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广龙 张国枢 刘泽功等
摘要:以最近四届本科学生为试点,结合本校安全学科特点,采用2+2的培养模式,构建了“精化基础理论、优化专业知识、强化实践能力、深化素质教育”的课程体系,阐明了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途径,实现了“基础厚、知识面宽、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德才兼备”的具有创新精神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培养,在保持特色和优势的前提下,成功地实现了由面向煤炭(单一)行业的安全人才培养到面向多行业的高素质安全人才培养。
关键词:安全工程;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1101(2009)02-0080-06
安全生产作为保护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促进社会和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基本条件,是社会文明与进步的重要标志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本质内涵。而安全工程专业的高等教育是培养安全类人才的主要途径,是安全科学发展的基础,也是搞好安全工作的重要保证。它对于提高安全管理水平、保证公众的安全与健康、防止重特大事故的发生和保证人员财产免受损失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虽然近些年来,我国的安全高等教育有了很大的发展,全国有100多所高等院校开设了安全工程本(专)科专业,但由于安全科学是一门正在成长中的新兴学科,安全问题本身又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的特点,目前全国还没有形成统一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大纲,全国安全工程教学指导委员会仅提出了安全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框架,很难适应各学校特点和培养模式。所以,本文从本校、本地的实际情况出发,结合我国市场经济发展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确定安全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模式以及构建合理且具有特色的课程体系,以便完善和促进该专业的健康发展,为其他兄弟院校安全工程专业的建设提供参考。
一、安全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
众所周知,专业培养目标是进行专业建设和一切教学活动的基础,也是人才培养的最终目的。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并结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人才的新要求,同时要考虑到安全科学的复杂性和多样性的特点,因此,本校安全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掌握安全科学、安全工程及技术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具有良好素质和创新精神及从事安全技术及工程方面的设计、研究、监测、评价、监察和管理等工作的基本能力,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和管理人才。
安全工程学科是横断型学科,也是交叉式学科。安全科学在其诞生之初就汲取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系统科学、行为科学、哲学等基础科学的营养,从而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学科体系。因此,安全工程专业就是培养“基础厚、知识面宽、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德才兼备”的具有创新精神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这种人才教育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在知识结构上应具有雄厚的基础知识;二是在技能上应具有从事理论研究和处理安全问题的实际能力;三是在德育方面应具有求实创新和献身安全事业的职业道德。
根据培养目标,结合本校安全学科特点,低年级(第1~4学期)按学科大类培养,高年级(第5~8学期)按需求和专业方向培养,采用2+2的培养模式,同时将安全工程专业分为矿山通风与安全和安全技术及管理两个方向,在第4学期未,根据学生兴趣爱好,社会对人才需求情况,学生自己选择方向,然后从第5学期开始,根据两个方向选择课程,学生学习不同的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第8学期,分两个方向进行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
二、我校安全工程专业特色
由于安全科学的复杂性和多样性的特性,这种特性反映在安全工程专业建设中就是不同的院校安全工程专业各具特色,就是依托于某一行业或者某一技术的行业安全,如矿业安全、火灾安全、化工安全、建筑安全、交通安全、核安全、航空航天安全、机械安全、计算机信息安全等众多院校。如何在众多的院校中将自己的安全工程专业办出特色,是在专业建设中不得不考虑的重要问题。专业要办好、办出自己的特色,主要受两方面因素的制约,首先是社会的需要,将社会的近期人才需求和专业的长远发展结合起来,对当前和未来的人才需要较准确的预测;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所设置的专业和与此相配套的师资队伍的相对稳定性;其次是学校自身的办学条件,即所在学校的整体背景和本专业实际情况能为专业人才的成长和培养提供什么样的软、硬件条件。因此,必须从学校的实际情况出发,扬长避短,发挥自身的优势,使该专业具有自己的特色。我校安全工程专业是国内创建最早的高校之一,上世纪50年代初期成立通风安全教研室,从事矿山通风安全技术与工程的教学和科学研究。1983年在国内招收首届“矿山通风与安全”本科学生,1997年教育部颁布了新的本科专业目录,将矿山通风与安全专业调整为安全工程专业,我院1998年开始招收安全工程本科学生。1982年挂靠采矿工程硕士点招收通风与安全硕士研究生,1986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首批获得安全技术及工程专业硕士授予权,2003年获安全技术及工程博士学位授予权,形成了培养学士、硕士、博士的培养体系。
