗?而且在走向那个方向时,很可能找到了另外一条适合我的路,这得看我学习的能力和市场的变化。”
现在《夜店》已经拿到了1200万的票房,比不过期望,但已经不会让人失望。8月17日,杨庆从瑞士洛迦诺电影节回到了北京机场,带着他的新片计划《公路8号》(一名年轻人开车带一位老年人进京的故事),和电影节提供的1.5万瑞士法郎(1瑞士法郎约合0.92美元)的剧本创作启动资金。
《公路8号》是一部温情公路片,粗看似乎又和宁浩年底即将上映的《无人区》撞了车。“宁浩冒出来是因为喜剧片,所以老板们都说,我们也做喜剧片吧,这也是一种保守。我做《夜·店》也是因为这个,不是大家都想拍喜剧片。如果明后年出来一部成功的爱情片或惊悚片,老板们也会立刻投这种类型,他们永远走在创作的后面,但他们影响创作。”杨庆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