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竹良
当代湖南文学在我国当代文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无论是在20世纪当代文学发展的“十七年”时期,还是“新时期”,文学湘军都是一支特点鲜明、成绩斐然的队伍。当代湖南文学之所以能够成绩卓著、特色鲜明,是与周立波和沈从文在湖南文学界的深刻影响,以及由他们开创的湖南文学创作传统分不开的。正是在他们开创的文学传统的深刻影响下,形成了当代湖南文学创作题材取向的主流与边缘,创作风格清丽现实与纯美浪漫两大鲜明不同的创作传统与艺术走向。
一、湖湘文学传统的继承开创者
当代湖南文学的发展与湘楚地域文化的丰富滋养是分不开的。湖南文学与湖湘地域文化——源远流长奇丽浪漫的湘楚文化和近代形成的经世致用的湖湘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南宋以后处于华中腹地的湖南,渐成各种文化思潮的汇聚之地,时代风云的际会之所,并形成了近代地域特征鲜明的湖湘学派。我们从周立波与沈从文的文学创作中可以看到,他们的创作正与湖湘地域的这两种文化精神相联系。沈从文继承和代表的是古代湘楚尊重自然人性,歌颂原始的旺盛生命力,崇尚传统道德境界的浪漫主义文学传统;而周立波继承和代表的是近世湖湘文化中经世致用,标举时代精神,以文学反映和参与社会变革的现实主义文学传统。胡良桂等著的《湖南文学史》(当代卷)中将周立波誉为“湖南文学界的一面旗帜”,这无疑是对的;但我们也认为沈从文20世纪30~40年代的创作,对80年代以后湖南当代作家的影响同样具有旗帜性的意义。他们以自己文学创作的卓越成就和影响为当代湖南文学创立了特色迥异的两大传统与风格。
20世纪50~70年代,周立波既是文学湘军中取得最高成就的作家,也是湖南在全国最有影响的作家,他的文学创作无论从思想内容到艺术造诣,都是当时湖南文学最杰出的代表。他的作品不仅在国内获得了很高的评价,不少作品还被译为外文,并连续两次获得了斯大林文学奖。如果说报告文学属于新闻类作品的话,那么周立波的文学创作引起文学界重视是在他的《暴风骤雨》出版之后。这部作品虽然取材于东北农村的土改斗争,但是其中贯穿着标举时代精神,以文学反映和参与社会变革的湖湘文化精神则是显然的。代表周立波创作风格成熟的作品是他的《山乡巨变》和一系列以益阳山乡为背景的短篇小说。在这些小说中,标举时代精神,以文学反映和参与社会变革的湖湘文化精神不仅继续得以充分发挥,更重要的是形成了他的寓政治风云于民俗风情画面之中的独特的艺术风格,开创了当代湖南文学一个极其重要的文学传统。这一创作传统不仅成为20世纪50~60年代湖南青年作家创作学习的范式,更深远地影响到了新时期湖南作家的创作,古华的《芙蓉镇》就是典型的代表。
周立波不仅以他自己的文学精品深刻地影响了湖南的青年作家,还在他的影响下形成了新中国十七年时期为数不多的小说流派之一的“茶子花”派。他对当代湖南文学发展的影响,是湖南任何其他著名作家不可替代和比拟的。20世纪50~70年代真正成为湖南青年作家学习的榜样和导师的,当然是周立波。他成为当代湖南在全国文学界开宗立派的人物。当代湖南文学史上如果要认定一位大师,周立波无疑是当之无愧的。
沈从文在中国现代文学发展时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文学成就,我们之所以认为沈从文也是当代湖南文学传统的开创者,是因为沈从文虽然居于北京,但他一直自认为是在北平大都市中居住的湖南乡下人,而他写的多是湘西的生活。他是现代文学时期湖南作家文学成就最高的代表。另外,20世纪80年代以后,沈从文的文学成就日益受到文学界的推崇,沈从文成为湖南文学界的骄傲。与此同时,湖南不少青年作家,尤其是湘西作家把沈从文当作自己的楷模,模仿沈从文的文学创作,甚至有些作家还被冠以“小沈从文”的称号。无论在小说、散文领域中沈从文都给了湖南作家,尤其是湘西作家以很大的影响。所以,我们认为沈从文同样是湖南文学界开宗立派的人物。周立波与沈从文从两个不同的方面共同构建了当代湖南文学的创作传统。
二、湖南文学两种取向的引导者
