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爱玲
◆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内容摘要:苏北属江苏省欠发达地区,连云港是苏北较典型的欠发达城市。本文围绕目前国际、国内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通过对苏北高校毕业生面临的就业形势进行分析,进一步论证了创业是解决苏北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根本出路,创业教育是苏北高校发展的必由之路。
关键词:苏北高校 创业教育 必要性
江苏一般划分为苏南、苏中和苏北三个地区。苏北包括徐州、淮安、盐城、连云港、宿迁五市,苏北是江苏省的欠发达地区,传统产业以农业为主。截至2007年底,苏北共有地方高校21所,其中本科院校8所,高职、高专10所,民办高校3所,具体情况见表1。
从整体上看,这些苏北高校具有以下特点:新建院校多,大多数学校是近几年新组建升格的,师资力量薄弱、办学条件相对较差;办学层次低,多数为专科层次学校;办学特色不够明显,专业重复设置现象严重;投入严重不足,大多是省市共建以市为主的高校,教育经费投入严重不足;来自农村生源学生相对较多。其中连云港高校最为典型。
创业型经济需要创业教育
当前,国际金融危机日益加剧,世界经济增长趋缓,全国各行业正面临空前激烈的国际国内竞争。大力发展创业型经济,是我国跟随世界经济发展潮流、转“危”为“机”的重大历史机遇,也必将成为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新动力。自谋职业、自主就业终将成为必然。而我国高校推动创业教育体系的建立,为培养创业型、创新型、创造型、创智型人才奠定基础,造就具有创造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开创型人才,是高校适应创业型经济要求的最佳切入点。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个体和私营企业的地位得到较大提升。有专家认为,衡量一个国家的发展潜力,中小企业数量及其发展水平是重要指标之一。我国《个人独资企业法》2000年1月经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并正式实施。这一法规,不要求注册资金的多少,为更多的有一技之长的高校毕业生创办小企业提供了机遇和可能。这种中小企业快速发展的趋势呼唤着高校尽早地开展创业教育。
创业型经济不仅可以带来经济增长、就业增加和社会进步,而且可以改变经济增长的逻辑,更新社会发展推进机制,从而成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繁荣的驱动力。创业型经济这种新的社会经济形态的出现,标志着新的教育形态的出台。着眼未来发展,面向市场需求,创办新型教育,育创业型人才,为国家经济社会科学发展提供坚实的智力支持是当务之急。
据报道2009年国家公务员招考第一天,全国有上百万名大学生报名参加了考试,创下了历史新高。从职业发展趋势看,创造力是现代人的生存之本,创业素质作为一个人的综合素质的集中体现,具有稳定性、长久性和兼容性,是一个人谋求生存、开拓发展的最基本素质,满足多种职业的需求,正是顺应了当今创业型经济发展的潮流。
苏北属江苏省经济欠发达地区,与苏南一些城市相比,经济基础薄弱,人们缺乏竞争意识、创新意识。苏北高校大学生依赖思想比较严重,主体性发挥不够。近年来,江苏省提出了“苏北大开发”战略,苏北各行各业开始了大开发、大建设和大跨越。在这大开发大建设中最难求却又急需的就是那种具有创造精神、能够开拓进取、善于自我发展、敢于顽强拼搏的创业型人才,因为这样的人无论在什么样的环境中都能很快找到自我生存和发展的适当岗位,并能在苏北创业型经济建设中发挥巨大作用。
苏北高校毕业生面临的就业形势需要创业教育
劳动经济学的“就业弹性”理论认为:经济发展和增加就业应是同方向的,经济发展快,对劳动力需求就会旺盛;反之,经济发展速度减慢,对劳动力的需求减少。但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知识经济的到来,市场、技术、资金等手段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发生了较大变化,经济增长对劳动力的需求相对减弱。
目前苏北地区劳动力供需矛盾日益突出,一方面苏北是江苏省的欠发达地区,落后的经济基础、边远的地理区位、政府的发展战略等使苏北经济发展速度较慢,对劳动力需求的总量不足。另一方面,苏北劳动力供给严重过剩,表现在:失业人数总量在扩大,苏北每年有大量的下岗职工加入到失业队伍的行列中来;随着高校扩大招生,近年来苏北高校毕业生人数成倍增长;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这些原因使得苏北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异常严峻。以连云港高校为例。连云港高校除淮海工学院以外,大多是高职高专院校。近年来,连云港高校毕业生(尤其是高职高专毕业生)得不到社会普遍认可,签约率低,就业危机感强烈,就业形势不容乐观。
从图1可以看出,在连云港高校真正代表就业质量的协议就业率普遍较低,大多是灵活就业,就连往年就业不用太担心的师范生近年就业形势也陡然变得严峻起来。严峻的就业形势告诉我们,教给学生创业本领,摆脱对就业“分配”的依赖比什么都重要。
苏北传统产业以农业为主。苏北农村经济基础薄弱,就业创业空间很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关键还是在人才。农村需要大学生。但是从当前实际情况看,农村基层人才匮乏,素质需要提高,特别是在农村急需的教育、医疗卫生、农业技术等方面表现更为突出,有的地方已成为农村发展的“瓶颈”。大学生也需要农村。十年寒窗苦,说到底是为了学有所用,发挥才干。衡量大学生就业的好坏,不在于是否有“体面”的单位,而在于能否发挥自己的才智,为社会做贡献。农村正是许多大学生大显身手的用武之地。在大中城市人才集中、求职困难的情况下,农村不仅创业机会多,成功的可能性也较大。到苏北去、到苏北农村创业应该是苏北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方向。
创业是解决苏北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的根本出路
近期笔者对连云港高校毕业生创业需求情况进行了较大规模的问卷调查。调研对象包括淮海工学院、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连云港电大、连云港中医药高等职业技术学校等高校各专业的在校全日制本、专科生。本次共发放问卷2000份,回收有效问卷1860份,回收率93%。调查中表明:连云港约八成的毕业生希望到国家机关、大企业和其他事业单位工作,而愿意在县镇和农村就业者仅占15%,即便是来自县镇和农村的毕业生,也有约70%选择在城市工作。至于主动选择自己创业的更是寥寥无几,“等到实在找不到工作岗位,再去考虑创业”,这是毕业生中普遍的心声。但现实中创业却是解决苏北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根本出路,原因如下:
(一)通过竞争在社会上获取新的工作岗位需要创业
“求职”不是被动地等待分配工作,也不是在特定的领域寻找空缺,而是主动地、全方位地寻找可能的岗位,并通过施展才华使其成为自己的现实工作。苏北地区经济较为落后,社会提供的就业岗位供不应求,在此情况下,苏北高校学生只有提高自己的创业素质,具备强烈的创业意识、较强的创业能力和职业技能,才能有参与竞争的实力,才能通过竞争在社会上获取新的工作岗位,才会被新的单位接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