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万里
古诗词,一颗璀璨的明珠。它以其高度的思想价值和艺术价值成为中国文学艺术宝库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为此,我国的语文教育也就非常重视对这一传统文化的传承,各种版本的语文教材中都安排了古代诗词的学习内容,在各省市的中考试题中也均有对学生诗词积累情况的考查题目。因此,在实际教学工作中,诗词复习就成了语文基础知识复习的重要内容。那么,诗词复习课应该怎样上才有味,怎样让学生喜欢上呢?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有了这样一些想法:
一、传统的复习模式要更新
分析各省市对诗词部分的考题题型,大多数是完成简单的诗词填空,或根据题目要求写出相应的诗句。中考前,有些地方还明确规定了诗词考察范围,这种考试模式就形成了目前诗词教学的一种常规状态——以学生的背诵默写为主。诗词复习课,也被有些老师简单处理为“背诵——老师抽查”、“背诵——学生默写”、“背诵——过关测试”等简单的模式。虽然这种反复记忆、反复检测的手段在应试中也能帮助学生较顺利地完成题目,但静思其弊端确实不少。
这种教法注意学生学习的趣味性了吗?在各个学科紧锣密鼓齐头并进的复习阶段,这种简单而又枯燥的复习方式会有高效率吗?此外,复习就仅仅等于知识的简单回顾和重现吗?这种复习方式对“温故而知新”又作何解呢?复习应该达到在原有理解认识的基础上更进一步,体会得更透些,领悟得更深些,其最终目的是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服务的。况且,诗词是中国文学艺术的瑰宝,这其中蕴含多少耐人寻味的精髓呀!简单背诵能体会到诗词的意境、诗词的美吗?能感受到诗词炼字的精妙吗?能悟透诗作的情感吗?所以我认为,这种应试的复习模式应该加以改进。
二、给诗词复习添加一些新味道
味道一:变自由背诵为才艺朗诵
自由背诵时,学生往往追求背会背熟即可,而朗诵讲究节奏、重音以及情感,精彩的朗诵或低回婉转、或高亢激昂、或慷慨悲壮,朗诵者能用声音传达出诗作的内涵情感。在这个过程中,不管是朗诵者还是欣赏者都能被诗歌所创造的意境所感染,而这读诗的趣味也自在这朗诵中产生。这绝非自由背诵所能比得了的。
味道二:变简单抄写为每周书法
干干净净一张纸,或横或竖几道格,或硬朗或娟秀的钢笔字,看起来就是一种享受。学过的这些诗词经过学生的用心打扮,一下子就以另外一种气质展示了出来,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收获的不仅仅是抄了一遍诗这么简单的。
味道三:变“大杂烩”为“清一色”
这个方法体现的是诗歌复习的筛选分类法。老师可以让学生按照内容将诗歌巧妙分类,例如:乡情系列、爱国系列、四季系列、田园系列、亲情爱情友情系列、山川秀水系列等等,相信学生从这些类似的素材中一定会获得深刻的感悟。
味道四:变考试为竞赛
两个精干的小主持,两队严阵以待的男女生赛手,精心设计的诗词题目,相信这堂课一定比埋头苦写来得有意思得多。
味道五:变单纯接受为激发情感
三、适当课外操练,强化能力
我们可以通过做一定量的课外古诗词练习来检验和强化能力。做这些练习时还要注意几点:
1.研读题目。题目有时能揭示诗歌写作的时间、地点、对象、事件、主旨等,所以可以作为诗歌解读的切入口。如,《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春夜洛城闻笛》等,从题目中我们就可以看出本诗的主要内容和感情基调,“左迁”是被贬官,而“任”是去赴任,感情基调自然有所不同。
2.了解作者和时代。如果诗歌作者是我们非常熟悉的,他的生平和写作风格就会有助于我们进行鉴赏;如是不熟悉的作者,作者所处的时代也会给我们一些帮助,如当时的历史事件,风俗习惯等。
3.借助注释。诗后的注释,都是拟题人认为在阅读鉴赏过程中必须了解的知识,除了帮助解读诗歌的难点外,还会有指导鉴赏的作用,所以必须认真读。
4.细审题干。设问时为了题意清晰,拟题者会尽可能加一些限制,这些限制对答题的导向作用非常鲜明,一定要充分利用。
四、整理积累规律,学会方法
复习阶段的整理提炼是至关重要的。通过整理提炼,有意识地重温并积累一些古诗词鉴赏方面规律,乃是培养古诗词鉴赏能力的关键。
1.从内容看可分为叙事诗、写景诗、哲理诗、抒情诗等。其中重点是抒情诗。抒情诗又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类,一般以间接抒情为主。间接抒情又可分为借景抒情和托物言志两类。可分别找一些典型的诗词做整理、分析、小结。
2.从诗词表达的意境来看,课文中又以送别诗、怀古诗、爱国诗、爱情诗、思乡诗、边塞诗写景诗等为主,我们也可以从这个角度作整理,并通过比较阅读,彰显其特点,以加深理解,积累一些鉴赏的方法。
3.从写作技法上进行归类整理,如:映衬(正衬、反衬)、象征、用典、谐音、借景抒情、咏物言志、动静结合、虚实相生等;常用的修辞:比喻、夸张、借代、拟人、对偶、对比等,把技法相同的诗句放在一起复习,有助于对某种技法的深入了解,并形成鉴赏能力。
4.课文中出现的古文化、古汉语的内容,这些知识的积累,于诗词的理解也很重要。如,“社”:祭土地神的庙;“社日”:祭土地神祈求丰收的日子;“郭”:城市的四周;“子规”:布谷鸟;“夜郎”:古代少数民族国名;“后庭花”:指亡国之音;“可汗”:少数民族最高统治者;“胡”:古代少数民族称呼;“朔”:北方;“篁”:幼竹;“折柳”:送别;“怜”:爱;“风骚”:指《国风》、《离骚》,或文人写作,或有文学成就的人等。古文化还包括诸如节气、官职、地名等等的知识和一些常用的典故。这些积累对加快理解诗词内容非常重要,也是形成鉴赏能力的重要方面。
这是一个让学生自由表达自己情感的方法。众多的诗词、众多的情感、众多的美,学生怎么可能不从心中产生对诗词的热爱呢?也许正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激发了学生战胜挫折的信心;也许正是“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让学生产生了民族使命感;也许正是“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让学生感到了生活的美好。所以,老师一定要给学生机会让他们向着诗词深情诉说。
要想改变沉闷的课堂,方法不止于此。欣赏文学作品,能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理解作品中的情境和形象,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诵读古诗词,能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我相信只要老师有一颗热爱语文教育的心灵,有一颗让学生全面感悟文学魅力的心灵,诗词复习课一定会“鲜活”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