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 岚
关键词:古籍修复;蝴蝶装;卷轴装;线装古籍
摘 要:根据工作经验,提出《王铎手稿》蝴蝶装、《唐人写经》卷轴装和线装《康熙字典》等古籍“修旧如旧”方案和实际操作过程。
中图分类号:G25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588(2009)03-0125-04
古籍修复,顾名思义,就是对破损的古代文献典籍进行恢复和修正,恢复其面貌,做到“修旧如旧”,最大限度地保存古籍的原始面貌。不能修旧如新,那就失去修复的意义,也破坏了古籍。现根据本人多年来从事古旧字画和古籍修复的经验,以古籍中的册页蝴蝶装、卷轴装、线装形制为例,谈谈具体的做法,与业内人士进行探讨。
1 册页蝴蝶装古籍的修复
册页装是中国古籍形制之一,它分经折装和蝴蝶装。所谓蝴蝶装是因翻阅时页子两边翘起,好像一只展开翅膀的蝴蝶,故名蝴蝶装,适合用于竖幅小品书画及纨扇。
2004年笔者修复的明末清初大书法家《王铎手稿》(河南博物院藏)册页,属于蝴蝶装。这件文物是1997年4月由洛阳市文物工作队调拨河南博物院。册页木板封面高35.8厘米,宽24.1厘米,手稿为纸本行书竖写6页,每页2至10行不等,共1200余字。手稿涂抹、增删之处甚多,有朱笔圈点的痕迹,内容系王铎为山西临汾县知县连讷珍的父亲连峰所撰写的墓志铭,文中不仅叙述了连氏的家世、渊源籍贯等,还叙述了讷珍幼承庭训,考中进士的事迹等。此册页手稿不仅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还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对于研究王铎其人及书法都有极大的作用。此册页修复前,木板封面裂缝变形,分页分离散落,册页边缘有严重水迹污染、破损、鼠咬等现象,极不利于展阅和收藏。我根据册页破损情况,经过仔细考虑,制订了一个详细的修复方案:
一是为保留原有风貌,仍采用蝴蝶装形式。
二是先用热水浸泡散页,然后揭去旧料和背纸。
三是在选配修复材料时,用宣纸做册页墩纸、洒金宣纸做嵌身纸。
四是考虑书页(6页)较少,为使重裱册页的长、宽、高尺寸比例合适,采取加厚墩纸来弥补的办法。
五是采用宋锦、木板制作封面、封底。
其具体操作方法:
揭旧:先将6面散页边缘破烂处裁去放入一瓷盘中,用约70度左右热水浸泡,水量以埋没书页为宜。浸泡20分钟更换二次热水,反复两三次,使书页彻底泡透黄水变清水时即可。书页取出前,先将案面铺一层厚白纸用排笔蘸清水刷正反两面,使之湿润,平刷与案上,而后取书页翻扣于案纸上排平、吸水,开始揭去旧料和芯纸。此书芯原始状况较为完整,纸质也较厚,加上热水浸泡透彻,很顺利的揭去了背芯纸。
重托:选择合适宣纸重新托书芯,并在书芯四周加镶白色软距条,目的是起到保护原始书芯的作用。托完书芯后垫上吸水纸排刷、吸水、平晾案上,待干后再少许喷水四周打稠浆上墙挣平。传统的做法,这一环节还要在书芯上刷胶矾水以防书芯扩伸,不易投册时的操作。但随着对文物保护科学性的认识,在书画芯上使用胶矾会加速书画及纸绢的老化,不利于文物长久的保护,所以,免去了这道工序。
重裱:按原件的蝴蝶装形式重新裱装成册。用7层单宣纸托合成册页墩纸。采用挖芯碰逢的方法制作每一分页。笔者根据书芯的大小尺寸放出余头,整体布局设计页面为:上边7厘米、下边6厘米、分心2厘米、左右边6厘米,书页为6个页面,前后各加2页空白扉页共10页成册,高3厘米的比例。
在重裱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
选配嵌身纸:嵌身纸也称开身纸,是书页四周装饰的配料。采用绫、绢、纸均可,酌情而定。此册,我选用洒金宣做嵌身料。
制作嵌身纸:将洒金纸裁成45×65厘米的尺寸10张,在背后加托一层宣纸,使书芯与嵌身纸厚度一致,嵌身纸上需刷适度的胶矾水,然后四周打浆上壁挣平。
