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铺垫”

2009-08-31 08:17
作文周刊·小学四年级版 2009年41期
关键词:茅屋铺垫神态

什么是铺垫呢?先来听一个故事:

我们一群人进山去玩。来到一间茅屋前,看见一位老人正在伤心地哭泣。老人一大把年纪了,什么事让他这么伤心呢?我们上前关切地问他,过了好一阵,老人才说了一句:“我爸爸打我了。”我们正大为惊讶,又一位老人从茅屋里走了出来。看他满脸怒气,就知道是刚才打了儿子的那位父亲了。于是,我们上前轻声地问道:“老爷爷,你为什么要打他呢?”老人余怒未消,粗声粗气地说:“他和爷爷顶嘴。”我们一听,赶忙进屋去看那位爷爷。

故事里有三位老人。如果不对老人的外貌和神态作一番描写,故事就缺少了情趣;如果要对每一位老人都作一番描写,不仅很困难,还出力不讨好。那么,该描写哪一位老人呢?显然是挨了打在哭泣的老人。因为他是三位老人中最年轻的,描写了他的外貌和神态,就可以激发读者去想象:他都这么一副老态了,真不知他的爸爸和爷爷又该是怎样的老人了!

博士丁的话:

上述这种写作手法就叫“铺垫”。我们的意图是写这个人或这件事,但是我们先用一笔去写别的人或别的事,从正面或反面为我们想要写的人或事作烘托或陪衬,效果会更好。小朋友注意到没有,《三国演义》中,先是充分展示徐庶的才干,然后再由他向刘备推荐诸葛亮,这其实是在为诸葛亮的出场作铺垫。这样写,既节省笔墨,又有趣味。

【王昌铭/供稿】

猜你喜欢
茅屋铺垫神态
茅屋天籁
神态描写有妙用
我的年度汉字
——宅
出 气
神态中流露出的“较量”
下雪了
茅屋
茅屋
写给一群羊
引导学生做好阅读理解题的铺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