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裔才俊小诺贝尔奖缔造辉煌

2009-09-07 07:18王雨辰
海外文摘 2009年6期
关键词:科学奖华裔英特尔

王雨辰

在素有小诺贝尔奖之称的美国高中生英特尔科学奖的比赛中,几乎每年都有华裔学生脱颖而出。今年进入1/4决赛的前300名入围名单中,就有数十名华裔高中生榜上有名。他们中不少人的家长都来自中国大陆。3月10日,总决赛成绩揭晓,17岁的华裔学生孙佳阳不负众望,夺得第二名。孙佳阳的父母都来自山城重庆。大陆新移民子女频频上榜

20世纪早期的一代华裔移民多来自台湾、香港,他们同样秉承中国重视教育、望子成龙的传统,因而其子女在早些年尤其是本世纪初之前的十多届英特尔科学奖比赛中屡屡入围。但2005年之后,具有中国大陆背景的华裔高中生后来居上,开始在英特尔科学奖比赛中频频上榜争光。

譬如,2006年英特尔科学奖前40名决赛入围者中共有7名华裔高中生,分别是研究数学的孙一、研究心血管项目的张媛、研究天文学的张辉宇、研究数学的张乐天、研究DNA生化技术的王欣、研究癌症的邢春隆和研究材料科学的周聪。他们共同的特点是:出生在中国大陆,随父母来美,多才多艺,会讲流利汉语,上大学目标首选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斯坦福大学等名校。最后,出生于上海的孙一因为解开一个复杂的数理公式获得亚军及7.5万美元奖金;5岁随父母从天津来美的张媛获得第三名及奖金5万美元。

2008年英特尔科学奖前300名入围名单中华裔学生超过两成,包括21名出生在中国的移民来美的高中生。旧金山湾区共有8名高中生榜上有名,其中华裔就占了6名,包括王逸飞(研究柴油发动机用节能氧化燃料)、王博(运用双目镜分析和模仿视觉外部的感觉位置和速度)、孙语涵(以数学抽象方式展开多项式科技分析研究)、彭安杰(减少金属附属聚合物在二氧化碳的释放)、陈倍加(研究改变白血球表面的质换功能,以对付针对人体免疫系统的疾病)和张艾骏(研究发掘作物自身生长的潜力)。其中王逸飞,王博和张艾骏的父母来自中国大陆。

而入围前40名决赛圈的华裔学生中,龚菁菁(以甲壳类海生物化石结构推算岩石年龄)、霍瑞致(借助短光波复制量子点的研究)、尹晓云(研究大脑海马回沟如何影响忧郁症的生物分子模型)、黄美珍(通过动物牙齿和玻璃化石研究埃及古绿洲沙漠化起因)、张悟明(心智迟钝的调节性蛋白研究),董袆荷(研究果蝇的生存环境及其对后代的影响)、胡家旗(研究语言与人脑的关系)、鲁杰明(癌细胞分子检验研究)、袁翘楚(代数几何学研究)都是中国大陆留学生或移民的子女。他们的共同特点是:才华横溢、兴趣多元化、不读死书、视野广阔、有远大的志向。最终,9岁随父母从四川移民来美的曾晓漾(研完课题是爱荷华图书馆所获政府拨款和私人捐款之间的关系)过关斩将,勇夺第七名,并获2万美元奖金。

回溯参赛史难忘分水岭

回溯英特尔奖(前身为西屋奖)的历史,华裔赢获的最佳战绩当数第54届(1995年),共有6名华裔少年才俊进入前40名决赛圈,最后由加州女高中生程爱伦荣登冠军宝座,她的校友俞建德名列第十;另一位华裔女生叶春玲荣庸第五名。程爱伦因此上了CBS播出的“ThisMorning”专题节目,一时间家喻户晓。在第55届(1996年)华裔仍大放异彩,女高中生罗婷夺得亚军,张晓宁与吴维仁位居第九、第十名。但自1997年后,虽然仍不乏华裔子弟入围前300名复赛圈乃至前40名决赛圈,但能成为前十名精锐梯队一员者廖廖,甚至有多届最终全军覆没,殊为可惜。