周立波开创的是贴近时代社会生活,反映社会历史变革的现实主义主流文学传统。周立波作为一个革命者兼文学家,他的一生是与20世纪革命的时代风潮相伴的。这样的人生经历自然使他的创作与中国革命的征程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使他的文学创作成为反映社会主义时代生活的一面镜子:《暴风骤雨》描画了土地革命的雷霆风暴,《铁水奔流》摄下了建国之初工业建设的壮丽图景,《山乡巨变》书写了农村合作化的曲折历程。以《李大贵观礼》和《山那面人家》为代表的北南两个系列的短篇小说中描写的新人新事,都无不紧贴时代脉搏,反映社会生活主潮,并表现出作者高度的自觉性。周立波这种与时俱进,表现生活主流的文学创作传统深刻地影响了当代湖南的几辈作家。如刘勇的《金色的秋天》、《文化的主人》,谢璞的《竹妹子》、《姊妹情》,周健民的《湖边》、《柳林后传》等等,都表现了当代农民的喜悦和新的时代风尚。实际上,湖南的后辈作家大多都受周立波这种创作传统影响,直到20世纪80年代前期,韩少功的《月兰》、《西望茅草地》,孙健忠的《醉乡》,谭谈的《桥》,水运宪的《祸起萧墙》等伤痕小说、反思小说、改革小说,都是这种敏于感受时代脉搏,表现生活主潮的创作传统的承续。
与周立波创作贴近时代主潮相对,沈从文是另一种创作取向,他代表的是离开时代生活的激流,去撷取生活的细碎浪花与微澜。沈从文所描写的生活,往往是“民间”自在生态,如他作品中构建的湘西边城小镇“世界”,都是那样纯美,自然而自在。旧社会的湘西本是一个土匪多如牛毛,老百姓生活十分困苦的穷乡僻壤。沈从文努力去撷取湘西山民没有社会政治、商业经济和兵灾战火干扰的自在生活。他笔下的山民、水手以及其他的男男女女,总是处于一种相对静态的生活之中,是那样的原始淳朴,波澜不兴,好一派陶渊明笔下的“相命肆农耕,日入从所憩……俎豆犹古法,衣裳无新制”的世外桃源景象。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沈从文的文学作品重新受到人们的关注。尤其是在湖南学术界与文学界的推动下,沈从文研究开始在全国渐热起来,而湖南的不少作家也开始学习沈从文这种描写人们没有社会因素干扰的生活静态和自然人性。沈从文的这种文学传统对于20世纪80年代以后的湖南文坛产生了不小的影响,尤其是湘西作家,学习沈从文的这种文学创作传统更是自觉。如孙健忠、谭谈(在某种程度上)以及80~90年代以后走上文坛的彭学明、向启军、张心平、刘萧等都明显受到了沈从文创作传统的影响。
正是周立波与沈从文的重要影响,形成了湖南文学在创作题材撷取方面明显不同的两大取向。我们认为这两种取向正好互补而全面反映了湖湘社会生活的主流与边缘、激
变与常态的状貌。因为以周立波为代表的文学创作传统,一般都敏于反映时代转折的剧变时期。这类文学创作,一般都侧重于描写社会政治、经济因素对人们生活影响显著的动态时期,即历史长河中浪涛汹涌的时期。以沈从文为代表的文学创作传统,则一般倾向于描写社会政治、经济因素对人们生活影响极小的常态时期,即历史长河平静缓流的时期。人类社会历史总是显著的动态与相对的静态彼此相连而又不断交替发展的。在某一历史发展的横断面上,因地域空间的不同也有着动态与静态发展的不平衡性,主流与边缘的较大差异性。周立波传统与沈从文传统正可以互补而全面地反映社会生活中的这种不平衡性和差异性。
三、清丽现实与纯美浪漫的代表者
周立波与沈从文所代表的当代湖南文学传统不仅在题材采取、主题表达等方面有着明显的不同,而且由他们的影响所形成的这两大文学传统,在艺术风格方面也迥然有别。
周立波从充分贴近现实、反映现实、努力与时代的发展相一致出发,他的文学创作以及由他开创的文学传统,倾向于现实主义的艺术风格。从周立波的《暴风骤雨》、《铁水奔流》、《山乡巨变》,到他的一系列短篇小说和报告文学,都采用典型的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周立波小说对时代环境、社会风习的真实反映,对时代具体环境中人物形象的生动塑造,对人物心理律动的准确刻画,尤其是对20世纪50~60年代中国农村和农民生活的逼真书写,都达到了充分的现实主义。他在《山乡巨变》中充分写出了广大农民为了过上幸福生活,既有潜在的走社会主义道路的积极性,又明显地有着种种疑虑,而且,当时少数青年农民走社会主义道路的积极性,也是在党的干部的启发教育下获得的。又如他的小说中常常反映农民谈神论鬼、讲妖说怪的迷信思想;也常有关于普通农民落后思想、旧风旧习的写实。这种忠实于历史时代,带有原汁原味的生活叙事,正是现实主义在其文学创作中的充分表现。但是,周立波的现实主义创作风格有他的独特之处,即他在逼真地描写现实生活的同时,显示出一种与湘中湘北的地域文化相联系的清新秀丽的意境风格。有人评价他的这种意境风格是一种如茶子花一般的清新秀丽的别致风格,更把他的《山乡巨变》称之为“秀丽清新的南国画卷”。
