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 星
中国古代有四大美女,即春秋时的西施、汉代的王昭君、三国时的貂蝉和唐代的杨玉环。杨玉环墓在现兴平市西的马嵬坡,距西安约六十公里,墓园内松柏长青,花木秀丽,四季游人不断。
相传杨玉环不仅有闭目羞花之貌,还善歌善舞,精通音律。这些都使晚年的唐玄宗李隆基如痴如醉。杨玉环喜吃鲜荔枝,玄宗便派人从南方的产地驿驿相传,飞马送来。农历七月七那天,他俩还仿照民间习俗,晚上在华清池摆下香案,双双立下“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的誓言。然而,李隆基与杨玉环在华清池结下的爱情之果,早已包含着悲剧的种子。天宝十四年,杜甫途径华清池附近,忧愤于宫墙内外贫富悬殊的社会矛盾,写下著名的《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发出“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慨叹,暗示了唐王朝危机重重的社会矛盾。不久,安禄山在范阳举起了反旗,向长安逼进,“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李隆基带着杨玉环仓惶逃离,一行人马行至马嵬坡,龙武大将军陈玄礼等众将士不再前行。要求杀奸相杨国忠以谢天下,杨国忠被戳后,众将士又要求处死杨玉环以平天下怨恨。李隆基为情势所迫,只得赐玉环三尺白绫自缢,玉环死后,尻体又被放在驿庭,陈玄礼等人入庭观屍后,众人方才“免胄释甲,顿首请罪,山呼万岁。”随后整顿军队,护卫着李隆基向四川前行。白居易在《长恨歌》中记其事说:“九重城阙烟尘生,千乘万骑西南行,翠华摇摇行复止,西出都门百余里,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相传杨玉环闻知玄宗赐她一死,哭成了泪人,走一步,回头一望,悲悲凄凄,跟着高力士向三门佛殿那颗梨树走去。看到门边卧着两个呲牙咧嘴、怒目圆睁的石虎,便自言自语道:石虎-啊石虎,难道你们也象圣上一样寡恩少义,对我杨玉环没有一丝情义吗?话音未落,石虎倏然消失了。至今马嵬一带民间还流传着“常从马嵬过,不知石虎哪里卧”的俗话。这是传说,不足为信,但杨玉环死时心中的凄惨,当是真实可信的。当初她16岁入宫,被册封为李隆基第十八个儿子寿王李瑁的妃子,后来玄宗一见,惊为天人,遂以过渡手法据为己有。先让她出家去做道姑,五年后由太监高力士奉旨密召进宫,封为贵妃,地位仅次于皇后,此后集三千宠爱于一身,海誓山盟相许,杨也以自己的全部身心和才艺为皇帝增添欢娱。此刻,本是同患难之际,自己却要沦为牺牲品,心中怎能好受。杨玉环死后,鉴于后面叛兵紧紧追赶,玄宗命人在路边挖了个坑草草埋葬,尔后启程离去。一代美人,就这样香消玉殒了。
杨贵妃墓在明代就列为“百步耕耘之禁”处,历史上曾几经整修,其中以民国26年(1937年)陕西省政府主席邵力子倡导的一次修复规模最大,今天重修的杨贵妃墓,其门楣上的“唐杨氏贵妃之墓”的匾额,就出自当年邵力子之手,墓园也基本保持了邵力子主修的格局。大门为朱红色,内有献殿三间,过了献殿,便是一个大约三千多平方米的庭院,墓冢位于庭院之中,高三米,呈斗圆形,墓前石碑上,刻有“杨贵妃之墓”五个大字。院内绿树成荫,东、西、北三面围墙前是碑廊、五十多通石碑上,刻有白居易,李商隐、温庭筠、林则徐等诗人、名士的题咏,林则徐的题诗是鸦片战争之后被贬往伊犁时路过陕西而作的:“六军何事驻征惨,妾为君王死亦甘。抛得蛾眉安将士,人间从此重生男”。清代何承燕诗云:“霓裳惊破太仓皇,掩面君王失主张。七夕盟言忘不得,牵牛要骂李三郎。”诗中“三郎”者,盖指李隆基也。
