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 红
摘要:会计电算化作为目前我国中等职业学校会计专业和其他相关专业的一门实践性课程,其任务应是培养学生掌握会计电算化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实践技能。目前,我国中等职业学校在会计电算化这一门课的教学中还存在不少问题,本文将针对这些问题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会计电算化
一、中等职业学校会计电算化教学的特点
会计学是一门具有很强实用性、实践技术较强的学科,会计电算化这一门课是当今会计教学中的一门核心课程,它是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和会计学理论的结合,因而,这一门课的学习很强调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侧重的是职业技能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教学目标应突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应用性。从这个角度来看,会计电算化作为目前我国中等职业学校会计专业和其他相关专门的一门实践性课程,其任务应是培养学生掌握会计电算化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实践技能。这是因为这一方面的原因,中等职业学校会计电算化教学改革具有其本身不同于别的课程改革的难题。
一方面,会计电算化教学改革涉及到的相关课程较多,其涵盖的专业知识有会计知识、计算机知识、财务管理知识等。所以,很多时候这一门课通常只能放在课程设计的最后一个学期或相关课程开设完毕之后才能够开设会计电算化。这也使得大多数老师在授课的过程中不得不采取边复习结合前面内容边授课的方式,如果学生基础比较薄弱时,很多时候老师的教学就会很被动。
另一方面,信息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会计电算化面临着越来越快的技术更新和操作系统更新,传统职业学校里面的电算化教学模式已经越来越突显出局限性了。例如,当前很多老师授课的方式还是采用面授的讲课式,而不是上机型的实践指导方式,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机械式的操作规则,这种教学效果可想而知。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今后学校的教学形式将主要应用校园网和互联网的方式,中等职业学校的电算化也应该积极适应这种变化,广泛地开展网络教学。
二、中等职业学校会计电算化教学改革中碰到的问题
1.教学设备投入不足,教学手段比较单一
前面提到会计电算化是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的一门学科,因而,可以说计算机设备的投入和使用是中等职业学校开展会计电算化教学的基本要求。而当前我国很多的中等职业学校在会计电算化教学方面的设备投入严重不足,很多时候老师使用的教学工作还只是PPT或者“黑板+粉笔”等比较机械式的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效果是可想而知的。此外,由于受到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我们很多职业学校的老师还是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式,上课时只是教师一个人在讲台上讲课,很多学生也只是被动地去背诵那些会计电算化的操作条例和步骤,这种会计电算化的教学方式培养出来的人只能是“知识型”人才,而不可能是复合型的“应用型”人才,这个中等职业学校教育的教学目标是完全相背离的。
2.中等职业学校目前的教学定位不够明确
当今社会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因而企业对于所招聘毕业生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会计专业的毕业生更是如此。职业学校毕业的学生不仅要求要懂得普通的会计记账、算账和报账,而且毕业生还应该具有极高的综合素质,能用所学会计知识解决企业的现实问题。因此,教学定位依据主要是社会岗位的现实需求,并随着岗位需求的变化而变化。所以,中等职业学校会计电算化的教学目标应该倾向于定位在培养学生对会计软件的操作应用能力上。然而,我们发现很多中等职业学校的毕业生缺乏会计电算化系统的整体思维能力和系统维护能力,很多学生对于计算机软件的操作能力也不是很精通,适应能力不够。
3.职业学校会计电算化的教师质量有待改善
会计电算化作为财经类学生的一门重要学科,除了其重要的应用性以外,会计电算化自身还具有比较明显的特点,即会计电算化不仅要求教授这门课的老师具备会计理论与方法,还要求教师懂得一些计算机技术。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发现这两者很难兼得,有些老师对会计学知识很精通,而对会计软件发展中所涉及到计算机技术心有余而力不足;另外一部分人则相反,对会计电算化中涉及到的会计学专业知识不懂。这两者无论缺少哪一个方面都将直接影响目前以及今后我们职业中等学校的教学质量提高。
4.实践教学环节比较单一,系统性较差
目前,我国很多中等职业学校的大部分学生在课程学习中主要还是以理论学习和简单的上机操作为主。实践性操作环节的学习基本上没有,即使有的话,大部分学校也只是简单上上操作上机课或者组织相关认证考试,很少有学校开设实践性的案例分析课和社会调查课。此外,学校在相关课程的安排上也缺乏系统性的考虑。例如,《财务管理》和《管理会计》这两门课程的内容相似性较大,有些内容重复较多,然而教师在上课时没有侧重,这样不仅加大了教师的工作量,连学生上课也会比较累、把握不住重点,甚至产生厌学情绪。学校在课程设计的缺乏系统性间接上导致了中等职业学校很多学生毕业以后,虽然很多人拿到了毕业证书,但是实际操作上很难具备相关的专业技能。
