弓伟娜
摘要:为了新课程标准下的教学改革能真正落到实处,以下五点改进思路尤为重要。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师生关系教学目标教学方式实际评价
新课程标准强调教学要重视和发展学生的学习方法与能力,重视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这一系列崭新的教育教学理念给我们的课堂教学指出了前进的新方向,为此我们必须沿着这一方向探索课堂教学改革的新思路,新做法,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新课程改革真正落到实处,在教学过程中以下几点尤为重要。
一、必须重新确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应由传统的教师权威,“传递——接受”的关系转向平等的互助合作的朋友、伙伴的关系,新课程标准中明确地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现代教学论中也提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过程,强调教学是一种多边互动的过程,提倡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教师与教师之间的互动关系,教学过程应是师生平等对话、平等互动、共同探究、共同学习的过程,因此,教师应放下“权威”思想,平等看待学生,把思考、发现、批判的权利交给学生,在开掘学生的智慧,培养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同时,把自己当作是学生共同学习的伙伴、与学生一起进步,教师在与学生平等交往的基础上,通过自身鲜活的人格魅力,使学生对教师产生尊敬之感。
二、必须重新认识新的教学目标
传统教学中,教学目标是片面注重结果、关心结论,过分偏重于知识教学,对于其他则考虑得很少,而新课程标准下教学目标,具体分为三个领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特别是强调在教学中把重点放在揭示知识形成的过程上,暴露知识的思维过程,让学生通过感知——概括——应用的思维过程去发现真理,掌握规律;对学生在探索、体验的学习过程,对学生获取知识与技能的过程给予高度的重视与肯定,因此说,过程与方法是组织教学内容的主导目标,可是我们也不能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作为附属,可有可无,结果是在强化知识的同时,忽略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所以,我们在确定教学目标的内容范围时,一定要全面考虑三个领域分目标,不可有所偏废,而在具体的每节课中,教学目标又要有不同的侧重点。
三、必须优化教育教学方式
长期以来,我们把课堂教学看作教的方法和学的方法的简单组合而偏重于活动方式的拼凑,课堂教学环节严格的区分为“一复习、二引入、三新授、四练习、五总结、六作业”六大环节,缺一不可;或者把课堂教学单纯看作是教师的事而偏重于研究教的方法和讲的方法,而从根本上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作用;有的教师误把课堂教学改革当作追求“三多”,即内容多、花样多、练习多,结果造成学生囫囵吞枣、负担过重;也有的教师以少数尖子学生的特殊学情代替全班学生的一般学情,片面追求“三高”,即高速度、高难度和高强度,结果是严重阻碍了多数学生的进步和发展,以上种种,导致了课堂教学:重灌输轻思维,重结果轻过程,重知识轻能力,重外因轻内因,重形式轻实质的倾向,阻碍了课堂教学改革的健康发展。
我们只有更新观念,实施新的教学策略,倡导新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构造新的课堂结构,进行新的教育评价,才有可能摘取新课程改革“果实”,使学生都能得到全面的发展。
新课程强调科学探究是一种重要而有效的学习方式,科学探究对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有鉴于于此,笔者认为在物理教学中应该大力提倡探究式的教学方式。
一个完整的探究包含八个要素,即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说、制定计划、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和表达与交流,也可简化为:
1创设情境:教师通过创设情境,使学生处于一种急切想要解决所面临的疑难问题心理困境中,由此产生强烈的探究愿望,激活学生的思维,
2提出问题:“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提出一个有价值的问题反映了学生对事物思考的深度和广度,是衡量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标准,科学探究始于问题的形成,有了问题才能进行探究,我国古代教育鼻祖孔子说:“疑是思之始、学之端”,宋代学者陆九渊也说:“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都阐明了发现和提出问题的重要性。
3设计方案:是科学探究中重要一环,开展探究性教学,我们会经常遇到方案的设计,它要求探究者从操作的角度把猜想与假设具体化、程序化,为科学探究的具体实施作出规划。
4反思感悟:是课堂教学中最有魅力的一招,这要求学生自主探究之后,应当安排时间让学生之间互相交流、汇报各自的探究过程和结果,反思自己的探究历程,发现自己与他人的长处及存在的不足,并加以改进,为学生的内涵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所以,我们有责任和义务:让探究性课堂充满探究的乐趣,让探究过程进出智慧的火花,真正让探究少一点形式,多一点实效。
四、必须切实加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观念
我国教学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对于理论与实际联系未能给予足够的重视,把理论与应用剥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意识薄弱,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就是课程要面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社会实践,这一理念无疑拉近了理论与生活的距离,使学知识与用知识有效地结合起来,教学应力求让学生接触生活实际,强调通过活动,让学生在“做”中学,在“动”中学,在“玩”中学,使学生亲身体验,获得直接经验,丰富感性认识,只有在参与社会生活后才能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更好地接受知识。
五、必须改变对学生评价的标准
教师要打破对学生的评价唯分数论的束缚,提倡对学生评价方式的多元化,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学习档案、笔试、实验操作技能的考核等多方面的表现客观、公正地综合评定学生学习和发展的水平,关注学生“全人”的发展。
总之,新课程标准下“教”与“学”的进行对我们的教师和学生提出了新的要求,面对新课程,我们要充分理解新课程的要求,要树立新形象,把握新方法,适应新课程,不断学习新知识,使新课程标准下的教学过程更加流畅,与新课程同行。
参考文献:
[1]钟启泉等,为了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陶树德,何为人师——浅谈教师应具备的素质[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5)
责任编辑黄春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