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玉兰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步伐的不断加快,多媒体在现代课堂教学中的应用逐渐走向普及,它利用先进科技成果来提高教学质量的作用也早已深入人心。它克服了许多传统教学中的缺陷和不足,尤其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个性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但我们同时也应注意到,多媒体教学不是万能的,它也是有缺点和不足的。只有通过扬长避短,合理运用,才能让多媒体有效地服务于教学。在研究和总结多媒体语文教学中,我发现了教师在多媒体教学使用方面存在着诸多弊端,这些都应引起我们的注意。
一、未能明确课件的辅助地位
有许多教师认为多媒体辅助教学就是利用计算机上课,没有别的意思,这样的理解就过于片面了。谈到多媒体教学,首先应该知道何谓“多媒体”。“多媒体”即文字、图像、声音、视频信息等多种媒体的组合,而多媒体教学则是一种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新型教与学形式。在这种新型的教学形式中,教师的工作重心和内容虽然发生了变化,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地位不应被计算机代替。多媒体只是一种“辅助”教学手段,是为教师的教学服务的,它永远只能是“助教”。教师是课堂的灵魂,教师的人格魅力、教师讲课的艺术、教师语言的幽默感都对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教学质量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它对学生心理所产生的正面影响,是任何形式的媒体都不能替代的。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忽视面对面的情感交流因素在教学中的作用。在利用多媒体设备辅助教学的同时,适当穿插必要的板书内容,不仅有利于教师的临场发挥,更有利于引导学生的思路与教师同步,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使多媒体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培养学生素质的作用。
二、仅是为用而用,没有具体情境
目前,有些教师往往抱着“不怕胡用,只怕不用”的心理,强拉硬扯,将多媒体拖进课堂,但真正能利用多媒体制作课件上课的语文教师并不多。在这种情形下,教师想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怎么办?许多教师是不管三七二十一,“拿来”。现在市场上、互联网上的课件不少,有心者自然可顺手牵来。平心而论,在多媒体辅助教学起步的初级阶段,能主动拿来,应该是值得肯定的。问题的关键在于部分教师对课件的制作缺乏必要的认识。我们都知道,一个成功的课件是制作者在深入钻研教材、认真分析学生情况的基础上,结合其教学理念、教学环节安排等诸多因素设计制作而成的。它不可避免地凝聚着制作者的教学习惯、教学思想、教学风格,以及他对教材的理解、对学生学习水平的认识等主观因素,就这个角度而言,课件是个别的,不可移植的。教学中,对象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教师不同,课件的内容、流程也相应不同。如果忽视了这一点,盲目引进,其结果只能是造成课堂机械、僵化、缺乏个性,不仅不能促进教学,反而会影响课堂教学的效率。
三、课件制作不能体现多媒体优势
多媒体课件的优势在于超文本功能、人机互动功能和网络功能。然而目前许多已制作出来的课件,大多不能体现这三大功能,其制作只不过是把图片、影视或文本简单地转换为多媒体演示,然后由教师根据课堂教学需要控制这些多媒体的播放顺序,而不是科学地利用多媒体的声、光、色等特点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或者增加条理性。这种做法实质上是一种高级的幻灯片,它只是加大课堂中的信息量,并不能真正发挥出多媒体在教学中的价值。与其花那么多时间、那么大的精力去把它们制作成多媒体课件,还不如直接使用投影录像来得方便省事。比如《颐和园》一课,如果只是放放课文录像,用录像机就行了。如果要用多媒体来演示颐和园的各个景点,那就要跟一般的录像有所不同,调用者要能够通过操纵鼠标或键盘随意进出颐和园各处,并且可以随时调出解释说明或相关背景资料或有关诗词歌赋趣闻逸事等等,至少要达到这样的程度,才能算是多媒体的《颐和园》。总之,多媒体课件至少要体现上述三大功能的其中之一,如果不能做到这一点,还是不要用多媒体的好。多媒体要么不用,要用就得用在点子上。
