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在语文教学中的魅力

2009-09-02 01:46楼杨晓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2009年8期
关键词:亲情魅力想象

楼杨晓

中国的传统文学向来就和音乐融于一体,从《诗经》到唐诗、宋词、元曲,无不可吟唱,而且自古以来就有“踏歌赋诗”之说,这说明音乐与文学是不可分割的。所以在语文课堂上,音乐也会发挥它无限的魅力,对营造课堂氛围、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进学生对文本的深入理解等都有着良好的催化作用。课堂中恰当地运用音乐,可以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一、渲染气氛

音乐以其特定的音调、乐器音色、风格,把听众引入特定的情境之中。如虞大明老师执教《“诺曼底”号遇难记》一课,其中有一部分是万分紧急状况下,船长与大副、机械师之间的对话。在没有配乐的情况之下,学生的朗读是那样苍白无力。而此时,虞老师说:“同学们,老师给你配上遇难时那嘈杂的音乐,你会怎么读?”学生在音乐响起的一瞬间提高了嗓门,完全融入了当时的险境,朗读时感情是那么投入,表情是那么到位。用音乐来渲染气氛,好的课堂氛围可以给教师极大的激情,学生也能觉得非常轻松。在这样一种情境中,师生都可能进入一种忘我的状态,教师全身心地投入,学生则以一种愉悦的心态接受了丰富的知识以及感情的熏陶。

二、贯串结构

同样的旋律反复出现,在课堂教学发展中起着纽带作用,既能使课堂结构完整统一,又能使学生在心理上获得前后一致的协调感。如课文《梅花魂》,塑造了一个旅居国外却时刻心系祖国的老人,这被老人视若珍宝的梅花实际上是老人一颗炽热的爱国之心。如何让这些不经世事的学生们真正懂得老人的心呢?我以外祖父的三次落泪作为教学的重点,以三次落泪的教学来贯串全文,三个环节都配以歌曲《中国心》,或让学生聆听歌曲,或让学生配乐朗读。“洋装虽然穿在身,我心依然是中国心……”淡淡的愁绪弥漫了整个课堂,浓浓的爱国情便油然而生。最后我补充了老人过世的资料:“老人去世后,家人根据老人的心愿把骨灰葬在一棵梅花树下,老人以这种独特的方式回到了祖国的怀抱。”同时再次出示了歌曲《中国心》,学生们的神情变得很肃穆,情感充分地被激发了出来,此刻他们深深理解了老人那一颗沉甸甸的爱国心,接受了一次精神上的洗礼。

三、诱发想象

想象力的培养是思维能力训练的一个方面。课堂中,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去作一番心灵的游历,充分感受美的魅力,对提高课堂效果无疑是大有裨益的。想象力可以使课堂生动活泼,使学生又有创造力,但是诱发想象需要一定的媒介和触发点。音乐这个媒介可以使学生快速地进入想象的天空,给学生以充分的享受,让学生感受文学的艺术魅力,同时活跃了学生的思维。如教学《月光曲》这篇课文时,为了体会作者对音乐的描写,我引入了贝多芬的《月光曲》,随着音乐节奏的高低起伏,让学生闭眼遐思,既了解了课文,感受了语言的魅力,也感受了音乐的感染力;教学古诗李清照的《绝句》时,引入琵琶名曲《十面埋伏》,为学生栩栩如生地展示古战场刀光剑影、万军厮杀的激烈战斗场面,进一步了解了项羽的英雄气概;教学《桂林山水甲天下》时,为了体味桂林水的特点,我播放了清新优美的古筝小调,让学生闭上眼睛在音乐中去感受桂林漓江水的静、清、绿……这样教学,效果特别好。

四、净化心灵

音乐作用于人的情感,引起联想、想象、激动、共鸣,以潜移默化的方式使人接受某种道德情操、精神品质、意识观念的熏陶渗透,从而使人们达到崇高的思想境界。如在一次作文教学中,主题是亲情。我让学生先回忆让他们感受至深的亲情事件,然后让他们来口头讲述,结果却大出我的意料,举手的学生寥寥无几,大多数学生感受不到身边亲情的存在,或者说是他们缺少一颗感恩的心。于是,在第二天上课时,我特意准备了几篇描写感人的亲情文章声情并茂地朗读给他们听,教室里已一片静默。不知不觉中,满文军演唱的歌曲《懂你》缓缓响起,音乐在教室里回荡,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在这样一个充满深情的音乐感染下,谁的心灵之弦不会被拨动呢?那一句句歌词触动着每个人的心,学生的脸上能清晰的展示出他们内心的激动与歉疚,甚至可以看到有人的眼睛里已经噙满了泪水,可想而知他们的心里此时已经是心潮澎湃。接下来的写作异常的顺利,那一次的作文情真意切。

诚然,语文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它是诉诸情感的,是一种既具有理解性又具有感情的学科。我们要引导学生用心灵去感悟生活,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巧借音乐的审美教育功能,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他们自觉的审美意识和崇高的审美情趣。

猜你喜欢
亲情魅力想象
永不凋零的亲情
独特魅力——MINI JOHN COOPER WORKS CLUBMAN
快乐的想象
细观察 多想象 善表达
《东方欲晓》的魅力
这些并不是想象,有些人正在为拥抱付费
那时我们如何想象未来
伪亲情何以大行其道
清明话亲情
被注入东方魅力的配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