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中学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新思路

2009-09-08 06:32陈加柱
中小学教学研究 2009年8期
关键词:氯气认知结构教学法

陈加柱

新课程改革把如何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作为重点之一,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江苏省特级教师姚湘仁老师创立的布点教学法,因为发现了学的生长图及其运动规律,进而创立了布点图和四步操作,成为在班级授课制条件下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课堂教学方法。

本文拟结合高一化学《氯气》(人民教育出版社“化学①”)这一具体课例,重点谈一谈在布点教学法的课堂教学中,教师组织、引导、促进学生学的生长图运动的独特的教学过程——“四步操作”。

一、布点教学法的教学过程——四步操作

布点教学法研究学生与客体互动的教学过程,学生与客体互动生成学的生长图,学的生长图隐在思维之中,且有其运动特点,布点教学法的四步操作是按学的生长图运动特点转换来的操作规范:感知激图、布点优图、分层育图、反思评图。

1.感知激图

所谓感知激图,是指教师呈现学习客体,要求学生以“是什么?学什么?怎么学?”等激活因子对学习客体进行整体感知,在大脑中形成一个由“是什么”激活的知识框架(已知)、“学什么”激活的学习目标(未知)及“怎么学”激活的学习策略组成的模糊认识,布点教学法称之为“学的生长图”。

在本课例的感知激图阶段,教师首先让学生观看录像“3.29氯气泄漏事件”,并思考问题:“该事件表现了氯气怎样的性质?氯气泄漏应该如何处理?”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然后,组织学生阅读教材第76页到78页相关内容,并做好合书复述要点的准备。此时,学生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哪些已经掌握?哪些还不明白?怎样解决?”形成的整体的、模糊的认识,就是学生学的生长图。

2.布点优图

感知激图阶段,学的生长图内隐在学生的思维之中,是模糊的、不完善的,而且不同学生之间存在着个体差异。在班级授课制条件下,为了对学生学的生长图进行同步优化,教师需要一个能运作并优化学的生长图运动的特殊教学工具。布点教学法在布点优图阶段所构建的布点图就是这样一种工具。

在本课例的布点优图阶段,先让学生复述自己的已知或提出不懂的问题,教师通过采点(选择学生讲述的要点)、托点(教师所作的补充)、布点(将相关内容板书到黑板相应位置),逐步形成一张有序的由学生的“已知”(知识框架)、“未知”(学习目标)、学习策略(常规策略通常不需板出)构成的板书——布点图。下图即为本课例布点优图阶段师生共同构建的布点图:

此时,教师结合布点图和学生一起分析“已知”(如氯气的分子式、物理性质、部分化学性质、主要用途等);明确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学习目标),如:燃烧的本质,氯气、液氯和氯水的区别,次氯酸的主要化学性质等;形成解决这些问题的策略、方法。这一环节布点教学法称之为:“学习任务分析”。由此不难看出,布点教学法的学习目标是由学生与学习客体互动过程分化而来,贴近学生的实际,对教学活动具有很强的动力及导向作用。

布点优图时,学生述点是学生对布点图的贡献,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采什么点、布在什么位置、教师补充的内容等是教师对学的生长图的优化,体现了教师的主导地位。参照布点图,学生已经掌握的内容教师可以少讲甚至不讲,学生不明白的问题便是后续学习的目标。这些做法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布点优图阶段的布点图揭示了问题、形成了目标和策略,那么,怎样解决问题、完成任务呢?下面介绍分层育图。

3.分层育图

分层育图阶段,先将学习任务区分为记忆、理解、应用等层次,然后以布点图为中介工具,通过局部与整体相互强化、理解与记忆相互强化、教师精讲与学生活动相互强化等手段促进学的生长图进一步发育、优化,使问题得到解决、目标得到实现。

本课例在分层育图阶段,按由易到难顺序组织安排了三个层次的教学活动。

观察与思考:①学生观察氯气的颜色、状态,闻氯气的气味,探究氯水的漂白性;②观看氯气分别与Na、Fe、Cu、H2、H2O等反应的实验录像;③学生识记实验现象及反应原理,教师检查。

交流与讨论:①从氯气的发现到确认经历了三十多年时间,这对我们有何启示?②燃烧一定需要O2吗?什么叫燃烧?③氯气、液氯、氯水有何异同?氯水中有哪些分子、离子?怎样检验?④归纳与小结。

理解与应用:(1)例题讲解;(2)变式训练。

本课例中的“观察与思考”既是自主探究的过程也是强化记忆、扩展已知的过程,“ 交流与讨论” 既是小组合作的过程也是理解未知的过程,“理解与应用”既是问题解决过程也是促进知识向能力转化的过程。