四、人文思想体现不足
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合理实现,应该是建立在正视多媒体的教学地位基础上实现的,其核心特征是“辅助”,即辅助教师,而不是取代教师。只有“人”才有资格做思想的主人,不坚持这一原则,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实践就会与现代教育思想的人文精神背离,就可能失败,或者价值有限。
以计算机人为的割裂教师与学习者之间的有机联系,是多媒体辅助教学发展的大忌。部分教师在教学中只是按部就班进行操作,按事先安排好的教案去讲。在讲课中,又缺少与学生的联系,学生有一些疑问,面对多媒体的“死模式”,怕老师尴尬而又无法启齿。这样便导致了学生学而不实,老师授而不深,教学质量达不到本课的大纲要求,这节课就成了一堂课件演示课,完全忽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多媒体辅助教学实践中师一机一生有机关系的形成,并不是单纯指集中教师编制课件,然后由课件来教学生,而是强调教师广泛地参与到多媒体辅助教学工作中,调动学生广泛地参与到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学习中去,达到师—机一生的互动。
教学过程是一个复杂多变的过程,是包含了教师对教育思想的理解、教师的教学经验、教师对学生的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教学资源的充分合理使用以及实施过程中复杂微妙的师生双边活动等等在内的过程。即使一个设计再精良的教学课件,一个由一流计算机专家、教育学家、心理学家等等制作的教学课件,一个渗透了“最先进”的教育思想,实现了某种时髦“教学策略”的以替代教师为目标的教学课件,其教学效果也难以与一位经验丰富的教师亲力亲为的教学效果相匹敌。无论这个课件设计的多么精致,也根本不可能像一位教师一样通过他的感官,从学生的体态、表情、语言获取大量的课堂信息,从而及时、微妙、富有人情味的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如果只单一地依靠多媒体,在教学中缺乏与学生在这个层面上进行交流互动,则课堂难以体现现代教育思想所要强调的人文精神。
五、出现课堂僵硬化倾向
由于多媒体教学本身格式化、定义化、程序化的特点,许多教师在进行多媒体教学时,往往只能按照教师事先预备设计的教学程序按部就班地进行教学。出于课堂时限的考虑,教师在授课时,常常要忙于应付令人眼花缭乱的课件,要将目光移向课件的顺利衔接,从而导致了教师课堂注意力与控制力下降。同时,由于需要在时限上的抓紧,教师在授课中课件画面切换过快,学生的思维水平和思维速度跟不上,对课堂内容来不及思考与消化,不能完全理解和掌握,因此在课堂上显得被动,与教师授课节奏配合不起来。课堂被教师无意分割成若干支离破碎的板块,学生只能进行定式的学习,课堂不仅不生动,而且还出现了僵硬化倾向。这些都是由于教师在课堂中过度依赖多媒体进行教学,与学生双边情感交流不足,课堂控制力下降而导致的。
总而言之,教学情况千差万别,不能单纯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来对待。调查显示,当前多媒体教学在基层已形成热潮,但却只“热”了教师一头。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有必要做成多媒体课件进行授课,一哄而上,势必带有盲目性。人人赶时髦,难免产生负效应。多媒体并不是教师在教学中的唯一选择,三言两句话就能说清的问题,何必要费力做成多媒体来阐述呢!多媒体终究只是一种辅助教学的手段,要正确处理教师与多媒体的关系,必须以学生为中心,而不能本末倒置,陷入误区。教学要从实际效果出发,眼光不能盯住多媒体不放,而应该提倡“土”、“洋”结合,灵活运用各种手段教学。教师要真正懂电脑,在教学内容与形式、人与机的结合上做文章,把着眼点放在结合多媒体手段提高授课能力上。多媒体教学需要从教学实际出发,认真分析教学内容,灵活运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而不能一味代之以多媒体,搞教学手段的“一刀切”。
(责编蓝能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