直到第62届(2003年)成绩在首都华盛顿揭晓,两名华裔子弟——李天惠(利用惯性静电效应控制核裂变)和张旖晨(研究蟑螂对杀虫剂免疫力引发过敏原之影响)分别赢得亚军和第八名,终于洗刷了6年来华裔基本无缘前十名的遗憾或被媒体称作“全军尽没”的耻辱。这一战绩再次向世人展示了华裔少年才俊军团在科研战线的非凡实力。

可以说,2003年华裔学生的表现是在美华裔学生参加这个每年都有1500名以上全美乃至加拿大高中生精英参与竞争的“小诺贝尔奖”赛事的分水岭:经过多年的徘徊之后,华裔学生入围和获奖人数逐渐稳定,参赛学生年龄趋小,研究项目不仅更加精深也更趋多元化(不仅有各种理工科、医学等科研项目,也不乏经济、社会学范畴的研究项目;不仅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还拥有广泛的应用前景),而父母来自中国大陆的华裔学生获奖比例几乎年年增加。这些特点反映出华裔学生由于家庭条件的日益改善和提高,也使自己的生存、学习环境改善。加之华裔家长历来舍得在子女学习领域投资,为子女今后“出人头地”而甘愿奉献,华裔新移民的子女几乎都在居住城市最好和较好的公私立学校受教育;而以创造性教育为特色的美国学校,也让学生们在全方位技能爱好的海洋中如鱼得水般自在。移民生存环境改善更重子女教育

今年上榜的华生佼佼者大多是ABC(在美国出生的华裔),年龄偏小,但他们的父母多来自中国大陆。显示中国大陆移民和留学生经过差不多20年的生存打拼期、攻读学位期、工作发展期后,他们对子女教育的重视以及子女本身的奋发学习也愈来愈有成效。

并不是所有进入英特尔科学奖的华裔学生入围者都出生于高级知识分子家庭。尽管有相当比例的华裔学生的父母是留美的博士生、硕士生,或者是事业有成的科学家、高科技公司主管,但也有部分华裔学生,虽出自“蓝领阶层”家庭,但也能刻苦学习、发挥特长、脱颖而出。譬如龚菁菁7岁时从天津移民来美,母亲在衣厂做工,父亲早在她儿时就过世。她凭着顽强的毅力在学业上取得佳绩。祖籍中国温州的李文伟,其父亲李长国从事餐饮工作,母亲瞿明珠现退休在家。这个现象说明,有天赋的华裔学生即使家庭环境原本与学术、科研“风马牛不相及”,但凭借自己的刻苦努力和父母的全力支持,照样能够取得和那些教授、科学家或CEO家庭出生的“幸运儿”不相上下的成绩。还有一位学生的家长在纽约开洗衣房,纽约爱因斯坦医学院肿瘤研究所下属的分子肿瘤实验室华人主任樊赛军经常去洗衣服就认识了他们,并鼓励他们的儿子到实验室来“试试”,于是当年英特尔科学奖又多了一个华裔入围者。

除了生活、学习环境相对优越,也并非所有出生在知识家庭的华裔学生都在学业上获得家长的指导,他们更多是靠着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善用学校、图书馆资源而提高知识学术科研水平。许多获奖华裔学生的父母即使是理工博士,也几乎搞不清楚子女的研究方法。2006年亚军得主孙一的获奖研究解开了一个复杂的数理公式,他那都是博士的化学家父母也自称看不懂。今年迈进前40名的毛玉羚的父亲毛承业(印第安那州大学物理学博士)坦承,女儿研究使用的概念是物理学,但计算方法涉及到数学,“她的研究已超出我所掌握的知识范围”。

猜你喜欢
科学奖华裔英特尔
2020年度陈嘉庚科学奖和第十三届光华工程科技奖颁发
英特尔发布第三代英特尔至强可扩展处理器
英特尔宣布发售英特尔Stratix?誖10 TX FPGA
云师大泰国苏拉塔尼大学留学生汉语学习策略调查
英特尔召回
陈嘉庚科学奖 陈嘉庚青年科学奖颁奖
2015菠萝科学奖
美国会出现首位 华裔女议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