制作墩纸:墩纸是装裱册页用的厚板纸,一般用6-8层宣纸托合成一体,衬托书画。此册墩纸制作时,按照书册尺寸设计,裁出50×70厘米大小70张单宣纸,从中取10张,左右对折在折印处裁出“V”形分心记号,再按中心线裁切一分为二的“分心”纸备用。接着托合墩纸,调制较稠的浆糊,将一层宣纸反面向上用排笔蘸桨均匀平刷于案,浆不要过多、过湿,过多浆糊堆积墩纸有浆痕,过湿则生泡(蘸浆时排笔要搅动几下使糊均匀以防沉淀),确保托合的墩纸没有浆痕,又不起泡,而后排刷上一层宣纸,重复前面操作。在第6层要上“分心”纸,“分心”纸两张对上,中间留出0.3厘米作“分心线”再刷浆上第7层宣纸,最后,两边打稠浆挣到壁上晾干待用。照这样制作10张墩纸。
挖芯:按书页尺寸在嵌身纸上定出挖嵌位置,将书芯点浆固定,用直尺、裁刀进行裁挖。
投册页:将裁挖好的书芯与嵌身纸用浆一并平上在墩纸上叫“投册页”。做法:首先将全部墩纸用排笔蘸清水排刷湿润。然后取一张墩纸用较稠的浆糊均匀平刷案上,将挖好的嵌身纸折半使分心中线对准墩纸的“V”形记号轻刷在墩纸上,再嵌入书芯与嵌身挖逢碰齐紧密,术语“碰逢”。另取一张润好的墩纸平刷上面一同翻身,用棕刷排实,四边打稠浆挣壁待干。这样完成全部页面后在壁上晾干十天半月,或更长时间,这样做出的册页平整,不易变形。
折页:将页子用竹启子从壁上取下,反面向上垫一张纸打蜡用砑石磨砑一遍,目的为其压实。然后裁一条墩纸废边约1厘米宽,长度按册页宽度略多2厘米,用水湿润适度平放案上将页子正面向上使分心线对于纸条上,用直尺比准上下“V”形记号,再用竹启子顺尺子轻划一下折叠页子,全部页子划折完成,按顺序以折面为准墩磕整齐,在页与页之间稍点稠浆连成一体。上下衬纸放入压平机器使之平整。
裁切:将连接好的页面按设计尺寸定位后,将三面毛边裁切整齐。
套边:如用绫、绢料制作册页须将连好的页面重新拆开,用色宣纸边进行套边以保护绫绢不脱丝。用纸料的册页为装饰美观也可套边。做法:裁0.5厘米的色宣纸条,把册页拆开一页一页套边,在页面正面四边外沿打稍稠浆糊约0.2-0.3厘米宽度,纸条按浆镶贴后翻身,再将剩余半边纸打稀浆抽转纸边,这样,将10页全部套完后,重新墩齐点浆连页放入压平机,待干平整。
封面:按册页尺寸用五合板或硬纸板裁切板面,板面四边用刀子削出约45度的斜面,再包上宋锦面料,里面用略小于封面0.5厘米夹宣纸四周打浆、少许喷水贴于里面封住毛边,放入压平机,待干燥平整后与册页连接固定。
贴签:在封面左边贴2×8厘米镶白色距的签条,将原件的编号等信息资料贴于封底,垫纸放入压平机压上一月,确保册页平整,不变形为好。
经过数道工序,《王铎手稿》册页修复完成。
2 卷轴装古籍的修复
卷轴装也称卷子。它是纸本书最早的形制,直接承袭了帛书的形制。其特点是把若干幅尺寸相等的纸幅粘接连成一长条,左端用木棍等材料作轴,以轴为中心,从左向右卷成一卷,也有不用轴的,盛行于南北朝至唐代。
河南博物院藏有一卷唐人写经是上属形式,2007年我们对它进行了修复保护。下面谈谈其修复保护情况。
《唐人写经》是1963年11月,从开封新华书店购入的。当时,开封新华书店古籍部的武慕姚先生(我省著名书法家)认为此经卷很重要,有一定的收藏价值和艺术价值,推荐给当时的河南省博物馆(河南博物院的前身)收藏。后经专家鉴定,认为是唐代作品,属敦煌藏经洞失散文物,被定为国家二级文物。此经卷总长520厘米,宽25厘米,厚度约113微米,由12张唐代专用于写经的黄麻纸粘接而成的一幅残缺长卷。《唐人写经》内容为妙法莲华经,妙法莲华经原有28品,此经卷仅存妙法莲华经之“妙音菩萨品”(第二十四品)的一部分以及“观世音菩萨门品”(第二十五品)、“陀罗尼品”(第二十六品)的全部。经卷以典型的唐小楷竖写,从右到左排列,每张24行,一行17字,个别的18字。从第7张到第9张纸每行20字,共计4894字。书法古朴、遒劲,笔法精妙洗练。此经卷入藏河南省博物馆后,从未做过修复和展出。整幅经卷布满灰尘,首尾由于历史上经常翻看的缘故,多有污染且有大量的磨损,内部有多处开裂现象和水迹,还有若干个大小不等的破洞。