其实马嵬坡之贵妃墓,只是一个衣冠冢,杨玉环究竟葬于何处,还是个谜。据记载:“安史之乱”平息后,玄宗便由成都返回了西安,风景依旧,不见故人,太上皇常常孤灯挑尽未成眠,绵绵相思之情油然而生,于是令中宫前往马嵬寻觅杨玉环的墓坑,但墓坑挖开以后,却是空空如也,“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中宫无法回去交差,正在发愁,忽有人告知杨贵妃在佛殿前的梨树下自缢时,遗落了一只靴子和罗袜,这些遗物被一个驿卒拣到了,驿卒将此物带回家里交给他的母亲保管,说来也怪,这靴子和罗袜异香扑鼻,远远都可闻到,引得人们成群结众前来观瞻。中宫听到这消息后,以高价买下了靴子和罗袜,然后埋在了贵妃墓这个地方,回去向玄宗交差,而贵妃到底葬于何处,却无从寻觅了。
近年有研究认为,杨玉环未死于马嵬之乱,言龙武大将军陈玄礼不忍处死贵妃,遂与高力士合谋,以侍女代死,而杨玉环则在今上海附近杨帆东渡日本,在日本安度后半生,并辅佐孝谦女皇治国,深得日本人民尊敬。至今,日本文津县的二尊院,还保存有杨贵妃的墓地,该处已被日本列为重点保护文物。1963年,一位日本少女还在电视上展示了杨氏家谱,声称自己是杨玉环的后裔。至于描写杨玉环在日本的文学作品,近年更是屡见不鲜,日本有,中国亦有。从这些作品中,可以看出人们对这位绝代美人的命运还是比较同情的,不希望她死得那样凄。惨。
参观杨贵妃墓的人都会注意到,杨贵妃墓上的封土堆全都用青砖包砌,这是什么缘故呢?这里有一个有趣的故事,传说当地有一个又黑又丑的姑娘,嫁不出去,她很苦恼,晚上便独自来到杨妃墓拍打着坟土一把鼻涕一把眼泪的痛哭,怨老天不公,没有把自己脱生成玉环一样的美人。回去后洗掉沾在面上的土,皮肤居然变得又白又嫩。此事一传开,许多妇女都来贵妃坟取土。为了使坟墓能保存下来,人们便用青砖将墓冢包砌起来,加以保护。此事在《西安府志》上也有记载:“贵妃粉出马嵬坡上,土白如粉块,妇女面有黑点者,以粉洗之即除。”墓地碑石诗刻注解中也说:“墓上生白粉,土人呼之为贵妃粉,能悦颜色,春日游女拾取馈面”。如今,游人无法从坟上取土了,便常在游览之余,从坟的远处撮点土,包入纸中,带回去,当然以之洗面的人已不多,多半是留个纪念,或向未来过贵妃坟的人讲述这个有趣的故事。
对于杨玉环与李隆基的爱情结局,历来评价不一。在封建社会里,以咎责杨贵妃者为多,杨玉环与许许多多无辜的女性牺牲品样,被蒙上“女祸”之名成为“亡国之祸水”。今天,随着观念认识的变化,更多的人开始同情杨玉环,为杨玉环鸣不平,“安史祸由三郎起,倾国何须怨玉环”。据说鲁迅三十年代来陕西时,还收集了许多有关杨贵妃的材料,准备为杨玉环作翻案文章。同时,客观地评价这段历史,也不能不承认,安史之乱与唐玄宗过份宠爱杨玉环兄妹、生活奢靡而导致社会矛盾加剧有很大关系。玄宗在位初期,礼贤下士,开明进取,节俭从政,形成了政通人和、社会繁荣稳定的局面,后期则判若两人,沉湎酒色声乐,纵情取乐,以致埋下动乱的祸根。故《资治通鉴》作者司马光曾评论说明皇始欲为治,能自刻厉节俭如此,晚节犹以奢败,甚哉,奢靡之易溺人也。
春秋季节,花红叶茂,偕同家人或友人,游览马嵬坡杨贵妃墓典雅的景色,回顾李杨爱情悲剧以及中国历史的这一段兴衰往事,评论其得失缘由,倒也不失为一件乐在其中,颇有意义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