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进军
摘 要:数学新课程教学应大力贯彻“以生为本”的新课程理念,创造各种条件,通过开放教学环境、呈现方式、教学内容、教学问题等,让学生展现自我,开放心灵,让他们拥有一颗安全、快乐、平常、驿动之“心”,进而使他们爱好数学、追求数学,同时体验成功,感受快乐,从而促进学生全面、自主、持续、和谐的发展.
关键词:初中数学 新课程 开放教学
课堂教学本身是什么?新课程理念下该怎样教学?又怎样进行数学教学?笔者认为,课堂教学本身应是学生生命整体的体验和发展过程.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让学生充分地参与体验与探究、合作与思考,彻底改变教师主讲,学生主听,教师画好了道学生跟着走的传统局面.同样地,数学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数学,也不再是学生额外被迫学习的负担,而是帮助学生生活的一根“拐杖”,是学生生活中一门活生生的学问.数学教学应在注重工具性功能的同时,更要强调它的育智功能和完善自我开发心灵的功能,要更强调数学教育的文化价值.
那么,新课程下该怎样教学数学呢?《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要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同时又指出:“学习和教学方法必须是开放而多样的,开放性是课堂教学评价的一条重要原则.”因此,数学课堂教学唯有创造各种条件,进行开放式教学,开放学生的心灵,让他们的思维、心态处于开放状态,才能不断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活力、愿望和兴趣,从而积极主动地接纳知识、教师、同学与生活,同时能给每个学生提供更多的参与机会,从中得到发展并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一、开放教学环境——让学生拥有安全之“心”
英国教育家约翰•密尔曾说过:“在压抑的思想下,禁锢的课堂中是不可能产生创造性思维火花的.”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热情主动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要能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这一过程,就必须为学生创造出一个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生动活泼的安全学习环境,满足学生的心理自由和安全的需要,从而使学生热情更高涨,思维更活跃,更富创造性,课堂也会因而变得更加生动活泼.
1.师生关系民主化.教师与学生间温暖的个人关系是成功教育的关键.课堂教学是一个教与学的交往互动的双边活动,双方在这一过程中相互交流与沟通,相互影响与作用.常言道:亲其师,信其道.为此,教师要及时转变角色,实现由传道、授业、解惑向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转变,要放下“架子”,以朋友的身份参与学生的学习过程,倾听学生的心声,点拨学生的思路,助燃学生的热情,特别是当学生有独特的见解或创新思维时,一定要给予及时的鼓励、支持和肯定,从而以自己的热情去感染和影响学生,激发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是谓“感人心者,莫乎于情”.
2.学生关系合作化.合作交流是数学新课程标准提出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它符合新课程倡导的“自主、探究、合作”理念.大量教学实践充分证明,合作交流既有利于增加学习机会,提高学习效率和成绩,又有利于改善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人际关系,提高学生的社交能力,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和情感态度,更有利于因材施教,从而促进每个学生的自主全面发展.如在教学“发现平方差公式”时,学生在利用学过的多项式计算:[WTBX]1.(2a+3)(2a-3);2.(1+2x)(1-2x);3.(100+1)(100-1);4.(x-3)(x+3)[WT]的具体活动情境中,小组合作寻找规律,尝试用自己的语言叙述自己的发现,同组讨论、纠正、完善、归纳、概括,得到平方差公式.在合作交流过程中,学生欣赏自己的发现,体验帮人的快乐,欣赏本组的成果,体验集体智慧的力量,从而不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二、开放呈现方式——让学生拥有快乐之“心”
我们平时注意到,许多学生对数学不感兴趣,没有劲头,甚至反感.究其原因,有部分学生认为数学有点难,同时觉得上课枯燥乏味,缺乏积极性,久而久之就失去了学习兴趣,对数学仅存的一点情感也荡然无存.因此,要想让学生接纳数学继而好学、乐学,唯有激发其学习兴趣,调动其积极性.而根据心理学原理,我们知道,初中生好动、好奇、好胜、好表现,我们要根据数学新课程提出的“呈现方式要丰富多彩”的要求,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呈现教材,尽力开放呈现方式,以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要.叶圣陶先生就说过:“教材只能作为教课的依据,要教得好,使学生受益,还要依靠教师的善于运用.”据此,我们要结合学生具体情况,从实际出发重新组合教学内容,安排最佳呈现方式,设计创造一些生动活泼、风趣的情景来“包装”知识,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形式中感到学习数学是一件多么快乐、舒心的事情.