分层育图时,坚持学生已经理解的不讲,学生通过看书、查资料或相互讨论能够解决的问题尽量让学生通过活动去解决。为了突出发育的层次性,教学过程中经常会把一些层次相近的问题进行组合,这在布点教学法中叫“问题打包”,怎么确定层次、“包”怎么打是有技术的,它决定于教师教学的水平和风格。因此,布点教学法在给学生创造更多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机会的同时,也给教师的主导作用的发挥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

4.反思评图

反思评图阶段,教师引导学生利用布点图反思自己学的生长图的形成、发育、完善的过程,再经小组讨论和教师的点评,进一步形成课后学习任务及策略。这一教学环节对促进知识的意义建构、提高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和反思学习能力是很有帮助的。

二、教学反思

布点教学法是教师组织、引导、促进学生学的生长图(亦称问题图)运动的教学方法。布点教学法研究学生在与学习客体(主要是教材)的互动中主动建构知识的规律,并依此进行课堂教学设计与实施。下面谈谈布点教学法课堂教学的几个主要特征。

1.有利于学生主动地建构认知结构

在课例中的感知激图阶段,学生首先和学习客体进行整体互动,激活出一张由知识框架、学习目标和学习策略组成的学习生长图,其实质就是学生主动建构自己的认知结构。其后的布点优图、分层育图、反思评图阶段,教师以布点图为中介工具组织、引导、促进学生学习生长图的运动,进一步优化、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

2.有利于教师顺利地完成角色转换

在布点教学法的课堂教学中,学生通过与客体的互动建构知识,教师不再担当知识载体的作用,教师的主要任务是组织、引导、促进学生学的生长图的运动。布点教学法的课堂教学设计与实施,彻底改变了传统的讲授法中教师既是组织者又是知识载体的角色定位,有利于教师把更多的精力和智慧投入到组织、引导、促进、优化学生的学习活动中来,课堂教学中,学生学得更加主动、自信,教师教得更加轻松、从容,这和新课程的理念是完全吻合的。

3.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如前所述,布点教学法有利于学生主动建构认知结构,有利于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发挥组织、引导、促进的作用,这些都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因素。另外,学生学的生长图的结构性、生长的层次性也对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具有重要作用。

学生学的生长图是由“已知”、“未知”与策略三者构成的结构性认识。在布点教学法的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组织各种教学活动促进“已知”、“未知”与策略三者之间的互动,“已知”逐渐扩大,“未知”逐渐缩小,策略不断调整,学的生长图在不断发育、生长,最终形成丰满的认知结构,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学生学的生长图的生长是分层次进行的,布点教学法的四步操作对应着生长图生长的四个层次,且依次加深。从课例来看,感知激图阶段激活的学的生长图是模糊的,学生对氯气的认识是浅层次的;到了布点优图阶段,师生共建布点图的过程,也是学的生长图被优化的过程;在分层育图阶段,经过“观察与思考”、“交流与讨论”和“理解与应用”等活动,学的生长图得到进一步发育、生长;在反思评图阶段,学生的认知结构趋于完善,并得到内化。学的生长图逐层加深的过程,就是知识点、认知结构逐渐清晰、生长的过程,这对学生的学习是有效的。

笔者有幸于2004年拜姚湘仁老师为师,学习布点教学法,至今已满5个年头。5年中开设研究课近200节,内容涉及初、高中化学几乎全部内容,课型涉及新授课、单元复习课、试卷讲评课、高考二轮复习课等多种课型。随着学习布点教学法时间的加长,笔者深深地为布点教学法精深、独特的理论所折服,也越来越被其具有工艺水平的教学流程所吸引,并尽情地享受着教育科研所带来的乐趣!

本文从一个布点教学法学习者的角度,重点介绍布点教学法的独特的课堂教学流程——四步操作,旨在为大家打开一扇了解布点教学法的窗口。真诚地欢迎对布点教学法有兴趣的同仁参与到我们的研究之中,为在新课程背景下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责任编辑:张华伟)

猜你喜欢
氯气认知结构教学法
初中英语“三段四部式”写作教学法的实践探索
异步教学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思考
构建“素养为本”的化学智慧课堂——以“氯气的发现与制备”教学为例
高中英语单词象形教学法
高中英语单词象形教学法
一题多解,认清思维树之“根、枝、叶”
不定方程讨论法在化学解题中的应用
无污染氯气制备贮存装置
中学生体育认知结构的若干思考
氯水的组成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