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新课程 体验语文教师的角色新定位

2009-09-08 06:32程英英
学周刊·中旬刊 2009年10期
关键词:人文精神新课程教材

程英英

“蜡烛”、“园丁”、“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些都是大众对教师传统的比喻,但这些比喻大多有局限性。教师要从传统的角色中走出来,不但需要从教育教学的规律出发给自己的工作和作用定位,而且需要了解社会对教师职业的新期待,进而形成新的教育教学行为。

一、教科书的被动执行者转换为新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语文教材是语文知识的载体,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源泉,而学生是语文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倘若教师只是一味地机械地把教材归纳为知识结论,而后再宣讲给学生,那么,学生就会失去了应有的主体地位,失去应有的学习主动性、学习兴趣。新课程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在互动过程中,教师应尊重学生人格,关注个体差异,重视学生心智的特点和认知能力,让学生从学会知识转向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一位优秀语文教师的成功就在于善于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让学生用兴趣这把钥匙启动智能,通过自身的努力去获取知识、获取成功。因此,作为教师,应在教材与学生之间巧妙地搭建起一座有魅力的桥梁,让学生在这座桥梁的引导下走进教材,和教材进行交流,成为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引导者。

二、课程知识体系的传授者转换为教育学意义上的对话者、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首先要善于创设良好的课堂实践活动,活动要兼顾学生、课本,要考虑时间与实效,在活动中,教师要发挥好“平等中的首席”作用,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沟通合作”的学习平台;其次要善于利用教材设计好诱饵,充分挖掘阅读篇目的思想美和艺术美,寻找其与当今社会和学生生活实际的链接点,以此作为导引,使学生感觉到阅读过程不仅是知识的积累过程,还是丰富人生阅历、提高思想水平和现实生活认知能力、感受艺术美的过程。这样,学生就会萌发从教材中获取这些知识的欲望,在此基础上,教师将重点转移到如何引导学生学会分析课文上来,从而实现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目的。此外,在阅读课文的过程中,教师也要在提高学生的感悟能力上下功夫,不要做简单的段落层次分析,而要引导学生通过课文去品味生活,感知生活,真正感受到一种美的存在,感受到美来源于生活,知识来源于生活,使学生通过教材向生活索取更多的知识。

三、关注实际,成为学生语文能力培养模式的设计者

目前的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听、说、读、写能力普遍得不到重视,与现实生活脱轨,尽管考纲中依旧明确重点考查读、写能力,但现实的语文教学只采取大量的习题进行反复的机械训练来进行,形成的能力是虚拟的,它违背了语文课程设置的初衷。随着语文新课程理念的深入,随着中考命题越来越关注考生的人文性,传统教学弊端越加清晰地显现出来。因此,在新课程的指引下,语文教师应在教学实践中成为学生实际语文能力培养模式的设计者。

在日常教学中,师生均应坚决树立教材的工具地位,充分利用好教材。学生的实际语文能力是指能够利用语文知识和课堂教学获取的听、说、读、写方法去独立进行与其心理和年龄相当的读写活动的能力,这种能力对于学生来说实际上就是举一反三的能力。由于阅读篇目在内容和形式上具有典范性,所以要使学生能够“反三”,就必须首先吃透教材中的“一”,要从教材的篇章中把读写的规律摸索出来。在这个过程中仍然要强调教师的引导作用,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杜绝脱离篇章的读写理论的专门灌输和读写速成。

四、广采博纳,成为学生人文精神的渗透者

语文教学,不仅仅向学生传授相关知识,还应关注学生人文精神的成长。在教育活动中,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的精神世界、情感体验,还应注重对学生的人格构建,只有用思想才能滋养出丰富的心灵。因此语文教师不能只懂得语文理论知识,还应视野有宽度、知识有厚度、思想有深度,做一名人文精神的渗透者。要知道,只有教师的思想光明,才能照出学生的精神灿烂,只有教师的情操高尚,才能熏陶出学生的高尚情操。在新课程中,教师应广采博纳,发掘、汲取教材乃至课外读物的人文内涵,构建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教学体系,创造思维活跃,一泻千里的流畅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在阅读中,感知教材并形成学生与作者、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的良性情感交流,引导学生将美好的东西内化到自己的心里,使人文精神植根于自己的内心世界,并且能积极地进行美的创造,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人文素养。

五、超越自我,成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开拓者

在传统的教育理念支配下,教师永远处于学生之上,教师的思想严重束缚着学生的思想,学生不敢对教师持有任何的批判态度,致使形成了只要老师说的就不会有错误,老师说怎么做就怎么做的思维定势。这种局面不利于创新精神的培养,比如听某位教师的课,授课内容为《藤野先生》,文中说鲁迅先生想起了一个地名——日暮里,教师便分析说,这是说明当时的中国国势如夕阳一般渐渐地下沉。而当学生提出质疑时,教师就说,“我说什么你记什么,胡乱争辩什么?”从这位教师的态度中,我们可窥一斑而知全豹,传统的教育理念束缚着教师和学生的思维。因此,新时代的教师要敢于打破这种传统教育思想的束缚,做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开路先锋。

现实的新课程,不在于教师讲授多少知识,而在于学生提出更多的为什么;不在于教法的精益求精,而在于学生是否有积极参与和自我表达的机会;不在于学生从课本中接受多少知识,而在于他们质疑和评判了多少。因此新型教师必须要培养学生怀疑、批判的精神,教师也要敢于超越自我,从自我做起,大胆地进行批评与自我批评,做学生的表率。与此同时更要鼓励学生向老师挑战、向已有的结论挑战,在评价学生时不要求结论一味地统一,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只有这样,学生的主体性才会得到充分的体现,学生才会敢想敢做,才会有所创新。

新课程给我们的课堂教学带来了勃勃生机,也给我们教师带来了更大的挑战。我想,只要我们努力,大胆地实践,不断地总结,在总结中追求更大的创新,就可以让我们的语文课堂充满活力,把它变成学生乐学、好学的场所,让学生真正在课堂上成为学习的主人。

猜你喜欢
人文精神新课程教材
教材精读
2021聚焦新课程 专注新高考 欢迎订阅全新《新高考》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人文精神在科技期刊编辑出版中的体现及构建
发挥自制教具在初中数学新课程实施中的作用
我区初中化学新课程实施中典型问题的思考
试论医学人文精神的构建
循证医学的人文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