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瑞林
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永恒主题,也是我们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希望所在。学校在培养创新人才中的作用也越来越被人们重视。而课堂教学作为学校教育教学的主阵地,更应承担起培养创新人才的责任;教师则应在每一次的教学中,高度重视对学生创新的培养,也即培养学生推崇创新,追求创新,以创新为荣的观念。教师应把握住每一次机会,不断转变自己的教育观念,确立以人为本的思想,探索和研究新的教学方法,将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渗透在每一节课的教学实践中,使学校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最终能够成为推动民族创新的有用之材。
一、更新观念,转变教师角色
教育观念对教育改革具有先导性。教育观念的先导性表现在教育观念对教育实践有着巨大的作用,它改变着教育的面貌,决定着教育的成败。在我国,长期以来形成的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观念中,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宰者,学生充当的是被动参与的角色。这种教学观念更多的强调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如果教育观念不转变、不更新,一切改革很难取得实质性进展。作为教育改革主阵地、素质教育主渠道的课堂教学,在这场改革中则是起到了冲锋陷阵的重要作用。作为每一次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实施者,教师应在很好传授知识的基础上,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将学生的主体地位摆在首位。因此,我们更应大力倡导建立新型师生关系。其核心是倡导师生间人格上的平衡。教师要尊重学生的思想,情感和行为方式,以朋友的身份与学生接近、相处,消除学生对教师的畏惧感,并为学生创造生动活泼,益于创新意识发展的新环境;也就是营造一种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构建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这样的课堂教学最有利于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
二、积极在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中,构筑平等、民主、合作的教学关系
树立创新教育观仅仅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开始,特别是要将它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去。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也是一个重要的前提。因为教学环境与学生学习有着密切的关系。民主、宽松、愉悦的教学环境,可以使学生在心理放松的情况下形成一种无拘无束的思维空间,能促进学生积极思维,大胆想象,主动参与。
首先,就是要去掉“师道尊严”、“唯师是从”的观念,真正置自己为学生中的一员。长期以来在绝大多数教师心灵深处积淀起来的专制主义思想观念及其在教学过程中的表现,极大地压抑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多向发散,堵塞了其回旋喷涌的思辨力。据专家对一堂数学课的剖析,老师一共问了105个问题。其中常规管理性问题占了2.9%,记忆性问题占了74.3%,推理性问题占了21%,而真正能激发创造性的问题仅占1.8%,能体现批判性思维的问题则没有。这种看似热闹的问答式教学,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潜在的创造性吗?这显然是不能的。要改变课堂教学中存在的这种现象,教师就应艺术地运用有声语言和身体语言营造极民主地课堂气氛。比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用商量的口气与学生交谈。像“谁想说说”“谁愿意说说”等等,当老师听完学生的不同意见后,可说:“我真荣幸,我和某某的意见相同。”这样建立起来的师生关系更为平等、融洽。学生无惧怕,有话敢说,有疑敢问的课堂氛围,才有利于创新意识的培养。
三、改革课堂教学方法,使创新意识贯穿课堂教学始终
1、质疑讨论、激发创新意识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导者,学生是被动的吸收、接纳者,学生们习惯于接受现成的知识,易形成“人云亦云”的思维定势。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教师,就要改变教学方式,对学生进行启发式教育。正所谓“学贵有疑,有疑才有变通,有变通才有创造。”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营造质疑讨论的氛围是至关重要的。有些教师做的就很好,例如,教学“认识人民币”一课时,教师在与学生共同了解了“元角分”的一些知识后,提出这样的问题:“关于人民币的知识还有很多,谁能把你了解的人民币的其他知识告诉同学们呢?”没料到,问题一出,一个个小手举的高高的。一个学生说:“我知道100元人民币对着阳光看有一条金属线,如果没有就是假钱。”……这一设问引起了学生信息的相互影响,相互撞击和相互吸收。既开阔了知识的视野,又培养了探索意识,为创新精神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2、进行思维训练,激活创新头脑
创造性思维是创造力的核心因素,通过创造性思维的训练,可以激活创新头脑,想出新点子、新构思、新途径。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帮助学生打破思维定势,冲破旧思维模式束缚,学会从多方面、多角度考虑思考问题。因此教师在提出一个问题时,要鼓励学生大胆设想,设计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案,形成一个发散思维过程。比如:在“平均数”教学中,教师可采用如下的方式来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将三份小棒,分别分成2根、3根、7根这三份,让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求得这几个数的平均数。随着问题的提出,学生们立刻兴趣盎然地摆弄起手中的学具,很快就找到了多种方法。最后,老师引导学生归纳出这些方法的共同特征是“移多补少”。进行思维训练的目的就是激活创新头脑,发展创新思维。
3、教给学习方法,让学生学会创造
课堂改革一个很重要的方向就是改变或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从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向多样化的学习方式转化,提倡以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和操作实践为主的学习方式。
先创设情境,在学生们进入了一种“新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未能”的时刻,教师加强学法指导,使学生们保持了继续探索的愿望和兴致,从而在探索中发现了规律,培养了学生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了学生们的创新意识。当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动手操作之后,教师再进行讲解,这时所学知识也就由感性的程度上升到理性的程度,才是真正学会了。可见,“授人以鱼莫若授人以渔”,在激励学生大胆思考的同时,教给学生学会创造才是最重要的。
任何改革都不可能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它总是要经历时间的考验和岁月的累积,在经历学习,实践,再学习,再实践,之后才得以实现完成的。当然,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也不可能通过一两次课堂教学来完成,它是一项长期复杂的工作,需要每位教师将其实施于每一次课堂教学实践中去。时代的发展呼吁创新意识,教育者肩负着创新人才培养的重任。作为教育者,我们应当认识到自身肩负的使命,转变教育观念,从每堂课的课堂教学做起,将对学生的创新意识的培养和激发渗透到课堂教学的每一细微环节之中,为社会输送一批又一批的富有创新意识、具备创新能力的合格人才,为我们国家经济振兴,为中华民族的崛起,为世界经济的发展和全人类的进步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