修复方案:
一是对经卷修复前的现状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文字记录和拍摄、录相,对破损、水迹、开裂、破洞部位的拍摄一定要真实完整,文字记录详细准确。这样即使在修复过程中出现意外,也能查对原始记录。
二是经卷修复前从事文物保护的人员要对经卷纸质进行科学的化验和分析,掌握第一手资料。根据分析结果,采取相应的修复方法。
三是考虑到唐代经卷用纸表面涂有黄柏,而黄柏遇水容易掉色,用水清洗会破坏经卷的原始面貌,所以不采用水清洗的方法,并且经卷背面不覆背纸。清理灰尘用软布和毛刷进行干清理。
四是只对经卷的破洞、折痕、断裂、磨损处进行修补。经卷上下边沿加护边,首尾加护纸,并加包首和卷轴。
五是修复完毕订制樟木匣存放,使经卷处于良好的保存环境。
其具体操作方法:
表面除尘:首先,用软毛排笔将经卷正反两面轻轻地排扫两遍后,将浮尘初步清除,再用软棉布轻轻掸擦(布脏了,更换新的),灰尘清理完毕。然后,审视经卷的破损、断裂处,并做一一处理。
测试PH值:对经卷表面不同部位进行酸碱度(PH值)测试,目的是了解经卷纸的酸碱度数值,以确定是否需要做脱酸处理。我们采用上海产PH测试仪,对经卷上边和下边以及中心部位有严重污迹处和一般污迹处分别进行测试,综合后得出PH值为5.7。根据这一结果,酸性不高。文物保护中心人员建议,可不做脱酸处理。
准备修复用纸:根据经卷纸的质地、纹理和PH值的大小,我们经过认真筛选对比,最后选用日本产的麻料纸作为修复用纸。因为它的纹理、厚度较接近经卷用纸,强度和PH值也合适(PH值 ∶ 7.2),只需要染色作旧即可。
修复用纸的染色作旧:我们选用国画颜料藤黄、赭石、墨汁和黄柏作染料,进行配比调试,最终调配成接近经卷纸的颜色。接着,开始染纸,将需要用的纸一次性染好。凉干,再用黄柏水均匀地刷一遍,使修复用纸与经卷颜色较为协调。
修复经卷的洞口以及开裂处:先制做补丁纸。把补纸放于洞口下面,利用放大镜对好纹理,用铅笔描线后取下,再用细毛笔蘸水沿铅笔线外半厘米处湿水,然后顺着水印用两指轻轻撕下。这样补丁纸的边沿就会留下毛绒绒的纤维。再用小刀把背面洞口边沿剔薄,随后,在剔口处上稀浆,在放大镜下对好纹理,衬垫宣纸轻轻按压。这样修补的洞口,感观好、触摸感平。照此办法,把所有洞口一一修补完毕。修复经卷开裂处时,在经卷开裂处抹0.2厘米稠浆,对好纸纹衬垫宣纸按压即可。
镶经卷上下边:由于经卷的上下边沿磨损严重,如不镶边加以保护,不利于保存,也不美观。为了起到保护的作用,我们采取在经卷上下边沿各加宽2厘米作为护边。具体操作是,将修复用纸用尺子先量出5厘米的位置,置于案边用长尺子把纸压紧,用细毛笔蘸水沿尺子湿水,顺着水印轻轻撕下,边沿就呈现出均匀的纤维状。接着,在经卷上下边沿的背面修出0.2厘米薄边。以上工作完成后,开始镶边。由于经卷较长,镶边采取分段进行。先把浆糊调制适度,在经卷背面0.2厘米浆口处抹浆,把备好的纸边沿浆口均匀镶嵌,衬垫宣纸轻轻按压,使水分吸于衬纸上,再用多层宣纸条衬垫。之后,放上长尺加重物压半小时左右,使之牢固粘接,这样做镶口平整,厚薄一致,再进行下一段。
接经卷首尾两端补纸:因经卷是一幅残卷,缺头少尾,不利于舒卷和保存,我们决定在两端各加上25厘米长的保护纸,以保护经卷。方法同镶边一样。
挣平及裁边:以上工作完成后,接下来须要把经卷挣平。传统的做法是上墙挣平,可这幅经卷只有一层麻纸,为保持原貌,不能上背纸就无法上墙挣平。所以,挣平不能按常规进行。我们采用重物压平法。具体做法:把经卷展开,按工作台长度分段进行。先在工作台上铺垫两层厚宣纸,将经卷背面朝上喷水、以边定线、排刷平齐、衬垫宣纸之后,用木板加石砖压两周时间,使经卷平整,起到上墙挣平的效果。然后,量线裁边,使经卷上下保留2厘米护边。这样,即能保护原始经卷又显美观大方。
安装卷轴和包首:卷轴装的特点是安装卷轴便于舒卷。我们选用樟木做卷轴,安装在经卷左端,在经卷开头加上包首来保护。