三、进一步完善中等职业学校会计电算化教学改革的对策建议
1.重视教学设备投入的质量和效益,加强教师教学手段的培养
会计学事实上是一门实践性和应用性都很强的学科,和计算机技术相结合的会计电算化学科更是如此,所以,中等职业学校不仅要重视学校教师的质量,更要充分意识到教学设备投入的质量和效益,注意加强学生的实践操作环节培训,提高其直接应用知识的能力和动手实践的能力。此外,在教学方法上,相关教师也要注意选择和采用区别于其他学科的教学方法。例如,教师可以选择演示法、实验操作法、案例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式,或者是几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可能的情况下,教师要充分利用多媒体等演示设备现场操作演示,要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活跃课堂教学秩序,充分提高上课学生的学习兴趣。
2.中等职业学校应重新定位会计电算化的教学目标,建立与职业培养目标相适应的课程体系
针对以上第二点问题,中等职业学校应该将教学目标重新定位为,以电算化信息系统操作能力为基础,以系统管理能力和日常维护能力为主导,以学生自学能力为核心的会计电算化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目标。要强调和重点提高学生的电算化操作能力、实践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意识等各方面综合素质。所以,职业学校教学部门在制定课程体系时,要充分做好课程的分析设计工作,协调好理论与实践的关系,使有重复内容的课程实行合并,将财务会计的各门专业课程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同时,做好相关课程的教学评估工作,将课程开设中存在的问题积极加以解决,尽量将学校课程体系和学生今后的职业实践能力兼顾结合起来。
3.提高会计电算化这门课老师的教学能力,强化其教学的综合素质
由于特殊的教学需要,教授会计电算化的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应该具备计算机和会计专业知识等两个方面的知识,如果要教授好这一门课的话,更是要精通这两门课程的内容。所以,从提高教学效益上来说,一方面,老师要认真做好备课工作,自己应首先上机反复操作课程内容,随时记录操作中学生可能遇到的问题,想好相关的解决方案。另一方面,学校要给老师安排各种进修的机会,允许老师通过校外会计兼职或者其他途径到企业中亲身体验一些会计实务操作。总之,职业学校方面要创造各种环境以提高会计电算化这门课老师的实践教学能力,强化其教学的综合素质。
4.强化中等职业学校会计电算化专业课程的实践系统性合理设计
针对职业学校会计电算化专业课程缺乏实践系统性等问题,今后校方应该更加注重会计电算化等课程的系统性合理设计。主要可以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方面,学校在课程设计上应该积极创新灵活有效的教学方法如案例法、社会调查法等。通过这些方法的应用可以使学生在学习和掌握一定的会计电算化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让学生把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会计电算化的“模拟现实中去”。通过适当灵活教学方法的采用可以从根本上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和积极的学习态度,提高其应用会计电算化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另一方面,职业学校在课程的设计上也要注意阶段性和综合性的区分,课程设计要讲究系统性。一般来说,学生在前一时期的阶段性环节上主要完成的是单元课程和基本理论课程的学习,主要课程学习比如成本会计、会计学原理、管理会计、中级财务会计等,这一阶段主要侧重于学生单项操作技能的学习。接下来,高年级学生完成前面知识的积累以后,学校的课程设计就要倾向于综合性知识课程的设计,可能的话学校应该和企业建立长期的校企合作关系,每年学校安排一定的毕业生到企业中实习操作,真正接触一些实践问题,尽量通过实践性操作让学生了解一个完整企业会计结算期内整个经济事务的一般规律和实务操作流程。同时,可以培养学生的问题思考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总之,随着我国会计电算化事业的快速发展,中等职业学校等技能型技术培养院校强化会计电算化教学的趋势已经是迫在眉睫了。相信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以及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软硬件设备的不断完善,会计电算化的人才培养、会计电算化的教师质量、会计电算化的课程设计必将得到进一步完善。
参考文献:
[1] 赵海燕.浅谈中等职业学校会计电算化的教学改革[J].会计之友,2008(5).
[2] 林晓丹.职业学校会计电算化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革策略[J].广东科技,2008(7).
[3] 张福蕊.对职业学校会计电算化教学的思考[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2008(8).
[4] 蓝伟英.浅谈中等职业学校会计电算化实践性教学[J].科学教育家,2007(12).
(作者单位:江苏省灌南县教育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