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高专素质教育的有益尝试

2009-09-02 08:09
中国大学教学 2009年6期
关键词:技能训练经典阅读教师职业

赵 元

摘要:本文针对高职高专学生的实际状况,介绍在第二课堂教学中,通过实施“331”课外经典阅读与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工程强化教师职业技能的做法。

关键词:经典阅读;教师职业;技能训练

吕梁高等专科学校历史文化系,在三年多的办学实践中,遵循“博学笃志、切问近思”的教学理念,以基础厚实、技能扎实、作风朴实和社会适应能力强为人才培养目标,注重学科特色,深化教学改革,教学质量显著提高。特别是在开展第二课堂教学中,通过实施“331”课外经典阅读与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工程,初步形成了自己的教学特色。

一、问题的提出

近年来,随着高等职业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高职院校办学规模日趋扩大,专业门类齐全,在校生人数剧增。这一发展态势着实令人欣喜,但欣喜之余,高职高专学生整体素质下降也令人担忧。就笔者所在的历史文化系,学生在入学前大都就读于各地的普通中学或是职业中学,他们中的大多数理科基础差,迫不得已选择了文科专业,普遍存在着人文知识匮乏、素养欠缺等现象,这些问题,直接影响了其专业知识水平的提高和职业技能的发展。因而,进一步加强高职高专文史类专业学生的人文素养教育,真正提高学生的人文知识水平和职业技能水平,是教学中必须正视和解决的一个严肃课题。

根据多年来与学生的接触了解,我们认为,高职高专的学生普遍存在学习习惯较差,自控能力缺乏的问题,中学阶段迫于老师的要求,在老师的斥责下,应付差事地学习,作业照抄,考试作弊,所学课程大多一知半解。读书只读课本、参考资料,课外阅读量少,即使挤出时间阅读课外书,也只是停留在低层次阅读、片段阅读、浮泛阅读的层面上,经典读物很少接触。由于中小学阶段疲于应付各种形式的考试,汉字书写缺乏有效指导和严格训练,因而学生书写极不规范,更谈不上美感。客观上大多数学生来自偏远地区,由于所处的环境和生活条件的局限,学生的语言能力、交往能力都不同程度地受到了遏制。有的学生在公开场合讲话,羞涩怯懦,甚至语无伦次、词不达意。曲阜师范大学李开元教授指出,中小学阶段,“教育的真义被遮蔽了,教育的真正价值失落了,基础教育成了‘训练的代名词,成为塑造‘单向度的人的工艺流程,忽视精神层面的深层关照,缺少文化品格的全面孕育,带来了文化迷失。”

面对学生中小学阶段人文素养缺失、精神营养失衡的状况,大学阶段,教育“补钙”是当务之急。为此,我们重点选择了古代典籍中的《论语》、《左传》、《史记》三部典籍,作为学生课外阅读的主要书籍。《论语》是儒家思想的集大成之作,华中科技大学教授杨叔子曾说:“作为中国人,至少要读两本书,一本是《老子》,一本是《论语》。”《左传》是先秦史学的代表作,其中的民本思想,治国理民的道理,至大至刚的人物,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性格。《史记》是司马迁用心血和智慧抒写的一部历史巨著。作为高职高专文史类专业的学生,品读经典,感悟经典,是丰富人文知识、提高品德修养、完善自我的一个最佳选择。

教师职业技能,是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必备的能力,诸如,“三字一话”(粉笔、钢笔、毛笔字和普通话)、计算机应用能力等,在开展经典阅读的同时,将教师职业技能训练,贯穿于学生学习和实践过程的始终,是培养合格的中小学教师的重要举措,也是第二课堂实践教学的主要环节。

二、基本内容

“331”课外经典阅读与教师职业技能训练,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必要补充,是提高学生知识素养、丰富人文底蕴、强化教师职业技能的具体实践。它的基本内涵是:遵循教学规律,突出专业特色,本着“得法于课内,受益于课外”的宗旨,阅读经典,厚实基础,发展技能,提升能力,塑造学生高尚的人格、强化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教师职业技能。具体步骤是,学生在三年学业时间内,精读三部书,撰写三篇学年读书报告(每篇至少10000字以上)。即第一学年,精读儒家经典《论语》,并圈定七十余条为熟读背诵的条目,届时通过一定的形式加以测试:第二学年,精读先秦史学名著《左传》;第三学年,精读司马迁《史记》的部分篇目。与此同时,针对师范类专业特点,进行一系列综合性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让学生在系统的训练中获得教师必备的技能技巧。

