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建书
摘要: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必须从思想政治建设、干部标准和制度等各个方面着手考虑,整体推进这项工程。
关键词:干部队伍;思想政治建设;党性修养;干部考核
中图分类号:D26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145(2009)12-0039-02
一、突出思想政治建设,培养坚强领导集体
在我国加快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这一宏伟目标的背景下,要建设高素质的干部队伍,突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尤为重要。因为现代化范畴非常广泛,它不仅包括生产、生活的现代化,同时也包括人的现代化,人的现代化主要表现为人的综合素质,它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表现形式,在一定程度上左右个人的行为,关系到国家的盛衰兴亡。人的高素质是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来实现的。领导干部是党和国家推进各项事业发展的骨干,领导干部队伍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着国家政权工作的效率。列宁指出,领导者的素质应该包括:具有政治上的成熟性和积极性;最密切地联系群众,知道并理解群众的利益,赢得他们的绝对信任;能把人民团结在自己周围;在技术上和生产组织上是内行;受过科学教育;具有行政工作的能力;办事认真负责;具有坚强和果断的性格。领导班子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和战斗指挥部,领导班子建设是干部队伍建设的重点。建设一支能够担当重任、经得起风浪考验的高素质领导干部队伍,形成朝气蓬勃、奋发有为的领导层,是加快改革开放、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决定因素。这些年来,我们党把保证党的基本路线的贯彻执行作为加强领导干部队伍和领导班子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大工作力度,各级领导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有了很大提高,各级领导班子的结构得到明显改善,取得了显著成绩。
但是,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比如,有少数干部特别是部分领导干部的政治理论素质不高,缺乏应有的政治敏锐性、政治鉴别力和运用党的基本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部分领导干部和领导班子执政能力不强,思想作风和精神状态不佳,难以担负实现党的历史任务的重任;少数领导班子解决自身问题的能力与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的要求不相适应,影响了班子的团结和整体效能的发挥。
(一)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努力提高班子成员领导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本领
邓小平曾经明确指出:“对于一些从事实际工作的领导也要进行理论教育,防止他们埋头业务,迷失政治方向。”为此,系统地对领导干部进行思想理论的教育,是我们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首要任务。领导班子建设,组织建设是基础,思想建设是根本。理论建设是党的思想政治建设的根本。在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条件下,多种所有制形式和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多种文化的渗透和激荡,多种价值取向的存在,思想政治教育要克服过去单一运行模式,坚持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先进性与广泛性相结合的原则。新时期加强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首要的任务就是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用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头脑,进一步坚定理想和信念,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忧患意识,从而倍加顾全大局,倍加维护团结,始终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全面推进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二)理论联系实际
理论的价值在于指导实践,学习的目的在于运用。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必须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的精神,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紧密联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践,联系推进改革发展稳定的实践,联系加强改进党的建设的实践,联系本地区、本部门工作的实际,认真思考构建和谐社会面临的一些具有全局性、前瞻性、战略性的重大现实问题,认真研究新形势下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提出解决的措施和办法,努力使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更加完备,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的工作更有成效。