存放于木匣:樟木具有防虫的作用,用樟木制作的箱子和柜子历来是人们存放衣物和书籍的最佳选择。所以,我们选用樟木匣为之存放。
整理归档:为了给今后的修复工作积累经验,我们建立了一套完整的经卷修复档案。档案内容包括:经卷的名称、时代、级别、尺寸;经卷原始状况的文字描述、原状照片、修复方案、修复所用材料、修复过程照片、修复后照片、修复前后录像、修复报告;修复主持人、主要参与人员及职称;总登记号、挡案编号、制档日期、制挡人。
3 线装古籍的修复
线装古籍是从包背装演化而来的,它是册页的晚期形式,也是中国古代书籍装帧的最后形式,明代中叶出现,清代最为盛行,沿用至今。线装古籍就是将包背装的封皮改为两张半叶的软封皮,粘在书册前后,再打孔穿线。线装一般打四孔,称为“四目线装”(四眼线装、四针线装);书脑宽大者,也有订六孔或八孔的,称为“六目线装”或“八目线装”。线装古籍书目前保存下来的较多,比如古代县志、二十四史等。河南博物院收藏一套清代道光年间重刊《康熙字典》,共4函,41册,是四眼线装书。
《康熙字典》版本非常多,有康熙内府刻本,也就是所说的武英殿版本。包括有两种纸本:开化纸和太史连纸两种。康熙内府刻本多是内廷赏赐用的,装订非常豪华,民间很少见到。
道光七年的内府重刊本、木刻本以及清末出现的石印本、铅印本、影印本较为多见;清末上海同文书局增篆石印本发行量最大,也是最流行的一种版本。康熙四十九年,清圣祖康熙皇帝召集张玉书、陈廷敬等三十位学者,开始了《康熙字典》的编撰工作,在六年的时间里,他们对传统字书进行了大规模的集中整理,并于康熙五十五年完成编辑工作。全书共分为十二集,从子集到亥集、每集又分为上中下三卷,分别排列214个部首,总共收录了四万七千零三十五个字。《康熙字典》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参考文献之一,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
河南博物院藏《康熙字典》宽16厘米,高24.5厘米,厚2-5厘米不等,计:第一函(1-11册)、第二函(12-23册)、第三函(24-31册)和第四函(32-41册)。每册书根上下角均用蓝色平纹布包角。其中有部分角布破烂,书角磨损。但字迹完整不影响阅读。其中第二函第19分册,原书封面破烂、缺损严重,装订线断开,书脚边缘有多处缺块,书头均有小洞。对此状况,须进行修复。
其具体修复过程:
先把此册的断丝线拆掉,将书页按顺序编号记录。
将每一书页慢慢分开,再把破损处的卷纸细心展平。
用软羊毛刷轻轻扫刷掉每一书页正反面灰尘。
选择补纸要考虑与原书纸的颜色、厚薄、纹路、柔软性能、拉力强度尽量接近,我们选用了国家图书馆专制的古籍修复用纸作补料。
将一书页背面朝上平展于案,用小毛笔蘸调试适度的稀浆抹于破损口边缘约0.2厘米。将补纸对应纸纹平铺粘合,垫上一层宣纸轻轻按压,使之粘接牢固,这样把书页的缺损一一补好。再用小刀沿浆口剔掉多余补纸,使补纸搭口平展。
对于书头、书脚边的小洞口,采用1厘米补纸条衬托方法解决。
把一书页修补完成后(裁若干张略大于书页的宣纸备用),上下各衬垫一层备好的宣纸,加上木板用重物压上,修补一页照此摞压。
书页全部修补完成后,将每一张书页用喷雾器少许喷水,更换新衬纸摞压一起上下再衬垫毛毡放入压平机适度压紧一周,使之平展。
按书页原大裁掉多余补纸,排序、整齐,书眼朝外置于案边压上重物(铁块或石块),以防移动错位。
用纸捻订牢固,再用新配丝线穿线成册。
以上是在实际工作中以科学的理念为指导,较为合理地对古籍进行修复的具体做法。一定会有不足之处,希望有经验的同行批评指正。
参考文献:
[1]朱赛虹.古籍修复技艺[M].北京:文物出版社,2001.
[2]冯鹏生.中国书画装裱技法[M].北京:工艺美出版社,2002.
[3]杨正旗.中国书画装裱[M].济南:山东美术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