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启元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唤起学生自主学习意识,才能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那么,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下面是笔者的点滴体会: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在传授新知识之前,教师创设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情境,把学生引入与问题有关的情境,以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并积极主动地参与思考。从而使其记忆、思维凝聚在一起,以达到最佳状态,富有情趣地把学生引入学习的情境,引发学生探求新知识的渴望。
1.创设探索性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创设一个探索性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各个侧面、不同方向去思考问题,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例如,在教学“圆形面积”时,圆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是教学重点,如何推导圆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这又是一个难点。我是这样设计的:先出示一个圆形教具,将圆形平摊,看会变成一个怎样的图形,让学生用以前学过的知识来推导圆形的面积公式。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他们一定会积极思考,寻找答案。教师不必急于对学生肯定或否定,要给学生留一个悬念。为学生创设这种情境,教师放手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去探索,自己得出结论,这样学生的求知欲望就被激发出来了。
2.多样性情境,调动学习兴趣
教育学家夸美纽斯曾说“应该用一切可能的方式把学生的求知与求学的愿望激发起来。”我们既然处在一个大的竞争环境中,不妨也在我们的小课堂中设置一个竞争的情境。恰当的开展一些有益的比赛活动或小游戏,以此来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可以使课堂气氛生动活泼。例如,在做课堂练习时,把全班学生分成男女两队进行比赛,将全体学生带入我所设置的情境之中,他们暗中为自己加油,达到主动学习的目的。还可采用“夺红旗”、“开火车”等游戏形式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这时学生的大脑处于高度兴奋状态,精神高度集中,在不知不觉中学到不少有用的知识,并受到正确的数学思想方法的熏陶,提高了学生的兴趣。
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情境的设计,教师不但使学生对学习数学产生乐趣,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大胆创新的精神。
二、关心学生,让爱导航,努力培养学生兴趣
学生喜欢某一位老师,往往会对这位老师所教的学科产生学习的动机和兴趣。教师就是要用赤诚之心,平等待人,让爱导航,去赢得学生的信任,去唤醒无数颗喜爱数学的童心。
1.时时处处关心学生
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学生,因为种种原因,在生活中缺乏别人的体贴和照顾。尤其是单亲家庭的学生,特别需要教师的“爱”,以及心灵的引导和慰藉。去年我刚接手一个新班,有一个学生引起了我的注意,他上课精神不集中、课下不完成作业、和其他学生打架,很多坏毛病都在他身上集中体现出来。后经过一番调查,我了解到他父母离异,父亲在外打工,自己和祖父母一起生活,缺乏管教。我主动关心他、和他谈心,这位学生很感动,认为老师没有嫌弃他,内心感动不已,从此学习勤奋了,并对我教的数学产生了兴趣,学习成绩有了提高。
2.在学习上帮助学困生
俗话说“龙生九子,各有不同”。在学习中也是这样,有的学生接受能力强,学得快。而有的学生由于智商、勤奋度等方面不同,学得慢一点。这些学生学习很吃力,教师千万不能放弃,要及时帮助这些学生弥补数学知识的缺陷。只要持之以恒,学困生就会逐步转变。学习有了进步,他们才会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
3.表扬鼓励,树立信心
学困生往往都很自卑,对学习没有兴趣,灰心丧气。教师在课堂上一句不经意的话,一个不经意的眼神都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心灵,使学生如坐春风、如沐春雨。教师要尽量寻找他们的点滴进步,并适时给予表扬和鼓励。“你说的真好”“你太棒了”“老师相信你的能力”“不要紧,慢慢说”……看似简单的话语却会让他们心潮澎湃,适时的夸奖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把关爱献给学生,把信任还给学生,这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感情基础。
三、动手操作,手脑并用,提高学习兴趣
动手操作活动是一种让学生主动参加学习的活动。它需要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活动,动手动脑、动口表达,并需要学生独立、自觉地运用知识解决问题。根据小学生好动、好奇的心理特点,在数学课堂中,教师可组织一些以学生活动为主,对一些实际问题的动手测量、演示、操作的活动。
例如:在讲“长方形面积”时,教师提前让学生准备若干个小正方形模型,让学生用12个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拼一个长方形,看有几种拼法,面积各是多少?学生通过亲自动手操作,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有力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设计问题,贴近生活,发展兴趣
数学离不开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寻找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既可积累数学知识,又能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多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寻找数学问题,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无处不在。这样身临其境的教学,学生永远不会感到厌倦。
五、新颖导课,设疑结尾,保持兴趣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如何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从新课开始产生浓烈的求知欲望,导课是至关重要的。导入可以为整节课的教学创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在数学课堂设计中设计一些新颖的导语会引发学生“求新”的兴趣。如:在教学“几分之一”时我用生动、有趣的故事导入:在森林里,有两只猴子,今天它们的晚餐是两个桃子。这时候,来了一位老奶奶,她又累又饿,这两只猴子非常善良,送给老奶奶一个桃子,现在还剩下一个桃子,小猴子发愁了,想请大家帮忙,怎样分才公平?这样的导课,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本课的学习营造了一个轻松地学习氛围。
在课尾,教师还要精心设计一个新颖有趣、耐人寻味的提问。要做到“课结束,趣犹存”。这样,不仅能让学生巩固知识、保持兴趣,而且还能进一步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活跃思维。
六、利用多媒体课件,引发兴趣
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以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在教学中结合教材的内容制作多媒体课件来化抽象为具体,生动直观地呈现,学生比较容易接受和理解,也能提高学习兴趣。如:教学“轴对称图形”,我先用多媒体课件出示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等几个平面图形,然后动态演示对称轴的画法,让学生观察比较对称轴两边图形的特点,归纳出轴对称图形的定义,这样直观形象地呈现,促使学生思维导向由模糊变清晰,大大降低了学生理解上的难度。
以上就是笔者的几点体会。总之,兴趣是学生各种创造力、求知欲的原动力。兴趣可以孕育愿望,也可以产生原动力。作为教师有责任让学生轻松、愉快、自主的学习,让他们想学习、主动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