依托本专业,教学队伍和实验室经过长期的建设,已经批准建立了安徽省“矿业安全”科技创新团队,安徽省现代矿业工程重点实验室、教育部煤矿安全高效开采省部共建重点实验室和安徽省产学研矿业工程联合培养研究生示范基地。安全工程学科是学校和省重点学科。该学科具有特色鲜明的研究方向,安全工程学科主要以瓦斯灾害防治、矿山通风、矿井防灭火等三个主要研究方向。
目前我国自然灾害频发、安全生产形势严峻,党和国家十分重视安全。安全工程专业经过二十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在煤矿通风与安全方面方面具有较突出的优势,取得了一大批与此相关的科研成果,鉴于以上的分析,综合考虑学校内、外两方面的条件,将安全工程专业的发展方向确定为“矿山通风与安全”方向,以便充分发挥学校现有的办学优势,使该专业逐渐形成自己的特色。同时考虑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向化工、建筑、电力、石油等方面拓展,又设立“安全技术与管理”方向,适应社会对安全人才的需求。从2002级到2005级安全工程学生分方向情况表如表1所示。
三、安全工程专业知识结构及课程体系
根据安全科学体系结构、安全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以及当今社会飞速发展的特点,安全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应是弹性模块的结构。关于知识结构模型,研究者曾提出多种模式,如T型与Ⅱ型结构模式、金字塔结构模式和蜘蛛型结构模式等。根据当代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趋势,针对安全工程专业的特点T型和Ⅱ型知识结构模式是安全工程学生比较科学合理的知识结构c3172,本科课程设置分为工科基础、专业基础和专业课三大知识模块,三部分所占的比例分别为:53%、36%和11%。根据三大知识模块,安全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由五大模块组
成:即公共课和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和选修课、实训环节。其中公共课和基础课按教育部工程专业的一般要求设置,专业基础课是进一步学习专业课的前提,选修课则是为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可根据学生将来的就业方向有针对性地进行选择。安全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如图1所示(见下页)。
在图1课程体系中,一是体现了“基础厚”,着重强调了数学、力学、热力学与传热学、流体力学、化学以及电学这些基础学科的重要性,这是因为安全生产运行和事故分析,都离不开这些基础知识。二是体现“知识宽”,除了基础课范围宽外,在专业课设置上也注意到知识面宽,例如,矿山通风与安全方向增加了《煤矿危险源识别与评价》与《矿山事故调查与案例分析》;安全技术与管理方向,专业课涉及到化工安全、电气安全、建筑安全、设备安全、空气净化等;三是体现“实践能力强”,英语教育和计算机教育四年不断线,计算机教育,一、二年级设有《现代工程制图》、《计算机文化基础》、《VisualBasic程序设计》,三年级设数据库原理与应用,四年级设有《矿山(非矿山)安全工程CAD》,毕业设计或论文采用计算机打印和制图,毕业答辩要求学生制作幻灯片,加强计算机训练;一、二年级设有《大学英语》、三年级设有《专业英语》,毕业设计或毕业论文要有英语摘要,同时翻译一篇与本专业有关的专业英语。四是体现实践环节教育四年不断线,除了理论学习课外,还专门开设的安全专业实验、金工实习、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等校内外实践环节,以及各种课程设计及毕业设计(论文),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和综合应用所学理论知识的能力,为学生毕业后能尽快适应工作岗位创造条件。五是增强安全管理知识和法律法规知识,由于管理和法规在安全工作的实践中越来越重要,因此开设了法律基础、经济管理基础和安全管理学与安全法规四门与此相关的课程,这四门可相互补充。通过学习,培养学生较强的法律意识和掌握现代安全管理的基本知识。六是增设人文课程,培养学生具备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树立在艰苦行业建功立业的精神品质。
可以看出我校安全工程专业重点以基础课程为核心,在突出本行业特色的同时兼顾其它行业领域,通过学生自选专业方向,进一步增强学生对煤矿以及其它行业知识的了解,加强了专业适应性和灵活性从而达到拓宽学生知识面的目的为成为复合型人才奠定基础。在课程学习的过程中通过教学实践使学生能够学以致用,将理论知识运用到专业工作中去,使学生的综合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得到培养和锻炼,有助于加强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通过以上分析,课程体系设置特色是基础理论课设置重点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和人文素质;专业基础课设置主要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专业课程设置培养学生解决工程实践问题的能力;实践教学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实训环节多样化,毕业论文与导师课题相结合。构建了“精化基础理论、优化专业知识、强化实践能力、深化素质教育”的课程体系。四、提高安全工程专业人才素质培养途径
安全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寓于各个教学环节和整个教学过程之中,主要通过提高老师队伍素质;师生参加科研,增强实践和能力培养;课堂教学过程中改革教学方法;改革实践环节。在教学和实践教学环节中培养思维、观察、想像、自学、设计、研究、创新、操作、组织、管理、决策等方面能力。
(一)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队伍整体水平
