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建平,大写的人

2009-09-01 03:09陆正平许永光
华人时刊 2009年6期
关键词:建平村级企业

陆正平 许永光 言 群

苦难的历程,对于每一个渴求改变命运的人来说,都是一笔财富。一个侨眷属硬凭着改变苦难现状的精神和信念,把强村富民理想变成了现实……

他是谁?他就是苏州市相城区侨联委员,苏州相城区黄埭镇新巷村村党总支书记、经济合作社社长陶建平。从一个毛头小伙子一头扎进这哺育滋养过他的母土黄埭到今天,陶建平改变着自己的同时,也改变了父老乡亲的命运。

借高利贷走出第一步

历史上的黄埭,始建于春秋时期,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古往今来,黄埭山水毓秀,人杰地灵,尊礼重教,筑就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在改革开放的今天,陶建平和他的一班人摇着时代之橹,带领着新巷人游弋在经济大潮汹涌的洪流中,以苏南人特有的睿智和勇气把一个赤子的情怀尽兴写给了水乡,写给了苏州这片土地!

陶建平出生于黄埭镇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里,父母都是老实巴交的农民。由于家庭贫穷,生活的压力迫使陶建平17岁就踏上了社会,开始做学徒木工。从那时起,他就暗暗发誓,立志改变家乡贫穷落后的面貌。但是,生活的艰辛,家乡的贫穷,父老乡亲的思想守旧、落伍……这一切的一切都在陶建平的心里烙下难以磨灭印记。对于一个渴望改变命运的人来说,这也是财富和动力。

光阴荏苒,日月轮回。1992年,陶建平迎来了人生一个转折点。村里的老书记问他:“年轻^,你能否接受村里没有运转的企业一振兴化工厂”,希望让他把这个企业盘活。众所周知,振兴化工厂就几台简单设备,一个企业牌子,30名员工,没有技术和资金支持。可就这些,让陶建平看到了希望,他二话没说,便答应了此事。

一开始,他联系了两个朋友一起干,可是厂房建到一半,两个朋友中途撤资。屋漏偏逢连夜雨,加上村里部分干部反对他干,让这位上门女婿经历了不小的磨难。继续干,势单力薄,困难重重;退下来,遭人冷眼,难以抬头。开弓没有回头箭,陶建平毅然决定,再难也要上,不搞出名堂绝不罢手。没有资金,他从亲朋好友那借高利贷。就这样,陶建平迈出了他人生的第一步。

个人企业担保为村里修路

为了工厂能够筹集到发展资金,陶建平跑遍了苏州的角角落落。后来,他的精神终于打动了苏州园区建行分理处的领导,经过考察,银行给了他信贷,建行、中行两个银行各相继给企业贷款5万元。第一年产值50万元,有了利润,当时还清了银行的贷款,从此企业和他个人有了信誉,也取得了银行的信任。1993年,企业开发了新产品STS对甲苯黄酸钠,用于洗衣粉添加剂,产品顺利打进了江苏佳佳、上海的白猫、浙江的雕牌等六、七家大洗衣粉厂家,当年石新村鹏程化工有限公司产值实现了300多万元。1994年对甲苯黄酸钠医药中间体产值600多万,实现了翻番。1995年该公司保持50%增长。1996年陶建平又引进在美国的姐姐投资10万美金组建宏程公司,注资后企业更是以每年300多万的产值速度快速增长。

1989年,陶建平的姐姐移居美国,此时的他也有机会去国外发展,但是他毅然决定留在这块土地上,从1993年开始他就积极要求进步,1997年全村42个党员全票表决陶建平加入了中国共产党预备党员,1998年担任东桥镇方埝村经济合作社社长,1999年11月调回石新村任村支部书记。

春风年年不断,改革步步深入。当时的村级企业仅10家左右,年收入不足40万。陶建平和一班人走村串户,通过调研认为没有路严重制约农村对外的发展。陶建平决定先铺路,当时顶着家人反对的压力,拿自己的企业做贷款担保,个人承担风险,修建村里主干路新巷大道,贷款70万元铺了三公里路,打通了对外发展之路。

招商是他另一招妙棋,一是出租土地,二是政策扶持,给企业第一年管理费减半的优惠政策。当年吸引了5家企业入驻,第二年企业来这个村投资就有20%左右的增长,给村里集体经济带来了收入,为百姓发展铺开了光明大道。

市场经济就是竞争经济,这种竞争首先反映在人的观念上,即使条件相同,也会导致不同结果。2001年,在陶建平书记的带领下,石新村抓住吴县撤县并市的历史机遇,积极发展民营企业,到2003年底,企业数量比1999年翻了一翻,村级收入也上了一个新台阶。2003年这个村集体收入达到80多万元。

