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文平
摘要:教师在指导学生作文时应放宽要求,让他们心里怎么想就怎么写,捕捉身边的素材,从小事中挖掘其深远的意义,从观察中体会到写作的乐趣,用自己独到的见解描述世界,真正达到乐思善写的境界,从而提高写作能力。
关键词:写作能力 放宽要求 观察生活 自由练笔
写作是中学生学习语文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在语文教学中,对教师而言,最难教的是作文,对学生来讲,最难写的也是作文,作文简直成了令人头痛的“顽症”。那么如何对症下药,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我有以下几种方法:
一、放宽要求,激发学生创作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在教学中具有积极作用。针对中学生的特点,作文教学以记叙文为主。传统的作文教学,教师讲的多,等教师作前指导结束,学生已经失去了兴趣。而新编教材中,作文训练中有灵活自由的命题要求,这给学生带来自由选择作文的权利,提高了学生的写作兴趣。因此,教师在指导时应放宽要求,让他们心里怎么想就怎么写。
二、观察生活,积累素材
学生写不好作文,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们脱离实际,生编硬套,自以为没有东西可写。其实,作文并不一定要写轰轰烈烈的大事,应以小见大,细微之处见真情。因此要求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把目光投向生活,去仔细观察生活中有意义的事和美丽的东西。教师还要交给学生观察事物的方法,并鼓励他们认真观察,捕捉身边的素材,从小事中挖掘其深远的意义,从观察中体会到写作的乐趣。
三、运用范文,培养创作能力
新教材编选的文章篇篇都是经典之作,无论是选材立意、布局谋篇,还是写作技巧、组织语言都值得我们借鉴。在课堂教学中应有的放矢针对学生进行作文训练。比如,朱自清的《春》、老舍先生《济南的春天》使学生能够反复诵读,从而体会文章的写作技巧,学习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准确形象地描绘自然之美;学习《海燕》、《白杨礼赞》的象征手法;学习《三峡》的白描手法,让学生学会写作的多种表现手法,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创作兴趣,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提出新题材、新手法。
四、自由练笔、读写结合
写作的基础在于多阅读,阅读可以为写作提供必要的条件。学生在阅读中丰富了自己的语言,获得了写作技巧,培养了思维和观察能力。而写作是运用在阅读中所学到的写作知识,来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感受,从而巩固阅读成果,促进知识的转移,形成能力。在阅读中,把学到的优美词句、精彩的片段,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去,使学生写作水平在较短时间内获得较大的提高。另外,还要学生多写多练,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记录下来。只有这样,学生写作能力才能有所发展,也只有在实践中,读写才能真正结合。
五、注重修改,调动学生写作的主动性
作文的修改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重要环节,并要求重点注意学生作文的典型评析。互改方式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1. 从学生的作文中选择出能为评改活动提供可借鉴的一个样本范例,要有普遍性、代表性。引导学生去读一读、批一批、议一议,鼓励学生创造性的发挥。
2. 互改。让他们认真阅读其他同学的作文,然后点评字词运用是否正确、主题是否鲜明,发掘优点,指出不足。
3. 师改。最后一个环节进行教师批改。要淡化批语,充分利用特点符号,指出来学生作文中的不足,而不直接改动,让学生自己思考修改。
在作文教学中,孜孜不倦地追求新境界,大胆创新、打破常规,既要教给学生如何看待社会、自然、人生,又要让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用自己独到的见解描述世界,真正达到乐思善写的境界,从而提高写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