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苑舒
众所周知,语言积累是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增加文化底蕴的基础,是提高学生作文能力的有效途径。语言教学,不仅仅局限于课堂的教学,语言的学习,也不仅仅局限于教材的学习。只有将语文课堂教学与学生课外学习相结合,让学生把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迁移到实践中去理解、运用,才能强化积累,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目前,我们的学生基本存在阅读无序、无章法,语言积累匮乏的现象。那么,通过什么途径进行语言积累呢?语文的教学应该如何进行语言积累的相应指导呢?
一、分级指导,降低要求,教给方法,让积累有好开端
处于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学习、积累的各种能力差异是显而易见的。如低年级,由于他们认知的汉字比较少,词汇量不多,我就指导他们去读带拼音的课外书,记住书中的人物,简要记住他们的故事。“万事开头难”,一开始就要让学生通过摘抄、剪贴等进行语言积累和生活积累,难度较大,学生很容易产生畏难情绪。但是,孩子们天天都在说话,而说话是对语言材料的一种使用,它能让学生一方面运用已积累的语言,另一方面进一步积累语言。因此,我们从孩子们觉得容易的说话训练开始,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说话训练,让积累有个良好的开端。如开展课前五分钟系列演讲训练,让学生提前准备最想讲给别人听的事情,比如趣闻、故事、笑话等,到讲台上说给大家。先是大胆表现的同学带头,再到全班同学人人都积极参与,让大家都尝到成功的喜悦,使语言积累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到了中年级,他们的识字量已达一千字左右,边读边记边写的能力已经基本形成,我就教他们做摘抄优美词语等一些简单的笔记,并利用自习课或者课余时间安排阅读。接着,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如讲成语故事比赛、成语故事画展、成语接龙比赛、成语故事表演等,帮助学生记忆、理解、感悟、鉴赏成语,充分展示了学生的个性特征,使学生认识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也使他们勤于阅读,乐于积累,对口语交际和作文的信心更足。
高年级,他们经过多年的口语交际和习作训练后,已经具有相应的读写水平,我则指导他们更有效地多读课外书,多参加社会实践,将课中和课外积累到的知识运用到自己的口语与习作当中。学生的能力是有大小之别的。针对能力不同的学生,我采用不同的指导方法:阅读能力较强、社会适应能力也较强的学生,我鼓励他们大量进行课外阅读,更多地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以增加他们的生活积累。对阅读兴趣高但不太乐于参加社会活动的学生,我在表扬他们阅读积累多的同时,鼓励他们更多地参加各种社会活动,不要“读死书,死读书”。对社会活动能力强、社会体验感悟多、却不能静下心来读书的学生,我主要是指导他们多说、多写,把他们的生活体验和感受用文字表达出来;当他们的说、写遇到困难后,再引导他们进行有效地读书、积累和运用。不管对哪一类的学生,我们在指导的同时,更应注重检查和交流,让学生掌握语言积累的方法。
二、形式多样,让积累兴趣盎然
1.开辟“积累”专栏,创设积累氛围
班上的学习园地、黑板上,专门开辟“积累”专栏,其中设有“采蜜集”和“每日一记”等小栏目,发动学生把在课外阅读中学到的妙词佳句、名言警句等摘抄上去,互相交流学习,创设积累的氛围。我们学校每个学生都有“采蜜本”,每个班的老师定期检查学生的“采蜜本”和日记本,比一比谁积累的好词好句、名人名言、精彩段落、新闻见解多,并选出优秀的本子供大家参观学习。有了习惯的形成和榜样的感召,广大学生多方阅读、参加实践活动、进行语言积累的自觉性和主动性都得到了加强,积累兴趣得到提高。
2.开设“读写”专题,丰富积累层面
在高年级,主要进行古诗词、现代优秀诗文、历代文学名著的阅读指导,加深、加厚他们的积累,并且组织他们参加各种公益活动和爱心行动,既开阔了他们的视野,又丰富了他们的各种积累。高年级进行“语言积累”的做法是:①推荐一些必读书籍,读时记下其中的好词、好句、好片段,写下自己的读书收获,然后在课堂上交流汇报读书体会;②经常开展口语交际活动,开展辩论会、新闻发布会、习作擂台赛等,促进学生积累运用能力的提高;③举行经验交流会,让学生或说或写自己进行语言积累和社会实践积累的方法和经验,带动更多的学生学以致用;④教师经常性地指导和鼓励,给学生注入更多的勇气和信心。
在低年级,根据6—8岁孩子的特点,在年级、班级里开展诗歌朗诵会、讲故事比赛、手工制作比赛,还不定时组织学生外出野炊、郊游,布置学生回去帮父母做一次家务,根据这些内容教学生记简短的日记,把自己参加活动的体会用几句话写下来;二是充分利用课前三分钟,安排读小诗、读儿歌、讲故事、讲几句话新闻,将孩子们带入积累运用的天地。
中年级介于低年级和高年级之间,他们已经有低年级积累下来的经验与方法,我们一是指导他们从小诗小文开始,去阅读故事、童话或其他精美文章;二是指导他们用心留意生活,用心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假丑恶,教他们既要多读书,又要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三是要求他们的日记、作文要有一定的内容,要将读书时积累到的好词、好句和生活感受更多地运用到日记和作文当中,使语言和社会实践更加紧密结合。
三、积极评价,让积累有序流动
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最有效的直接动机是希望得到老师的激励性评价。在大量的诵读积累中,掌握了一些精妙语句,学生就非常渴望自己的努力得到别人的肯定。因此,我们抓住学生的这一心理特征,有计划、有针对性地组织一些评比活动,积极创造机会,不断地让学生取得“我能行”的成功体验。评比的形式和内容丰富多彩,如“记忆小电脑”的评比、“小书迷”的评比、“进步星”的评比、“金星组”的评比等。
四、学以致用,让积累达到目的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就必须加强运用的训练,这是从学习到运用的一步。学生的练,应该是自主的、充分的,即在规定的范围中自由地选择内容进行自由发挥,不拘一格。没有范围,没有具体内容规定的练笔,使训练有方向但又不受限制,让学生喜欢练笔,喜欢积累。
小学语文课本的文章大多选自名家名篇,无论是谋篇布局、过渡衔接、表达情感,还是遣词造句,都是学生学习的好范例。如果仅作为阅读理解的材料,未免太可惜。我们就充分挖掘教材中适合的切入点,设计各种形式的写作小练笔,增加学生运用语言的机会,从而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如我校老师教学苏教版二年级上册课文《水乡歌》后,学生已经感悟到课文通过优美的诗句描写了水乡水多、船多、歌多的兴旺发达的景象,教者就让学生模仿课文的写法,写一写家乡的特点。这样的小练笔在潜移默化地帮助学生掌握方法。在课堂上学语文、用语文,有实实在在的收获,到了课外阅读,学生也会不由自主地运用这些方法进行一些词句的仿说,达到提高语言积累和语文实践能力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