1.枯燥知识趣味化.数学作为一门严谨的学科,它本以理性见长,是需要严肃认真对待,而事实上平时带给学生更多的确实也是“一本正经”的严肃与紧张.由此,它较之其他诸如语文、音乐等学科,也更容易产生疲倦和困乏.但我们又知道,数学是一门与社会生活实际密切结合,极具生活气息的学科,数学教学同时又是一门艺术.如果我们能在教学中适时创设一些生动有趣的教学情景,增添一些风趣,用一些故事情节或生活情节把数学知识串联起来,那么就完全可以把学生的情绪调动起来,激发起学习兴趣,化腐朽为神奇,让抽象变生动,使枯燥乏味单调的课堂变得生动有趣和多彩,课堂教学就好像是让学生在有滋有味地读一本“数学故事书”,从而使枯燥的数学知识风趣化.
如在学习完八年级下册《定义与命题》复习课时,需要对“基本元素、基本概念、公理、定理”等几个概念作一个说明,笔者用一个故事引入:“从前,有个国王知道阿凡提很有智慧,决定考一考他.阿凡提去见国王,国王正在吃面包,于是国王问:什么是面包?阿凡提回答:面包是粮食.问:什么是粮食?答:粮食是人的食物.问:什么是食物?答:食物是可以吃的东西?再问:什么是东西?阿凡提想了半天,只好说:没有什么东西不是东西?就连不是东西也是东西”.这个故事里,就包含了分类,基本概念、派生概念、内涵与外延等逻辑学的概念.再来问学生,我们学过的知识中,哪些是“东西”,哪些不是“东西”,学生兴致勃勃.
2.静态知识活动化.从本质上讲,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为此,在数学教学中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建立探索性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在设计安排和组织教学环节时,都应有意识地体现学生自主探索、人人参与的过程.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应有意识地把数学知识转换成动画、操作游戏、比赛辩论等交流合作的活动形式,从而把静态的文本资源加工成动态的学习资源,使课堂教学好似让学生在很开心地上“数学活动课”.
如在教学“有趣的七巧板”时,充分利用主题图给学生讲“东方魔板”的由来,播放一组以七巧板拼图为主体的画面,并选几张拼图,请学生给它命名.美丽的画面,生动的情节吸引了学生走进了情境,认真观察七巧板结构特征,动手制作七巧板和利用七巧板拼图……学生兴奋地动手,享受成功的喜悦,充分展示自我.又如教学“从不同方向看”时,播放《盲人摸象》媒体动画课件,让学生看动画,听故事,在看、听、想的过程中体会观察一个物体不能只看局部,应从整体上来分析.接着安排学生玩“猜一猜”的游戏活动:教师安排三名学生为一组按不同方向照教材的要求摆放教具……学生在仔细观察、充分交流的活动中,体验到在生活中应全面地辩证地看待人和事.
三、开放教学内容——让学生拥有平常之“心”
教学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的材料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相互联系时,才能激发学习和解决数学问题的兴趣,此时,数学才是活的富有生命力的.也就是说,学生的学习首先是建立在自己熟悉的日常生活基础上.因此,教师要从学生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来组织教学内容,让学生感到所学内容并不陌生,就是平常生活的一部分.这样学生对学习内容就不会产生神秘感,从而能以平常之心对待学习.
