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凤玲
中学地理课是中学生必修的一门基础课程。地理学科的教育在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中具有独特的、不可代替的作用。课堂教学又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那么,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怎样才能取得素质教育最佳效果,我们做了如下尝试:
一、强化目标教学意识,以素质教育思想指导目标实践
目标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在教学目标的直接指向作用下,双向交流的教与学过程。这就要求教师在吃透教学大纲的前提下以地理环境、资源、人类活动作为线索,对每一章、每一节所要求解决的问题有清楚、具体、全面的认识,然后在此基础上制定出全面的、准确的、富有凝集性、层次性和可操作性的教学目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来选择教学方法,实施教学方案,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动机、情感和意志等动力因素,通过感知记忆、思维等认知活动保证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学生则在教师的帮助下明确每节课的学习目标,强化自己的注意力和思维能力,从而实现学习目标。
二、抓住学科特点,突出主体地位
地理教学大纲规定,通过地理教学,使学生学会阅读和运用常见地图、地理图表以及填绘简单地图和图表技能。初中地理教材的内容几乎都能在地图上反映出来,地图比文字更直观、更准确。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充分运用位置、政区、地形、气候、景观等各种地图,从某种意义上说,地理课堂教学就是教师通过地图,引导学生掌握地理基础知识,形成基本技能,发展思维能力,培养非智力因素,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过程。
传统教育总是用一种强制手段要求学生的活动服从教师的活动,使学生的学习和认知过程完全处于被动状态,现代教育观念要求学生只有在主动学习状态下才能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使学生的认知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得到更好地开发和培养。怎样才能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增强学生的内在活力,关键就在于在教学教育中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作用。如何在课堂教学中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呢?
1. 是导趣,成功的教师主要不是教给学生一堆死的知识,而是激发学生自觉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如何导趣?①媒体激励。教师在教学中除了形象生动、准确精炼的语言外,还要借助于模型、实物、电视、电影、投影、多媒体等教学媒体,加大课堂信息含量,为学生打开多姿多彩、斑澜绚丽的求知世界。现代科学实验证明:视听结合所接受的信息量和记忆度都超过单项感官;②内容激励。在教学上,可采用一些口诀、比喻等方法帮助学生记忆。如世界上七个最主要的铁矿资源分布国,我们把它编成“俄罗斯美(美国)人(印度)穿加(加拿大)澳(澳大利亚)坐中(中国)巴(巴西)车”。中国地理省级行政单位轮廓图形可以比喻成各种动物,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记得又准确又牢固。
2. 是导行,要开发学生潜力,让学生真正动起来,沿着教师设计的蓝图运动,就要贯彻启发性原则。在地理课堂教学中,为引导学生主动观察,找地理事物、现象提问:“本区的纬度位置有何特点?有无重要纬线(赤道、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穿过?海陆位置有何特点?”看地形时,可提问“结合图例,看本地的地形有哪几部分?各是什么地形?”等等,学生积极主动地读图,找出特点,从而在掌握基础的同时,发展了学生的注意力、观察力、想象力等智力,培养了学生的能力。
三、注重思维过程教学,加强学习方法指导
在传统教学中,偏重死记硬背的考试,片面强调繁多的练习,盲目的抄写,大搞题海战术,导致学生无暇思考,没有发展创造潜能的时间和空间,即使掌握了大量知识,却也难于应用,缺乏知识的迁移能力。在启发式教学中,知识的学习不再是唯一目的,而是更加注重引导学生认识科学本质,训练能力,掌握学习方法。启发式教学强调的是发现知识的过程,而不是简单地获得结果;强调的是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形成探究的精神?例如,在南亚的气候教学中,可先观察南亚的位置图,看南亚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各有何特点,学生立刻观察到南亚绝大部分在热带和濒临印度洋的特点,然后,再观察南亚的风向图,并列表比较。
这时,再引导学生归纳出该地的气候类型,那么该气候类型又有何特征?再继续观察该地某城市的气温曲线、降水量柱状图,看气温、降水量各有何特点?气候特征归纳出来后,再提出一个问题:“本区比世界同纬度地区气温偏高,你知道是什么原因吗?”必要时提醒学生结合地形来考虑。学生积极思维,大胆回答。教师可通过“谁有不同见解?”、“谁还补充?”等提问,调动学生积极主动的思考,直至把正确答案引出来。在整堂课教学中,学生表现出外在的亲和、欣赏、兴奋和沉思的表情,内在思维活跃,主体意识强烈。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科学探究的精神。
四、发掘美育因素,注重审美教育
追求美感对于发现新的规律、创造新的理论有重要的作用,由于自然界本身只有简洁、对称和谐等形式美的特征,在科学发明活动中科学家常因为追求美的形式,而走向真理。德国学者魏格纳不正是在欣赏大陆轮廓的和谐美时,提出了“大陆漂移假说”的吗?正是在此基础上,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科学家们又首创了“板块构造学说”的地球科学新理论吗?美育是培养创新人才的需要,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因此,在地理课堂教学中,要发掘地理学科中的审美因素,揭示学科的审美价值,教师不仅要注重自己的穿着打扮,风度举止,在教学中还要注意语言及其节奏、板书及其设计、教法等美的因素,还要充分让学生感受大自然地理风光的静态美、动态美、色彩美,民族特色的服饰美、民俗美,中华文化的传统美、道德美……这一切都需要教师用欣赏的态度去发掘,增强学生的审美感知能力和理解能力开阔学生的视野,增加知识,陶冶情操。
常言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们即将步入知识经济的新时代,掌握方法的人就是掌握了规律的人,掌握了命运的人,这样的人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加强对学生的科学方法素质培养。如:利用地图获取知识的习惯;在读图时要养成“心、眼、口、手”四到的习惯,养成多思善问的习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