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2时代的中印边界谈判
中国秉持的原则似乎是:中国是个大国,在边界问题上不要与周边小国太过计较
赵灵敏
8月7日和8日,国务委员戴秉国与印度国家安全顾问纳拉亚南举行第13轮边界谈判。本来此次谈判并无特别之处,只是50年来中印断续进行的边界谈判中的一次,但由于此前传出谈判已有重大突破,再加上香港媒体的一则报道,此轮谈判受到了广泛关注。
中印边界全长约2000公里。双方争议地区面积约125000平方公里,其中东段约90000平方公里,即常说的藏南地区;中段约2000平方公里;西段约33000平方公里。东西两段是争议重点。目前,中国控制西段,印度控制东段,中印两国的实际领土控制线,差不多就是中国一直不承认的“麦克马洪线”。
8月5日,香港《明报》发表文章称:“中印自2003年开始进行谈判,中方的底线是:中方放弃在东段的要求,印方放弃西段的要求,作为补偿,印方把中段吃下去的2000平方公里吐出来,归还中国。按此计算,全部争议的12.5万平方公里土地中,印度获得72%,中国仅得28%。但印度的方针却是:我的是我的,你的还是我的,12万多平方公里要通吃。”
这样一来,中国就会失去藏南的9万多平方公里的土地。尽管外交部发言人断然否认了这一消息,形容“这些说法毫无根据”。但考虑到建国以来中国在历次边界谈判中一般都比较慷慨大方,很少锱铢必较,再加上外交部发言人马朝旭透露,中方建议于明年分别在对方国家举办 “中国节”和“印度节”,以庆祝两国建交60周年。人们担心为了营造中印友好的气氛,中国会在边界谈判中做出重大让步。
另外一个不得不注意的细节是,戴秉国在前往新德里之前,刚刚在华盛顿和美国国务卿希拉里一起主持了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此次对话,美国总统奥巴马发表讲话,称赞“中国是国际社会强大、繁荣和成功的一员”。尽管中国领导人一直对G2的说法保持谨慎和距离,但民间普遍认为金融危机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人们的大国意识空前高涨。在中国国力正在不断上升之际,如果为友好而友好,在不利的条件下匆匆划界,无论对自身的管制威信还是民众的爱国热情,都将是重大的打击。
然而,无限期的搁置争议,同样对中国不利。1914年,英国殖民主义者炮制了非法的“麦克马洪线”,中国历届中央政府都不予承认。印度独立后,不仅继承了英国对中国部分领土的侵占,而且于1953年扩展到“麦线”。 中印边界谈判从这时就开始了,1960年周恩来去新德里谈判时碰了一鼻子灰,结果导致1962年的边境战争。战争以中国的胜利而告终,但中国军队却单方面宣布停火,并主动撤退到1959年11月中印实际控制线后20公里,印度军队则重新占领了这些地方,中国从而失去了解决中印边界问题的最好机会。
1982年,印度总理拉吉夫•甘地访华,但此后进行的15轮边界谈判进展不大。2003年,中印边界谈判提高到总理“特使”层次,在6年13轮谈判中,中方“特使”一直是戴秉国,印方代表三易其人。值得警惕的是,中方为展示诚意,在印度吞并锡金的问题上做出了让步,但印度是一边谈判,一边加紧对藏南地区的控制。1987年2月,印度在这块土地上建立所谓“阿鲁纳恰尔邦”,加强对争议地区的行政管理与机构设制;不断往争议区移民,并强化印控争议区的边防力量,试图制造木已成舟的事实。
在这种情况下,中国要把这片土地拿回来看来是比较难的,而之前达成的政治性原则也说要考虑和照顾到当地居民的利益,这显然不利于中国。问题是中国人也很难接受把这9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让给印度人,因为这里是第六世达赖喇嘛的出生地,中国还持有自古在那里管辖的官方文件甚至当地的地契。与此同时,双方的民意同样汹汹,对己方任何可能的让步都非常敏感,双方回旋的余地实际上非常小。
截至目前,除了中印、中不、中塔边界各存一段争议区,中朝之间尚存几个小岛的争议之外,中国的陆地边界已大体确定。在这一系列谈判中,中国秉持的原则似乎是:中国是个大国,在边界问题上要有大国包容的大度,不要与周边小国太过计较,以免影响双边关系。但这种做法,是否就是中国在边界谈判中的最佳选择呢?这是中国外交在G2时代必须要考虑的一个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