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少数民族声乐教学去民族化问题浅议

2009-09-01 09:03韩昌梅
人民音乐 2009年8期
关键词:民族风格民族特色民族化

高校少数民族声乐教学,是指我国少数民族高校和少数民族地区部分普通高校中以少数民族学生为主要对象、以少数民族音乐文化及其传统演唱方法为主要内容的教学活动。我国55个少数民族拥有十分丰富的音乐文化,为了传承和弘扬各民族的音乐文化,培养各民族音乐艺术人才,少数民族高等院校和民族地区的有关普通高校一般都开设了少数民族声乐专业。少数民族声乐教学与普通声乐教学相比,既有相同的共性,也有自身的特殊性。它要求学生在学习科学发声方法的同时,还要熟悉和掌握少数民族的传统歌唱风格。科学的发声方法和鲜明的民族特色构成少数民族声乐教学的两大基本要素,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然而,当前高校少数民族声乐教学中却存在较为严重的重发声技巧、轻民族特色的去民族化倾向,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丰富的音乐文化资源以及不同民族音乐文化的特殊性,没能在少数民族声乐教学中充分体现,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形式等方面趋同化、一般化、格式化问题比较突出。这种状况不仅与高校少数民族声乐教学的使命不符,也不利于继承和弘扬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本文仅就高校少数民族声乐教学中存在的去民族化问题的表现、原因以及对策建议等谈一些粗浅的认识。

一、去民族化的具体表现

高校少数民族声乐教学去民族化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课程设置一般化,少数民族音乐所占分量严重不足。无论是少数民族高校,还是民族地区的普通高校,少数民族声乐专业的基本课程与普通高校声乐专业的课程差别不大,主要有钢琴副科、视唱练耳、乐理、曲式与作品分析、和声、中国音乐史、西方音乐史等,多数学校没有开设中国少数民族音乐概论、中国少数民族音乐史、少数民族声乐模唱等课程,有的则把中国少数民族音乐概论、中国少数民族音乐史作为选修课。另外,诸如中国少数民族文化概论、音乐人类学等课程几乎没有一所学校开设。由于课程设置上民族音乐的分量不足,导致学生少数民族音乐知识面不宽,对少数民族声乐在少数民族社会生活中的作用了解不够,更难以从少数民族文化的整体中把握少数民族音乐文化和少数民族声乐的特色。

二是教学内容趋同化,教学中体现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特点的内容不突出。少数民族声乐专业基本上采用美声唱法和汉族民歌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注重对学生进行唱法技巧的训练,对民族风格的提炼、训练则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实际上形成了用一种固定的模式取代少数民族声乐教学的状况。练习曲目中,外国和汉族经典歌曲占绝大多数,少数民族歌曲特别是少数民族风格浓郁的歌曲极少。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丰富的音乐资源在教学中没有得到充分体现。在教学评价上,基本上采用美声唱法和汉族民歌唱法的标准,也就是以一种绝对的、唯一的标准评价少数民族声乐教学。教学中对一些民族风格突出的学生的个性重视不够,针对性组织教学不够。由于忽视民族风格,没有处理好发声技巧训练与保持和弘扬民族风格的关系,致使一些原来民族风格较浓的学生经过学习后反而唱不好本民族风格的歌曲,甚至变得不伦不类。对用少数民族语言演唱强调不够。有些少数民族歌曲,只有用少数民族语言来演唱,才能较好地体现民族风格,如用汉语演唱,就没有“味道”了。汉语不太好的少数民族学生,由于语言思维习惯不同,他们使用汉语演唱时对语气、语音的把握往往不到位,显得很不协调。

三是教学形式简单化,与少数民族声乐教学需要不适应。目前基本上是按照大课、组课为主,小课为辅的形式组织教学,每学期进行一次汇报考试,这对于教学对象和教学内容差异性较大的少数民族声乐教学来说,其灵活性显然是不够的。从伴奏形式上看,目前几乎是清一色的钢琴伴奏,一些更适合用少数民族乐器伴奏的作品也没有用少数民族乐器进行伴奏。而对许多少数民族学生来说,用钢琴伴奏与用民族乐器伴奏,他们的音乐感觉是不一样的,有些歌曲用少数民族乐器伴奏,学生很容易找到感觉,进入“状态”很快,演唱与伴奏也很和谐。此外,少数民族题材的教学音像资料严重不足。由于受经费等的影响,对实践环节的重视程度不够。少数民族声乐教学不能局限于课堂学习,一方面要请少数民族民间歌手来进行示范,另一方面要组织学生到少数民族音乐富集地去,向少数民族民间歌手学习,体验少数民族声乐的存在形式、社会功能和传承方式。

二、去民族化的原因分析

导致高校少数民族声乐教学去民族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

一是受传统价值观的影响,对少数民族声乐在我国民族声乐中的地位认识不足。由于种种原因,长期以来,人们把美声唱法和汉族民歌唱法作为声乐的正统形式,作为培养声乐人才的基本方向和声乐教学的基本范式。在这种价值观下,少数民族声乐被认为“简单”、“落后”、“不科学”,不被作为一种完整的艺术形式看待。一些民族风格纯正的少数民族歌手,尽管群众很喜欢听他们的歌,但却被视为“大白嗓子”、“下里巴人”,他们的价值自然不会受到重视。有的虽然承认少数民族音乐的独特性和不可替代性,却又习惯用西方音乐理论来诠释它,这当然也得不出正确的结论。总之,不能正确认识少数民族声乐的价值,就不能在少数民族声乐教学中重视民族风格和民族特色。

