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 起
摘要:语文学科不同于其它学科,有其自身的特点,那就是有美感、有情感、有形象感。因此,在语文教学中,一定要抓住这些特点,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其进入情境、进入角色,这样才能使学生真正理解课文,思想上受到教育,情感上受到感染,收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激发情趣 三个目标 三个突出
长期以来,应试教育作为传统的激励机制一直主宰着我国教育的命运,成为衡量学校教育质量、评价教师教学水平、检查学生学业优劣的指挥棒和试金石,因此,不少学校为了片面追求升学率则不断增加教时和考试次数。其结果使教师形成了教学上的随意性,学生则受分数的操纵而被动应付着,沉重的课业负担给他们的精神和心理造成了不小的压力。透视这种机制的根本症结,就是忽视了学生的素质培养,束缚了他们的个性发展,导致不少学生高分低能、思维僵化,想象力不丰富,应变能力差。惊人的事实再一次向每一个教育工作者敲响了警钟:实施“素质教育”刻不容缓,势在必行。
那么,课堂教学特别是语文教学究竟如何实施素质教育?这是每个语文教师值得深思和探讨的问题。尽管时下报刊上百家争鸣、众说纷纭,但至今莫衷一是。尤其是有关语文课堂教学方面的内容并不多见。众所周知,语文科是学好其它各科的基础。譬如,阅读分析、归纳概括能力等,不但是学好语文科所应具备的素质而且也是学好其它各科所必不可少的。因此说,加强语文课的素质教育就更是重中之重。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得弄明白什么是素质。笔者认为:素质就是指人的感觉器官上的先天条件或基本功。它与能力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体现在语文科上,就是“听、说、读、写”及“分析归纳”等能力的基本功培养。
为此,根据我多年的教学经验,结合语文课学科特点及农村广大中学生的性格特征,本人对语文课实施素质教育进行了大胆教改尝试。具体做法是:
1.创设导语、激发情趣、抓住心神、引人入胜。初中学生童心未泯,顽皮爱动,好奇心强,注意力较差。倘若还用过去传统的满堂灌、填鸭式教法,那么学生在堂上坚持不了一会儿就会走神,要么歪倒睡,要么小声说话或做小动作,严重影响课堂效率。因此,每节课我都根据课文的不同内容和背景,编写简明生动的导语,一开始就扣其心弦,使学生在和谐优美的气氛中、与教师的感情共鸣中,专心致志且兴味盎然的上好每节课,为确保45分钟的课堂效益奠定良好的基础。
2.坚持三个目标、确保三个突出。目标是提高课堂效益的前提,为此,每节课我都借助小黑板,首先明确三个教学目标:即德育目标(旨在培养学生的良好道德品质);知识目标(旨在让学生掌握字、词、句及语法、修辞及文学常识等知识);能力目标(重在训练学生的朗读、说、写能力),接着进入课堂教学程序。在此过程中,始终不忘三个“突出”,即始终突出教师的主导地位;始终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始终突出以训练为主线。例如:教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时,让学生理解并要求背诵重点段的句式:“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就……”,并仿照句式造句。教师及时启发,学生思维得到了启示,也抓住了重点、难点,及时教会了学生观察景物、观察生活和练习了景物描写。这样注重精讲多练,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基础。也就是在一节课中教师运用兴趣和目标教学法,或精讲点拨或解惑质疑,充分发挥其导演作用,而学生则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时而听时而说,时而思时而答,时而读时而练,课堂活跃热烈,学生情绪饱满。
3.为了强化“听、说、读、写”四种能力的素质训练,必须抓好三个环节。这就是把此四种素质训练分解进三个课型中。首先,在自读课型教学中,着重培养学生“默读、理解及分析归纳”等素质。其次,是在讲读课中,着重训练学生的“朗读、听说”等素质。再次,是在习作课中紧密结合教材范例,主要让学生做应用联想、逻辑思维及片断、场面、细节、插叙等专项写作素质训练。
4.教师在课前一定要深刻领会教材,吃透教材,认真备好课。教学内容首先在教师头脑中形成形象。如我在教朱自清先生《春》这篇优美的写景抒情散文时,通过充分的课前准备,一幅百花争艳、春意盎然的闹春图在我头脑中出现了,然后布置学生充分预习反复阅读,准备在课堂上谈自己的感受。课堂上我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依照课文内容展开想象,让学生们闭上眼睛想,闭上眼睛“看”,闭上眼睛回答我提出的问题:你“看”到了什么?你“嗅”到了什么?你“感触”到了什么?学生各自谈自己的感受,有的说,我看到了一幅百花争艳的春花图,眼前都是五颜六色的花,还嗅到了花的香味。有的说,我看到了农民伯伯吆喝着骡子犁地的繁忙景象,并嗅到了新翻的泥土气息。有的说,我的眼前是一片片刚出土的绿草,山坡上、田埂上、小路旁满是的。有的说,我感受到头上凉丝丝的,好像在下着牛毛细雨。然后让学生看书,带着感情读再课文,品味朱自清先生描绘春的语言,再让学生进一步分析:我们为什么会有如此真切的感受呢?这就是因为朱自清先生生动形象的绘春语言感染了我们。这样就调动了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完全进入情境,完全陶醉于春的美景中,思想情操受到“美”的熏陶,激发了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在围绕“听、说、读、写”四个目标进行整体训练的同时,我还在每堂具体的教学环节中特设一些专题训练。一是在每节课处理作业时,特选一些精美语段或有关语句、新闻材料进行听说训练,让学生听后轮流作答,指出其内容要点及语言特色,以培养听和说的素质及思维分析归纳能力,两周每人轮一遍。二是要求每个学生在每节课上,必须用普通话朗读一段课文,采用课堂与课余相结合的手法,定时落实检查,以训练朗读素质。三是每节课都要求学生写百字楷书和进行小短文训练,以培养学生的书法及写作的素质。如此,在语文课的整个教学体系中,形成了以读促写、以写带读、读写结合,多种能力素质同步发展的课堂教学新模式,使广大学生既学得轻松愉快又充实有得,将历史与现实相结合、课内知识与课外知识相结合。整个课堂始终以学生活动为主,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积极性很高,受到了很好的思想教育,使他们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也激发了他们为祖国富强而努力学习的自觉性。
总之,通过上述有目的、有步骤的训练,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显著提高,能力不断加强,教学效果十分明显,深得广大师生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