二、认真总结经验,不断提高驾驭复杂局面、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善于驾驭复杂局面、应对突发事件,对于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来讲,是一种必备的领导能力。近年来,洪水灾难、“非典”疫情等突发事件不断出现,既考验了我们的干部,也积累了一些经验。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要认真研究国内外重大社会突发事件、重大自然灾害以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等的情况、特点和规律,学习借鉴国外应对突发事件方面的有益经验,经常性地做好应对的思想准备、预案准备、机制准备和工作准备。要密切关注国内外形势变化,及时把握社会动态,加强分析判断,及早发现影响社会稳定的苗头,把问题解决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要培养和锻炼应对突发事件的良好心理素质,提高对突发事件的处置能力。一旦出现问题,要处变不惊,审时度势,靠前指挥,妥善应对,迅速动员和组织力量,采取果断有力的措施把问题解决好。另外,还要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加强社会管理的办法和措施,特别是要提高正确处理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的能力,为有效防范和处理突发事件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重视领导干部法律素质的培养
哲学大师黑格尔认为:“从自我意识的权利方面说,法律必须普遍地为人知晓,然后它才有拘束力。”知法是守法的前提,知法也才能培养法律素质。但是,领导干部的法治意识不可能自发地形成和发展,它必须在马克思主义法学原理和一切人类所创造的法律文化合理科学部分的指导下,进行有意识的培养。
事实上,我们党是很重视法律教育的,组织进行了大规模的普法教育,普法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问题也存在不少。尤其是一些领导干部借口工作繁忙,学习不够到位。另外,对领导干部而言,停留在普法的水平上,是远远不够的。对他们,应当提出区别于群众和一般党员的更高的要求。最重要的,要通过法律教育,使领导干部懂得法治的真谛所在。因为,“确认和保护公民的权利,限制和制约政府的权力——这是构筑现代国家权力结构的基本原理,是现代法治的实质所在。当然也是法制教育的基本着眼点。”如果我们每个领导干部真正懂得,法治的根本,是吏治,通过约束权力,来避免权力有害的一面,达到正确运用人民所赋予的权力,来保护人民权利的目的;那么,我们的法治社会也就建立起来了。如今,如果一个领导干部,仍然“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借口,只注重经济理论的学习和实践,忽视法律知识的补充,没有自觉地抓好一个地方的民主政治建设,那么,这样的领导干部,是与当今时代发展的步伐很不合拍的,是一名根本不称职的领导——无论他把当地经济建设搞得如何的好。因此,各级党组织都应当有计划地抓好法律教育,进行有一定深度的法律教育。而且,必须做到经常化,不断向各级领导干部灌输先进的法律文化,以此来提高他们的法律素质,增强法治观念,不断提高依法执政的能力。党的领导要靠执政来体现。依法治国必然要求依法执政。我们党依法执政的能力决定了依法治国的成效。这就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必须强化执政意识,增强法制观念。牢固树立权力是人民赋予的观念、权力必须接受人民和法律的监督与制约的观念、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观念、违犯法律就应受到法律制裁的观念,绝不允许任何组织和个人谋求凌驾于法律之上和超越于法律之外的特权,自觉而坚定地做遵守法律、执行法律、维护法律的模范。善于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统一起来。善于从党的历史方位和时代任务出发,要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党的方针政策与法律的关系,既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党的方针政策,又善于运用宪法和法律治国理政,自觉把党的主张经过法律程序上升为国家意志,从法律和制度上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实施。
四、加强党性修养,增强领导班子的团结
团结出凝聚力、出战斗力。领导班子的团结,是事关全局的重大政治问题。领导班子一旦在团结方面出了问题,就会影响一个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影响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领导干部一定要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维护领导班子的团结,加强党性修养,自觉做到注重事业、淡泊名利,心胸坦荡、平等待人,彼此尊重、加强沟通,遵章守纪、接受监督。党政一把手在团结问题上觉悟要更高一些,心胸要更开阔一些,律己要更严一些,要负起主要责任,带头执行民主集中制原则,带头维护和增强班子的团结。班子其他成员要相互支持、相互配合,做到补台不拆台,从而营造一个心齐、气顺、风正、劲足的局面。
五、完善干部考核制度
作为干部管理制度中最重要的一环,干部考核一直以追求科学性和真实性为目标,因为如果干部考核工作不到位、结果不真实、不准确,不仅会伤害到部分干部的感情,还会埋没掉一批干部,使众人对这项工作的公正性、合理性产生怀疑,最终影响整个干部考核任用工作的顺利开展,甚至对干部队伍的稳定也造成影响。干部考核也是最难做的一项工作,毕竟人是有感情的,每个人对他人的评价和判断往往都带有一些主观的情感色彩,很难完全将情感抽离出来。再加之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也多少左右着人们的行为。因此要科学设定政绩考核指标和评价标准,严格按照规定和程序办事,防止考核的随意性,把考核结果和选拔任用干部紧密结合起来。
参考文献
[1]何勇向.论执政能力建设中的高素质干部队伍[J].社会工作,2006,(12).
[2]黄洁峰.试论新时期高素质的干部队伍建设[J].广州大学学报,2001,(9).
[3]宫志刚.社会转型与秋序重建[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