二是受传统教学法的影响,对少数民族声乐教学的特殊性认识不足。以美声唱法为基础、以汉族民歌唱法为主题的“正统”教学理念运用到少数民族声乐教学上,必然导致少数民族声乐教学去民族化。少数民族声乐无论是发音部位,还是发声方式,都有许多独特的东西,如蒙古族、侗族的颤音,都是基于语音特质的声音形态,语言是这些声音形态存在的基本条件,蒙古族长调“诺古拉”唱法与蒙语的发音特点有很大关系,正因如此,不会说蒙语的人,很难把长调唱好。此外,我国的一些少数民族在用嗓力量、真假声比例、共鸣腔运用等方面也存在许多差异,少数民族声乐教学就是要重视这些差异,把握好这些差异。如果忽视这些差异,用同一种方法训练来自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不同个体条件的学生,往往会导致学生既唱不好汉族民歌,也唱不了本民族歌曲,“千人一腔”的局面就在所难免。更为重要的是,在少数民族声乐教学中做到突出艺术个性,尊重风格差异,是保证民族艺术多元化、多样性的重要方面。

三是受理论研究滞后的影响,教材等与教学紧密相关的基础建设跟不上。长期以来,少数民族声乐研究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尽管有不少有识之士较早开展了这方面的研究,但基本处于边缘地位,研究力量不足,研究范围不宽,研究层次不深,重要成果不多,特别是缺乏普及性、大众化的研究成果,少数民族声乐尚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一些研究成果没能及时运用到教学当中去,与少数民族声乐教学相配套的教材建设跟不上,教师明知一些教材不合适,但别无选择。

三、几点对策建议

解决少数民族声乐教学去民族化的问题,涉及观念、机制等诸多方面,笔者认为,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至关重要:

一要围绕高校少数民族声乐教学的基本任务深化对少数民族声乐的价值和特点的认识。高校少数民族聲乐教学肩负着培养少数民族特色声乐人才和弘扬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任务。解决高校少数民族声乐教学去民族化问题,首先要正确认识少数民族声乐的重要价值和基本特点。少数民族声乐艺术是我国民族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民族艺术多样性的重要体现。少数民族声乐教学事关少数民族优秀文化传承。民族特色是少数民族声乐教学的生命力所在,搞好少数民族声乐教学,关键要突出民族特色。失去民族特色,少数民族声乐教学就去了存在的必要。要通过突出民族特色,帮助学生充分认识少数民族声乐的重要价值,增强他们的文化自信心和自豪感,提高他们传承民族文化的自觉性和责任感。在这个前提下,深入研究少数民族声乐教学的特殊性,掌握少数民族声乐教学的基本规律。笔者认为,高校少数民族声乐教学注重突出民族特色,对保护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在我们民族传统文化赖以存在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急剧变化的今天,重视民族特色、培养民族特色浓郁的声乐人才,具有多重意义。

二要围绕高校少数民族声乐教学的基本要求搞好教学改革。首先要进一步完善课程结构。民族特色、民族风格问题,说到底是一个文化特质问题,没有对文化的宏观认识,就把握不了文化的特质。为有利于少数民族声乐专业学生的全面发展,有必要适当增加文化课的比重,把中国少数民族文化概论纳入专业基础课范围,把中国少数民族音乐史、少数民族声乐概论作为必修课。其次,要进一步完善教学内容,丰富教学形式。把少数民族声乐教学与少数民族音乐文化传承有机结合起来,寓文化传承于音乐教育当中。根据教学需要改革伴奏形式,大胆利用民族乐器进行伴奏或作为主要伴奏乐器。根据不同民族的音乐特点和不同学生的实际,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案、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提高少数民族声乐教学的针对性,探索少数民族声乐教学本土化、民族化的发展道路。立足民族和地区实际,编写少数民族声乐教学曲目库,把各民族优秀民歌编写成教材,改变目前教学曲目单一、民族特色浓郁的作品偏少的状况。进一步搞活教学形式,多请一些著名的少数民族民间歌手到学校进行示范,甚至可以聘请少数民族优秀民间歌手做兼职教师。鼓励学生积极投身社会实践,到民族地区采风,向民间歌手学习。积极开发少数民族声乐教学资料,使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丰富的音乐资源能够进入少数民族声乐教学的课堂。

三要围绕不断提高少数民族声乐教学水平,进一步加强少数民族声乐的理论研究。要研究少数民族音乐的类型、特点、功能、传承方式和与其它音乐形式的关系。加强对少数民族声乐发声方法的研究,建立少数民族声乐发声方法的独立话语体系。加强对少数民族声乐人才成长规律的研究,完善少数民族声乐人才培养机制。要积极借鉴世界音乐理论研究的新成果来推动少数民族声乐理论研究。建立有利于科研与教学相互促进的体制机制,搞好理论研究成果向课堂教学的及时转化。

总之,民族特色、民族风格是少数民族声乐教学的“生命线”,少数民族声乐教学中的去民族化问题应当引起有关方面的高度重视,并切实加以改变。

韩昌梅 中央民族大学音乐学院声乐系讲师

(责任编辑 张宁)

猜你喜欢
民族风格民族特色民族化
动画片《葫芦兄弟》的造型民族化特征分析
多元文化视域中的油画民族化创新探析
徘徊于民族化与现代性之间——以《云中记》为例
中国民族风格在小提琴音乐作品演奏教学法中的应用探讨
大型民族风格原创交响作品——清唱剧《嘎达梅林》隆重上演
大型原创民族风格交响作品 清唱剧《嘎达梅林》
民族风格服装中民族元素研究
论维汉熟语的民族特色
八十年代电影创作的民族化趋向
民族特色是创意设计的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