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 梅 王 红
因为竞走是长距离项目,在比赛中,队员必须具备速度、耐力、力量等综合素质。但是在乙组年龄段,女子14~15岁左右,速度、耐力、力量各项素质基本形成,男子15岁左右才刚刚开始发育,各方面的素质都很差。因此在少年乙组的比赛中,应把男女的年龄拉开,女孩15岁、男孩17岁较为适宜。
1运动员年龄划分的依据
根据人体的生长发育规律,从出生到5岁前,生长较快,以后就缓慢下来,直到青春期前后(女子在11~12岁左右,男子在14~16岁左右)开始加快生长速度。青春期后又缓慢下来,这样呈波浪形上升。根据这一规律和业余体校的特点,男女运动员应在青春期前1年开始进行身体素质的训练,这样,到青春期时已具备一定的素质基础和技术基础。女子最佳选材期为12~13岁,男子最佳选材期为13~15岁左右。
2少年乙组竞走运动员年龄的划分
在多年的一线选材和训练中,笔者对男、女生年龄划分这一选题有更进一步的认识,认为竞赛制度与少年儿童生理生长发育特点和规律应相辅相成。因为青春期前,男子在骨骼生长、肌肉(不论是单肌或主要群肌)的力量方面,都低于女子。所以说,在运动训练和比赛成绩上也有一定的差距。通过几年的训练统计表明,同年龄的男女生进队后利用同样的方法训练,女子的成绩接近一级水平(3km竞走运动成绩为15min05s,而男子为15min20s)。究其原因,一是女孩青春期较早出现,身高、体重在这一时期往往超过男孩,力量、速度、耐力等方面的素质也高于男孩。而男孩在这一时期,力量、速度、耐力等方面的素质较差。等青春期后,力量猛增,各方面也就赶超上来,在少年乙组这一阶段,男女生一样训练,要求在各方面的成绩都很高,就必然在体力、能力、心理上增加男运动员的负担,从而导致男孩在这个年龄段昙花一现。虽然有些人的运动成绩能保持一段时间,但是达不到较高的水平,有些甚至伤病累累,无法正常训练,从而结束运动生涯。所以笔者认为,在少年乙组选材、训练、输送、比赛时,应视男女生长发育的规律而定。男女生在少年时期选材和比赛的年龄应相差2~3岁,即到各自的青春发育期前后。这样有利于教练员选材、训练和发现人才,也有利于男子出成绩,上水平,上档次,与女孩一样长期保持运动成绩(表1)。
从表1可以看出,男女生进队与输送要求年龄相差1~2岁,从少年男女的发育角度来看,是符合人体生长发育规律的。男生实际发育比女生晚2年,男生一旦青春期开始,从身高、体重以及力量等方面都与女生差不多,有的甚至更强些。若不依据男女生的生长发育规律对年龄段的划分作出要求,就容易出现一些错误做法:一是给男生虚报岁数、改年龄;二是没打好基础,要求名次、成绩,过早进行强化训练,三是甚至服用违禁药品,造成男子身心负担过重,运动成绩不佳、过早退役等。如果把少年乙组男孩的选材和比赛年龄“放大”2~3岁,这样既有利于教练员发现人才,也有利于男运动员在少年时期打好基础、系统训练,更有利于发挥他们自身的能力与水平。
据笔者调查,从1997~2000年,对我区参加市级以上的少年男子乙组3000m竞走运动员(100名)比赛成绩进行了分析发现,男子乙组参赛运动员实际年龄17~20岁,比赛年龄14~15岁,平均超年龄3~5岁。
笔者从历届少年比赛中了解到的这种年龄大战,几乎参赛选手都最少增加2~3岁,甚至6岁以上。少年乙组增加3~5岁,少年甲组到青年组以此类推。青年组是20~24岁,是出成绩的黄金年龄,再到青年时期,已经超过出成绩的年龄。所以说男子队员在青年时期,很少有好的成绩。而进入青年时期,就到了所谓的见好就收的退役阶段。
3合理划分年龄的意义
3.1有利于发现好苗子
从生理形态上讲,有利于教练们在选材时目标准确,不走弯路,不盲目选材,成材率高。特别是从运动员的身高、体重、臂长、跟腱长以及力量等各素质方面的观察了解更为全面。这样容易发现更好的苗子,使淘汰率降到最低限度。
3.2有利于运动员尤其是男运动员出成绩
男女生在少年时期,打基础是主要的,通过系统训练,掌握了一定的技战术,运动成绩才会不断提高。只有划分好年龄段,才不会出现拔苗助长、弄虚作假的现象。
3.3提高运动成绩
如果将男女生的年龄段划分开来,对男运动员来讲,无疑是件好事。他们通过系统的基础训练使运动成绩逐步提高,也不用为了应付和完成比赛任务,而服用违禁药物,即可避免男孩的身心受到严重的伤害,又培养出一批出类拔萃、为国争光的好男儿。
3.4节省资金
从市场经济的角度来讲,选材的成功率高,淘汰率低,浪费的资金就少。好钢用在刀刃上,我们应充分发挥有限的资金,做到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