三、实施过程和具体措施

“331”课外经典阅读与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工程,主要包括两项内容,一为经典阅读,二为实践训练。经典阅读的宗旨是夯实专业基础知识,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实践训练的最终目的是,苦练教师基本功,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水平。具体措施如下:

一是建立健全组织机构,有步骤地组织和实施工程。我系成立“331”课外经典阅读与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工程指导小组,同时要求全体教师主动承担该项工程的指导教师,引导学生积极有序地完成各个环节的阅读与训练。

二是优化指导教师的知识结构,坚定指导教师的信心。刚开始实施这项工程时,不少教师思想认识不足,心有余悸。他们认为,《论语》、《左传》、《史记》这三部典籍,自己本身也没有下工夫阅读过,要指导学生阅读谈何容易。因此,我们首先消除教师的畏难情绪,鼓励教师先期阅读经典,采取集中与分散学习、名家辅导、读书漫谈等形式,为教师进一步阅读经典创造条件,营造氛围,也为指导学生阅读经典打下了基础。

三是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探究事物、思考问题的动力,在这方面,我们通过寓教于乐的各种活动,激发学生阅读经典的兴趣。比如举办读书报告会,畅谈读书心得。再比如示范读书方法。我们请指导教师结合自己的读书经验,传授读书方法,因材施教,对读书兴趣浓的学生要及时地引导他阅读经典,而对基础知识差又懒于读书的学生多方引导,指导他从阅读健康而有益的消遣书方面入手,把他带入读书的殿堂,逐步培养读书的兴趣,然后引导他转入阅读经典的领域。为了持久而有效地实施这项工程,切实为学生课外阅读指引门径,我们选编了两辑《课外阅读指南》,从学生读书受益的角度出发,为学生课外阅读提供书目、指导方法等。此外还可以组织学生观看中央电视台的“百家讲坛”栏目,诸如于丹讲《论语》,王立群讲《史记》等,聆听名家的精言妙语,感悟先贤圣哲的思想脉搏,为学生阅读经典起到很好的导引作用。在此基础上,我们要求学生撰写学年读书报告,一方面,学生通过撰写读书报告,将自己阅读经典的心得体会做了一次阶段性的总结,从而提高了文字表达能力,另一方面,教师从学生的读书报告中,获取学生读书的有关信息,可以及时地给予指导。我们还通过举办“感悟经典·陶冶情操”为主题的知识竞赛,活跃读书生活,巩固阅读成果。

四是引导和督促学生写读书笔记,培养学生勤于动笔的良好习惯。在指导学生阅读时,我们尊重学生的个体感受,激发学生的阅读反思,由于学生的生活经验、阅读水平各不相同,使得他们在接触经典时会产生不同的内心体验和阅读感受。我们要求学生把阅读时的感受及时地记录下来,通过撰写读书笔记,促使学生加深对所阅读材料的理解,培养学生自主感悟能力和思考能力。

五是“三字一话”训练,是指毛笔字、钢笔字、粉笔字和普通话的训练。这是师范类专业极为重要的训练内容,也是教师综合技能的主要体现。我们密切配合教学计划中的《普通话训练》和《汉字书写训练》两门课程的学习,拓展实践空间,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这方面的训练。

我校“331”课外经典阅读与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工程实施两年来,通过指导教师的正确引导,学生已走出浮泛阅读、低层次阅读的状态,全系上下初步形成了和谐的读书氛围,阅读经典、感悟经典已融入师生日常生活之中。通过综合性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书写能力有了显著提高。同时,我们也认识到“331”课外经典阅读与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工程,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工作,必须贯穿始终,“一日曝,十日寒”的做法不可取,断章取义、囫囵吞枣的阅读习惯,也达不到应有的效果。高职高专培养的是技能性的应用型人才,而在抓好课堂教学的同时,辅之以第二课堂教学,是高职高专培养合格的应用型人才的有益尝试。

参考文献:

[1]李开元,基础教育人文缺失会动摇民族根基[N],光明日报,2008-03-23。

[2]杨叔子,重读《论语》——兼谈读书[J],中国大学教学,2003(3)。

责任编辑:周杨

猜你喜欢
技能训练经典阅读教师职业
高技能人才背景下技工院校教师职业能力大赛成果转化研究
地方高校师范生教师职业认同现状及对策分析
解读·教师职业核心能力
经典阅读活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开展
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提出问题技能训练初探
初中生作文素养的培养途径研究
想象力都去哪了
教师职业认同文献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