教师队伍建设,重点是加强对中青年教师的培养。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是提高学历层次。采用引进、自己培养和委托培养等方式,提高教师队伍学历层次,目前已有和在读博士学位的有15人,学缘关系得到较大改善。二是通过配备指导教师和老教师的传、帮、带作用,青年教师参加科学研究和学术交流,提高中青年教师的整体学术水平。同时,为了适应安全技术与管理方向教育,每个教师都需要扩大电气、化工、建筑等相关专业的知识及其安全技术知识。三是加强思想建设,通过理论学习、政治学习、知名校友讲座、事故调查和案例分析,增强教师责任心,提高教师的敬业和奉献精神。
(二)科研紧密结合教学,以科研促进教学质量提高
一是中青年教师参加国家基础研究(973)计划项目、国家“十五”科技攻关计划项目、国家自然基金项目、省自然基金、省教育厅自然基金项目和横向科研项目,面向现场,解决生产实际中问题,提高青年教师学术水平;二是利用科研经费购买实验设备;三是利用课堂时间或假期组织学生在实验室和现场参加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学生实践能力得到不同程度提高;四是学生毕业设计(或论文)与指导教师科研课题相结合,与现场生产实际相结合。通过科研拓展教师和学生的知识面,充实和丰富教学内容,提高了教师的理论水平和解决实际问胚的能力,培养教师和创新意识和思维方法,对提高教学质量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三)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加强学习兴趣培养
针对多数学生对安全工程专业陌生、误解、甚至反感的实际,每年举办多次专业咨询座谈会、名人和知名校友讲座,以及利用课堂和实践教学等多种途径,培养专业感情、稳定专业思想、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培养学生的管理、组织和社会实践能力,组织学生参加如淮南市“119消防日”、“安全法宣传月”活动等。
在课堂教学及实践性教学环节中注重加强对学生观察问题、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训练,为安全工程专业的学生举办“安全知识竟赛”活动,组织学生参加学校、省和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挑战杯”大赛和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挑战杯”大赛,突出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培养。
(四)加强实践环节,改革毕业实习和设计模式
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强调学生对事物的感性认识和辨别能力,通过实验、演示、实习和工程实践等教学环节,进行观察问题、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训练。
1优化实习基地建设,提高实习质量
选择技术装备和技术条件好的国有大型企业建立实践基地,保证有较好的实习条件,对提高实践环节的教学质量至关重要。为此,我们将安庆石化、淮南和淮北矿业集团、皖北煤电公司和新集公司等单位现代化矿井为挂牌的实习基地,淮南电厂、淮南化总工厂、淮南消防总队、淮南石油公司等单位作为固定的实习基地,并且聘请企业高级工程技术人员指导学生工程实践,提高实习效果。
2改革毕业实习和设计模式
从98级起,改变了集中实习和多人一个设计题的单一模式。对已签订就业合同的同学一般要求到未来就业单位实习、并结合就业单位的实际做毕业论文。这种方式的优点是:一是针对未来单位实际情况,收集毕业设计或论文所需的资料。这样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或论文就有针对性,真刀真枪。二是到自己将来工作的单位实习,为了给“未来的老板”有个好印象,学生的自学性大大提高,设计质
量也有较大提高。甚至有的单位还为学生提供一定的生活费用。三是学生到单位进行实习,提前熟悉单位环境和人员,实习内容与将来工作性质一致,使学生就业后进入角色的时间大大缩短。有的单位将实习和设计作为同学的试用期,参加工作后就转正。同时更重要的是增加了独立工作的经历。
(五)深化教学改革,凝炼专业课教学内容
深化教学内容,凝炼专业理论课教学内容,不断更新专业核心课程的内容,突出专业课新知识、新技术,构建既实用又可灵活衔接的专业课程体系。专业基本功的训练是能力的培养基础,经过精心设计研究,将安全工程专业的专业基本功分为:管道阻力计算、流机特性测试与应用,网络计算与分析,温度、压力、浓度等物理场计算机模拟,消防给排水、消防报警和防灭火设计,安全管理信息系统开发,危险源识别与评价,通风和安全工程设计,计算机辅助设计等模块。在四年里通过课程设计、课后作业、毕业设计等过程,要求对这些内容得到练习和熟练掌握。改革教学方法,采取授课与学生自学相结合,满足学生对新知识的追求,扩大学生选修课的范围,让学生在大学期间充分发展个性,发挥自己的独立思考和创造能力,提高综合素质。
(六)改革考核方法
主要专业课实行教考分离,部分专业课程采用面试和笔试相结合的考核方法。改革了毕业设计(或论文)答辩形式,采取公开答辩和小组答辩相结合,毕业设计成绩由指导教师考核的平时成绩(30%)、评阅人(非指导教师)对毕业设计(或论文)评阅成绩(30%)和答辩成绩(40%)三部分组成,并对答辩成绩不理想的学生进行二次答辩,大大提高了学生对毕业设计(或论文)的重视程度,提高了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
五、结束语
本研究以2004~2007四届本科学生为试点,结合本校安全学科特点,采用2+2的培养模式,构建了“精化基础理论、优化专业知识、强化实践能力、深化素质教育”的课程体系,阐明了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途径,实现了“基础厚、知识面宽、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德才兼备”的具有创新精神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培养,在保持特色和优势的前提下,成功地实现了由面向煤炭(单一)行业的安全人才培养到面向多行业的高素质安全人才培养转变,就业行业为煤矿、化工、建筑、电力建设、港口、消防、机械、电子、保险(风险控制)和安全教育(培训)等十余个行业。连续四届毕业生就业率100%、四年平均(应届)读研比例为20%以上,每年均有1~2名毕业生被选为省委组织部的选调生,毕业生社会适应能力强,毕业生受到用人单位好评。希望本研究提出的一些基本思想能为其他院校安全工程专业的建设有一定的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