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 慧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唱歌教学占有主要的地位,通过美好的声音、清晰的语言表达,可以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提高审美意识,使学生身心得到全面发展。
一、 通过创设情境,引发情感体验
音乐是一种情感的艺术,让学生入情入境去感受体验,目的是唤起学生的音乐注意,熏染学生的音乐思维和心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如在学唱歌曲《好月亮,你走得这样静悄悄》时,通过老师朗诵古诗《古朗月行》、学生讲解月亮的故事、听赏歌曲《月亮光光》等教学形式,逐步创设宁静、幽美的意境。在这样的“情”与“境”的交融中,给唱好歌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学生很自然地学会了用连贯、轻柔的声音演唱歌曲,并能传递出“以情带声”的效果。
二、 通过听觉感受,加强情感体验
音乐既是听觉艺术,又是表现感情的艺术。欣赏的第一个层次就是感官刺激,好听对学生来说是很主要的。音乐的弥漫性告诉我们,熟悉的音乐产生感情。所以,唱歌教学中歌曲只要经过反复播放,让学生记住就会觉得很好听。如在学习歌曲《四季童趣》时,一进入课题我便注重情感的渲染:从聆听入手,着重对音乐情感的体验。在反复聆听的过程中,我设计了具有探究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感受和理解音乐作品。如:歌曲的情绪、速度怎样?歌曲的高潮部分在哪?歌曲有什么特点?我们该怎样学唱?通过教师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提问,把学生的思维一步一个台阶地引向新的高度,学生在反复聆听的体验过程中,激发了情感,发散了思维,产生了强烈的情感共鸣,增强了音乐记忆力。
另外,教师要加强范唱与范奏的能力,通过听觉感受学会歌曲,对小学生来说是记忆最深刻的。关键乐句的模唱可以有效解决学生音准节奏上的偏差,聆听教师的演唱后也更利于引导学生把握情绪、仔细体味合适的唱法带来的美感。
三、 通过多样教学,丰富情感体验
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是维系学生兴趣的纽带,在唱歌教学中,教师可用语言、范唱、琴声来启发学生的思想情,采用默唱、分唱、接唱、独唱、综合唱法等多种形式来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还可以经常组织学生开展合作学习,小组学习、合作表演等活动,让学生在亲自参与音乐表演活动中直接体验并享受表现的乐趣,提高艺术的想象力、创造力、表现力及综合艺术表现力。
四、 通过音乐要素,强化情感体验
歌曲教学中,可以通过实践体验感知改变不同的速度、力度所带来的不同感觉,增强歌曲的印象与情感表达的把握,教会学生如何思考,如何更有效地进行学习。教师应引导学生参与音乐审美实践活动,感受和认识音乐艺术的魅力,体验音乐审美的情趣,从而达到体验、感悟人生的真谛,激发对未来美好的憧憬。如学唱《小树叶》这首歌曲时,我通过引导小朋友自己对妈妈的感情,思考:小树叶对大树妈妈的情感,秋天里恋恋不舍离开大树妈妈,心情是怎样?在演唱过程中应用什么样的速度、力度来表现?春天,当它要回到大树妈妈身边心情又是怎样?演唱过程中又应该用什么样的力度、速度来表现呢?教学中,教师通过情感这根主线,引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在自我思考、自我实践的演唱过程中,学生们选择了第一段用稍慢、渐弱的声音来表现“悲伤”,第二段用稍快、渐强的声音来表现“高兴”,在巧妙地运用音乐要素力度、速度的变化中,培养了学生对歌曲的感受、理解能力,使学生在参与体验中情感得到释放。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演唱能力,又加深了对歌曲的记忆,从而达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五、 通过创作想象,提升情感体验
音乐是催发情感、激活想象、展示个性的艺术。音乐最具不确定性,解释的自由度是最大的。所以,音乐可以让每一位学生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大胆想象、自由创造来宣泄自己的情感、体现自己的个性,让他们在自主创编活动中感受美、欣赏美、表现美、创造美,以满足学生“自我认知”、“自我表现”和“自我发展”的需要。比如,歌曲《草原赞歌》,由于音乐本身节奏感较强,有些学生在演唱的过程中主动以拍掌、跺脚伴奏,设计了多种节奏为歌曲伴奏,有些学生在每个句尾休止符处设计相应节奏用衬词加入(0 嘿嘿),还有的学生用哒的声音、用弹舌模拟马蹄声为歌曲伴奏。在这样的创作学习中,学生既关注了歌曲节奏、旋律的进行,又融入了歌曲表现之中。这种情感体验由内而外地抒发出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被充分调动起来,加深了对歌曲的印象,使情感得到进一步的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