1.教学内容生活化.数学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如果课堂教学内容与生活相联系,那么学生的学习过程就会显得更加有意义,投入热情也会更加强烈而持久.因此,课堂教学要走进生活,从生活中找数学,学数学,使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让学生认识到,学习数学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如在讲平行线概念时,笔者引导学生观察伸展的铁路轨道,大型超市的自动手扶电梯,体育课上玩的双杠以及滑雪时保持两只雪橇板的平行等日常生活经验以加深对平行线的理解.又如,笔者在讲“正数与负数”内容时,充分联系了现实生活,设计了如下情节.
师:时间:冬天的一个早晨;地点:北方某地的一个村落;事件:小李戴着帽子、围巾,穿着厚厚的羽绒服,正在雪地里艰难地行走,大片大片的雪花不时地落在他身上.(停留数秒,让学生感受此时创设的情境)
师:如果你是天气预报员,请问,此时此刻的温度是多少?
生1:零下10摄氏度
生2:零度以下15摄氏度
……天气预报的误差虽有点大,但学生们都用上了“零下”字眼,这样就很自然地引出了负数的概念.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2.教学内容综合化.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选取自然、社会与其他学科中的素材,不应把学习中各科知识孤立地割裂开来.因此,教师要善于将各学科知识有机结合起来,帮助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让学生体会各学科中的数学.例如在《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的课尾,可让学生用各种形状、各种大小的贴纸来设计图画,也可让学生在计算机中用各种大小的图形来设计图画.
四、教学问题的开放——让学生拥有驿动之“心”
爱因斯坦曾言“提出一个问题要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难”.数学家哈尔莫斯也说“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设置一些具有挑战性、开放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探索和创新. 因此,教师要设计一些有价值的问题促使学生进行思考、探究与创新,让他们放飞驿动的心去不断地发现和解决问题.
1.解决问题要鼓励探究.数学知识的教学一般以问题呈现.数学教学已不再是以传授数学知识为目的,而是更应关注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和思维方式的多样化.必须以“问题情景”作为课堂教学的切入点,让学生在探究中学习,在学习中摸着石头过河,只有这样才能加深其记忆,激发其求知欲望.让学生觉得这些知识不是教师教的,而是经过自己探索发现的.如七年级上册第一章中,笔者出了这样一道题:下面两组数中,每组四个数都是按一定规律排列的,把其中多余的一个数找出来.
(1)3,9,18,27,81,
(2)2,4,6,7,10,
一位优秀生回答第一组多余的数是18,第二组多余的数是7,理由是:第一组数中其余4个数分别是3的幂,而18不是3的幂,第二组中7是奇数,其余4个数都是偶数.该生回答后,班里学生沉默了片刻,一位中等生站起来说:“我有不同看法,我认为第一组多余的数是3,因为其余4个数的数字之和均为9.”接着有学生说第一组多余的数是3,因为其余4个数均是合数,而3是素数……同学们在质疑、讨论、探索中找出了一些多余的数,思路活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潜能.
2.解决问题要鼓励创新.数学教学的目标不仅在于接受,更在于创造.数学是人们在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的基础上,逐步抽象概括形成的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应用的过程,这一过程充满着探索与创造.教师要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年龄特点,敢于调整教学顺序,重组教材内容,通过教师有针对性的指导,让学生在从“有问题”变成“没问题”的解决过程中闪现出智慧光芒,提出与众不同的看法或找到别出心裁的解法.
总之,新课程理念下开放式数学教学,真正体现了以生为本,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要求,有利于学生展现自我,开放心灵,在获取数学知识的同时,让学生主动获得学习数学的方法,提高参与数学实践的能力,从而得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数学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杨麦秀.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J].中学数学教学,2003,(4).
[3]傅道华.新课程中行为的变化[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4]严育洪编著.新课程评价—操作与案例[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责任编辑:廖银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