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小芳
一、兴趣:最好的老师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写作初始阶段的目标设定,要特别强调情感态度方面的因素,把重点放在培养写作兴趣上,让孩子愿意写作、热爱写作,变‘要我写为‘我要写。”因此,作文可鼓励学生自己出题目,教师命题的首要条件便是“要能引起学生的兴趣”。主张对学生作文的内容和形式不加限制,顺乎自然,让学生写自己平时喜欢写的东西,这样学生就会乐于去写作。
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第五册习作《我的同学》要求学生仿造例文的写法写自.己的同学。对于初学写作的学生来说,这确实是件难事,因为他们根本就不会仿写,也谈不上积累素材,更不能进行写作技法的讲解。于是,我便将重点放在了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上——“今天,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了一位小朋友,我请了一位小朋友来介绍,你们有兴趣了解吗?”“生活中,我们有那么多的亲朋好友,你最喜欢谁呀?”“你愿意将谁介绍给我们认识呢?”“你们有兴趣用自己的笔向更多的人介绍他吗?”……到学生写作时,关于写作的事我只字未提,他们也不知道这就是写作,但是他们兴趣非常浓。这样,学生有了习作兴趣,很快就爱上了作文。
二、积累:源头活水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的确,积累词汇,丰富语言,对于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有重大意义。阅读和作文是相通的,阅读是对语言文字的吸收,作文是对语言文字的应用,其中吸收是非常重要的基础。这就要求学生要大量阅读,为此,利用我班成立的“图书角”,鼓励学生将自己所拥有的课外读物都捐献出来,成了班内所有同学的公共读物,让学生尽可能涉猎多方面的知识。为学生创造一个读书的氛围,提醒学生一有时间就到图书角借书。比一比,看看谁读的书多,同时鼓励学生写读后感,定期交流读书心得,表扬爱读书、会读书的同学,并将他们的读后感张贴在班级的“好作文”栏,择机向学校“新苗报”投递。同时,利用法国大作家莫泊桑备一本“生活手册”,专门记录听到的、看到的“妙言佳句”的故事,鼓励学生也备一本“采蜜本”,将书中的好词好句及时地记录下来。我还定期向学生展示他们的课外阅读成果一“采蜜本”,使每位学生心理上产生极大的满足感,从而激励学生的阅读兴趣。目前,一股争读书、爱读书的氛围在我班已经初步形成。同时,学生的习作中也会不时地出现“妙言佳句”。
三、开放:不拘一格
1.题有生趣心自动。若作文教学总是拘泥于教材要求,命题空间狭小,在某种程度上会限制学生的思路,束缚学生的手脚。在学雷锋活动中,很多老师让学生写自己是怎样学雷锋做好事的,使很多学生不约而同地编出了“扶盲人过马路”、“拾金不昧”、“帮烈军属打扫卫生”的故事,情节单一,千篇一律。同样是命题作文,“我和小树共成长”、“小鱼的哭泣”、“狐狸和乌鸦后续”,学生想象力就很丰富,写得生动有趣。所以,我们在教学中,应该大胆打破教学常规,不唯教材。作文命题的措词上要尽可能形象具体。要适合儿童的口吻和情趣,对儿童作文的动机有较强的诱发力。如:《开学真好》、《春天的秘密》、《狐狸送礼》、《黑猫警长的新发现》等。
2.情有感触言自真。叶圣陶先生说:“要敢言天下真,这也是做人的根本。”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应该让学生调动自己的生活体验,激发自己的情感,从而产生一种学写真话的冲动和激情,即表达自己的真实思想和创造新形象的美好愿望。我一向要求学生说心里话,抒真情。在一次期中考试成绩公布后,学校要召开家长会,考得好的同学喜形于色,考得不好的同学惴惴不安,不知道“暴风雨”何时降临。针对这种现象,同时也为促进学生与家长的沟通,我让学生写了一篇作文“爸爸妈妈,我想对您说……”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或高兴、或担心、或歉疚、或……学生正“如鲠在喉,不吐不快”,此时表达当然就不成问题了,写出来的习作既自然又真实,家长会上,我拿给家长看,不少家长深受感触,改变了教育的方式。
四、评价:让习作更精彩
教育心理学研究证明:学生关心学习结果的程度远高于他们关心学习过程。学生了解学习结果比不了解学习结果更能提高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习的情感。因此,适时地评价,肯定学生的优点,也能充分调动学生写作的兴趣,使学生乐于写作文。
1.教师评价。每次阅读学生的习作,我都以一个“忠实的读者”的身份进入他们的内心世界,倾听他们的内心独白,将严格的要求与提高学生的写作积极性相结合,根据儿童的不同情况,区别对待,对学生作文的评价更具人性化——“××同学,这段话可不可以这样改?”“你认为这样改会不会更好些?”……凡是学生作文中值得肯定的地方,我都加以赞赏,以欣赏的眼光去激励学生写作文。
2.学生评价。如果说教师的评价是作文教学不可缺少的环节,那么学生间的评价便成了他们向往的乐事。这一过程着实让他们无论从形式上还是从内容上都过了把“老师瘾”。同桌互相评价,集体评讲进行集体评价。我先让小作者读一读、谈一谈自己的想法。接下来的自由评价中,我让学生就各自感兴趣的方面谈一谈自己的感受。大家畅所欲言,各抒己见,表现出了对作文极大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