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2009-09-08 08:04韦杰珍
广西教育·A版 2009年7期
关键词:大海课文情境

韦杰珍

巴浦洛夫先生曾说过:“猜疑,是发现的设想,是探索的动力,是创新的前提。”学生质疑问难是主动参与课堂教学过程的具体体现。质疑问难,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进而挖掘学生的思维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

一、建立和谐关系,启发学生敢于质疑

心理学告诉我们:一个人的创造力只有在他感觉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前提下,才能获得最佳表现和发展。建立平等、民主、亲切、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保证学生智力和非智力因素处于最活跃状态的前提。因此,在课前、课间,我经常以朋友的身份融入学生群体中,努力营造一种推心置腹的交流氛围。师生间距离的缩小,带来了心灵的贴近。有时我只是微微一笑、拍拍肩膀、摸摸脑袋、聊聊家常,但不经意的小动作,却给学生带来了强烈的信息——老师很喜欢我!有了这样的心理,就为学生敢于质疑奠定了基础。在请学生质疑时,我经常是采用语言激励、手势肯定、眼神默许等手段对学生的质疑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赞赏。这样,学生始终处于一种兴奋的状态,只要有疑问,便会毫无拘束地抢着提问。

二、提供有利条件,鼓励学生乐于质疑

学生质疑能力的发展及培养,不仅有赖于知识和能力的基础,而且还要依赖于问题情境的设置。因此,老师要善于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创设新奇别致的问题情境。使学生置身于“心欲求而不得,口欲言而不能”的情境之中,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的质疑兴趣,以趣生疑,使学生的思维处于主动、积极、愉快的状态,使学生自觉地在学中问,在问中学。例如教学《大海的歌》一课,我板书课题后就引导学生思考:“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学生争先恐后地说:“我想知道大海怎么唱歌?”“我想知道大海唱的是什么歌?”“我想知道为什么要写大海唱歌?”……问题的提出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我随即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进行小组合作探究,最后,老师与学生一同释疑。这样,学生在自己提出的问题驱动下,积极思考,不但获得了渴望获得的知识,而且逐渐培养了学生的质疑兴趣,提高了质疑水平。

问源于思。一个问题的提出有时需要时间和空间,只有留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学生才能去慢慢思考,去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因此,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努力为学生创造质疑的机会,留给学生自主学习、互相交流、合作探究的时间和空间。

三、教给学习方法,引导学生善于质疑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学生的一切活动都是从模仿开始的,质疑也是如此,因此,教师要注意质疑的“言传身教”。根据学习语文的特点,可以引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进行质疑:如从题目上质疑,从课文的语句、内容上质疑,从标点符号的运用上质疑,从课文表现的中心上质疑,从矛盾处质疑,从课后思考题中质疑,从课文插图中质疑……同时应该采取低起点、严要求、勤训练、上台阶的策略,循循善诱,不厌其烦,使学生一步一步地学会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疑惑,进而达到问得巧、问得精、问得新、问得有思维价值的境界。课文中常有些地方看似矛盾,可又合情合理。很值得琢磨。如《琥珀》一文有这么一句:“几十年,几百年,几千年,时间一转眼就过去了。”仔细读就有这样的疑问:几十年,几百年,几千年的时间应该是漫长的,而“一转眼”又是短暂的,极快的,漫长的时间怎么会是短暂的,又怎么会很快就过去了呢?

总之,质疑的方法很多,关键的一点是要使学生做到在阅读中多思、善思,做到学了问、问了学。学生学会了思考,也就学会了质疑。

四、倡导自主探究,激励学生努力解疑

质疑是发现,发现是成功的一半,但毕竟只是一半,只有学会了解决问题,才能抵达成功的彼岸。质疑是手段,解疑才是目的,因此培养学生解疑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在教学时,我对容易的问题就发动学生互相解疑,较难的问题就引导学生解疑。学生要解疑,就得读书,就得思考,这样就让学生养成边读边想的习惯。读书思考的过程也是思维发展的过程,渐渐地,学生就成了学习的主人。

总之,培养学生质疑能力的方法很多,关键在于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念。优化教学方法,为学生提供思维及语言表达的时机,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感到有问题可想,有问题可提,有问题可议,由被动质疑逐步转向主动质疑,从而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思维能力得到发展。

(责编蓝能波)

猜你喜欢
大海课文情境
不同情境中的水
大海捞金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问大海
冬日的大海
背课文
护患情境会话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