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立新教学理念 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2009-09-08 06:32张秀杰
学周刊·中旬刊 2009年10期
关键词:孔乙己鸽子主体

张秀杰

《语文课程标准》倡导学习方式的变革,要树立教学新理念,由过去的传授式学习转变为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把学生看成学习的主体、发展的主体来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呢?

一、课前朗诵

唐宋诗词是中国文学史上璀灿的明珠,博大精深、绚丽多彩。它体现了我国古代文人对生活的感悟和理解,包容了他们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课前朗诵就是让学生在课外自动搜集一些古诗词,自己编写目录,最好能配上插图,每天按学号由一名学生把自己搜集的诗词写在黑板一角,在课前两、三分钟,全班学生一齐朗读,这名学生再适当点拨,揭示其精华。这样日积月累,必定能丰富学生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

二、课堂表演

就是把课文的内容改编成课本剧(小品)让学生来表演。具体做法是:在初读课文后,让学生合作探究,讨论分析课文中每个人物的性格,并设计一些台词、动作、神态,然后让学生上台表演。《扁鹊见蔡桓公》、《两小儿辩日》、《晏子使楚》等都是适合表演的文本。这样,解放了学生的口,让学生去说;解放了学生的手,让学生去做;解放了学生的头脑,让学生去想。在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中,不但注重了知识能力的培养,更加深了对作品的理解,在潜移默化、熏陶感染之中形成了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三、观察体验

语文教学要使学生树立大语文观念,使学生知道文章都是现实生活的写照,生活中处处有语文,就是把课内学习和课外观察有机结合起来。如:学习了《散步》就让学生回家观察自己身边人们是怎样孝敬、关爱老人的;学习了《金黄的大斗笠》就让学生回家观察自己身边的人们是通过什么方式来传递亲情的;学习了《春》就让其观察自己家乡四季的景色;学习了《向沙漠进军》就让其关注自己家乡的环保问题……然后,再定期交流心得体会。这样,通过自己的观察、体验,不但对课文内容有了深刻理解,更培养了学生观察社会、理解生活的能力。

四、敢于质疑

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此,在教学之中就要培养学生敢于提问、敢于怀疑的敢想敢说的精神,这才是学生创造精神的开始、主动学习的表现。这就要求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多引导学生提几个为什么,鼓励他们独立思考、广泛质疑,进而分析判断,这样才不致陷入读死书的误区。如:教学都德的《最后一课》,一个学生读后提出:老师,小弗朗士听到房顶上鸽子的叫声,心里想了许多,这不是不认真写字,上课走思的表现吗?面对这个问题,千万不能训斥学生,这个问题提得非常好,说明学生有了自己的看法。教师加以引导:上课时听到鸽子的叫声,说明教室内怎样?(安静),同学们怎样?(认真写字),普鲁士兵能强求鸽子说德语吗?(不能),普鲁士兵能强求法国人们说德语吗?(不能),那么普鲁士兵的做法怎样?(很愚蠢),这说明了小弗朗士对敌人做法又有怎样的理解?(嘲笑、讽刺)。这样,无论认真写字的同学还是小弗朗士都沉浸在爱国的氛围中,这样就很好地突出了文章的主题,经过这样引导释疑,不但保护了学生发问的精神,更激发了他们探究的欲望。

五、改编文本

续写结尾。许多优秀的文学作品总是在结尾留下空白之处引人回味,“不着一字,尽得风流”。教学时就要引导学生放飞想象,填补这一空白。如:教学《我的叔叔于勒》时鼓励学生想象菲利普夫妇回到家将要出现什么场景等。

改编情节。教学时引导学生根据人物身份,性格合作探究来改编故事情节,想象故事的发展脉络。如:《孔乙己》一课,假设不是丁举人打折孔乙己的腿,根据孔乙己的性格会出现什么故事情节,描绘出来。这样一来,就给学生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

此外,课堂教学还可引用讨论争辩、知识擂台赛、歌唱绘画等不同方式。总之,语文教学要以人为本,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体人格,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给他们提供主动学习的时间和空间,给他们创设听、说、读、写的舞台,给他们崭露头角的时机,增强他们主动参与的意识,以培养出他们主动学习的优秀品质。

猜你喜欢
孔乙己鸽子主体
鸽子,飞吧
《孔乙己》“读写结合”教学设计
论自然人破产法的适用主体
鸽子高高飞
孔乙己(下)
小鸽子,飞起来
关于遗产保护主体的思考
论多元主体的生成
翻译“主体间性”的辩证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