“抓住每一个让村子发展的机会”

2003年7月,地方党委政府将石新村和董巷村合并为新巷村,陶建平再次当选为村支部书记。村大了、人口多了,如何把合并后的村子知名度打响?如何将村级收入大幅提高?如何使村民过上幸福富足的生活?这些问题,又重新摆在了陶建平以及他领导的村组织面前。

陶建平意识到新巷要富起来,必须把村级经济基础打扎实,才能提高农民收入。他组建了三大经济合作社:即新巷股份合作社、新巷土地股份合作社及新巷农民专业合作社,鼓励农民自发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把多余的责任田集中起来,由新巷土地股份合作社来发展高效、优质、生态农产品,年终按股份数分配分红。

发展高效农业,摆在陶建平面前的一条新路。陶建平带领村几个主要干部,到上海等地实地考察学习,和村集体研究讨论,最终为该村找到了一条具有发展前景的道路——发展花卉、苗木科技:2006年,新巷村花卉苗木基地正式成立,当时启动面积仅为60亩土地,技术、人才、资金等一系列问题都在考验着陶建平,开始的一年内,他带领着村两委干部,不辞辛劳,兜遍了省内外多个有影响、知名程度较高的农林、农艺园,学习他们的先进技术和管理模式,不断引进他们的优质产品。

在新巷村全体干部村民的苦心经营下,2007年元月花卉基地开始产出花草。同年,又成立了苏州市新巷农艺科技园,规划实施了千亩绿化基地,通过这一系列的努力和精心管理,上半年花卉基地就创利30万元,到2008年底仅花卉、苗木销售就达469万元,创利近200万元。目前,新巷农艺科技园发展面积已经达到了510亩土地。

为引进新品种,陶建平在苏州和武汉间往返5次,经多次商谈,终于和中科院武漢植物园出资60多万元,签定了百亩猕猴桃种植技术转让协议,该猕猴桃植技术在全国尚未形成规模种植生产,陶建平说:“我们要抓住每一个能让新巷村朝前发展的机会,没有技术引技术,没有人才请人才。”近日,又有区侨联牵线从启东市引进了高质生态永能紫糯玉米的种植技术。现在新巷农技科技园所生产培育的花卉、苗木销售已走出苏州市,面向江苏及省内外,它的发展不仅增强了村级经济收入,并解决了村大龄劳力的就业,现在全村50岁以上的劳动力都集中在园内做苗木管理工作。

发家致富不忘资助贫困人

十多年来,陶建平带领村一班人,分别从道路建设、自来水工程、有线电视、环境建设等方面着手,将新巷的新农村建设搞的有声有色。从90年代到2008年,全村修建的水泥路总长已达6249米,累计投入230多万元。新修建桥梁4座,累计投入30万元。全村自来水管网接通率达90%以上,有线电视全线接通。投入20万元新建10亩村级公园。去年还新建完成了包括医疗、治安、幼托等一站式服务中心。村环境建设专门聘请保洁人员进行长效保洁管理,村内条条公路有专人负责维护管理。

为进一步提高新巷村村级档次,2008年对新巷村住宅小区的电力设施、房前屋后绿化等进行全面改造,2009年还将新建一个村级生态示范公园。在陶建平的带领下,新巷村的新农村建设取得了可喜的成就,2004年被江苏省爱委会评为省级卫生村,2008年被苏州市评为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区“四城杯”花城建设先进村,区党建工作先进总支部。陶建平个人还被评为苏州市2008年度新农村建设先进个人。

作为普通侨眷中的一员和党员的一分子,陶建平时刻不忘是党的政策让自己、让新巷村民过上了小康生活,作为领导,他敢为人先,肯吃苦,不怕累,10多年来,始终将每一位村民当自己的朋友和亲人,困难户、贫困户更是他经常走访的对象,在担任村书记的10多年时间里,他每年从自己的企业里拿出钱来资助贫困家庭学生就学。目前已有2名受资助贫困学生读完大学课程。

陶建平作为相城区政协委员、区党代表,积极参政议政,提出的“集约农村土地”和“发展高效农业”等提案,受到了市、区两级有关部门和领导的重视。

(责编刘标)

猜你喜欢
建平村级企业
村级财务报账的规范化管理对策研究
2018上海企业100强
浅谈村级经济管理模式
东辽联社成功收回村级欠款近千万
2016,中国企业500强发布
破解村级集体经济“空壳化”的朝阳探索
新申请企业一经受理便预披露
新申请企业一经受理便预披露
Ideology Manipulation Reflected in the Translation of Selected Works of Mao Zedong
影像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