湖南不少作家,如刘勇、谢璞、周健民、叶蔚林、彭见明、谭谈、张步真、古华等,都受到了周立波这种清新秀丽的现实主义创作风格的影响。如张步真小说的风格:“写景状物,注重情与景交融,辅以抒情笔调,常使情与境相生发。语言尽可能保持着农民语言精炼、形象的基色,充溢着较浓的乡土气息和农家生活情调。他的小说始终表现出质朴、清新、通俗而又耐读的特色。”周健明的小说明显具有周立波那种注重白描,通过日常生活的细节来表现时代波澜的特点。谢璞的创作风格是:“叙述语言具有较强的抒情成分……词藻平实朴素,追求语言的清新、明快、秀丽、富于诗意。”彭见明的多数小说善于“在大面积、大幅度的风景、风俗画描摹中开掘美的意境”。古华的《芙蓉镇》描写的生活意境,也无不显出秀丽、优美的特点。《芙蓉镇》的艺术结构很像《山乡巨变》那种联缀体与单体式结合的艺术营构方式。刘勇小说中的人物创造,就学习了周立波在生活原型的基础上,综合、集中加工而成的艺术方法;而且小说的语言也是以朴实、明快、通俗、生动风趣见长。20世纪50~60年代湖南的“茶子花”派作家,无不受到了周立波的深刻影响。《湖南文学史》中指出:“80年代湖南文学辉煌时期活跃的作家们……他们初学写作时遵循摹仿的,大多是周立波风情画卷中显露时代政治特色的文学方法。”所以,20世纪80年代初期湖南的乡土小说,表现出来的依然是鲜明的政治主题、强烈的时代气息和浓郁的地方色彩相融的秀丽清新的南国风俗画卷的总特色。
沈从文的文学创作则表现为境界纯美的浪漫主义风格。沈从文作为感情上不能融入城市的“乡里人”,坚持对城市文明的病态进行批判,因而带着强烈的主观感情对湘西僻远乡间那类原始朴素的人情、人性作了极其美好的追忆。他笔下建构的“湘西世界”具有一种世外桃源般的超脱和浪漫。这种文学风格给湖南文学的影响,主要表现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新一代湘西作家的创作中,如湘西彭学明、向启军的散文,刘萧的小说都极具沈从文文学创作所表现的那种纯美浪漫的意境,如彭学明的《边边场》、《老去的渡船》,向启军的《小城》、《二佬和他的箫》,刘萧的《船漂漂》、《鸬鹚客与老板娘》等作品,仅从这些标题中就可以看出他们明显有追踪沈从文小说、散文意境的风格特征。尽管沈从文的文学创作传统和风格对于湖南作家的影响,在时空方面都受到了局限,但沈从文所承传和坚持的湘楚浪漫主义的文学传统确实是当代湖南文学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传统。
湖南作家在学习和继承周立波与沈从文的文学传统方面,也并非具有绝然区分的选择。不少作家在他们的创作中既受到了周立波创作传统和风格的影响,也受到了沈从文创作传统和风格的影响。有人认为湘西的孙健忠虽然深受沈从文影响,但“就整体艺术风格而言”,周立波式的“清新、明丽”,“是他风格的基调”。叶梦是很崇拜她的同乡周立波的,而在她的散文创作中又明显深受了沈从文的影响,其散文中弥漫着湘西巫文化的氛围,并嗜好抒写自然的人性和人的生命体验,有人评说“叶梦创作极得楚文化精神的巫性思维”。
湖南文学界能够形成文学湘军,当代湖南文学能够创造辉煌,享誉全国,除了湖南作家们的艰苦努力之外,同周立波与沈从文所开创的当代湖南文学的两大传统无疑有着密切的关系。正是这两大传统奠定了当代湖南文学发展的厚实基础,尤其是周立波对当代湖南文学传统的确立,对当代文学湘军的深远影响,我们更应当予以深刻的认识!
①③④⑤⑥⑦⑧⑨胡良桂、龙长吟、刘起林《湖南文学史》(当代卷)第23、29、212、88、201、164、189、335页,湖南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②陶渊明《桃花源诗》,朱东润主编《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上编第2册第428页,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