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州岛的中国风情

2009-08-31 07:45
海外文摘 2009年7期
关键词:徐福翰林济州岛

谷 强

济州岛,韩国的旅游胜地,区划为韩国的特别自治道,对中国公民相当友好,中国公民去该岛旅游可免予签证。

我们的旅游团踏上济州岛,年轻的韩国导游用熟练的汉语给我们讲述了一个传说:秦始皇统一六国称帝后,令徐福前往遥远东海中的神山寻找长生不老草。徐福率童男童女各500人远航来到现今的济州岛,登上现今的汉拿山(海拔1950米),眺望四方,只见碧波海浪无边无际,山峰直插蓝天,缕缕云雾缭绕,仙山到也。找到仙草“岩高兰”后,徐福率众人下山来到一渡口,但此时他劳累过度且风寒病重,再也不能上船经受海上的颠簸,只留下向西归家的话后便与世长辞。自此,那个渡口就叫西归浦。西归浦渡口至今还在,而且已发展成现在的西归浦市。

我向导游提出,在中国只有徐福率童男童女滞留扶桑(日本)一说,两者岂不矛盾?他说,孰真孰假,或许全只是传说,待历史学家去考证吧。传说归传说,但以后的2000多年间,由西归浦港出发,驾船向西与中国交往却为世代济州岛人乐此不疲。西归浦市有翰林邑。相传中国大唐盛世时,西归浦有一崔姓人氏,自幼饱读汉文化的四书五经。他20岁那年,西渡跨海到京城长安,以辽东籍参加科举考试中进士,不久朝廷授他翰林官职。他晚年衣锦还乡,大兴土木置造宅第,宅第的外观结构完全是中国风格:高墙深院,三进深,有大院、中堂、正室、厢房、偏屋,还有后花园。当然,他不会忘记在两扇大红门前置立两头石狮子,以显示官宦的威严和气派。后人称他的宅第为翰林邑。当年翰林邑曾是济州岛,乃至整个高丽半岛上文人墨客慕名造访之地,吟诗作画,纵论天下,好不热闹。1000多年过去了,沧桑巨变,但该地名至今存在于济州岛的地图上。

济州岛不大,东西走向73公里,南北距离43公里,济州市是该岛的首府。繁华市区的中央路上已有现代化的地下商业街,但济州岛人想购买日常生活用品时仍乐于进“土里土气”的“五日场”。那是传统的集市,商品价低实用,每月2日至7日在济州市,4日至9日在西归浦市举行。届时,四面八方的济州岛人汇集而来,集市上人头攒动、人声鼎沸,场景与中国北方农村的“赶集”、南方农村的“赶庙会”相似,可能这也源自中国传统的商业文化。

旅游大巴士沿汉拿山下高等级公路缓缓行驶。我发现,山麓处有少量依山开凿的洞穴,拱形的门洞,木格窗户,洞里有炕铺。洞穴有一定的进深,但采光尚可,因为洞顶光滑,且由外向里呈坡形,有利于户外日光散射进去。我觉得,此类古朴的民居与中国黄土高原上的窑洞十分相似,也许民居里的先民就来自于那里。当然,现在这类民居已不住人,成了历史遗迹,供有兴趣的旅游者参观。济州岛上土生土长的韩国导游颇为自豪地说,古朴民居里有古朴民风。多少个世纪过去了,岛上仍是路不拾遗,无乞丐、无小偷、更无凶杀事件。家家户户的院落入口敞开,居民不用安装门,这也许走遍世界各地也难以寻觅。如此安详之地若参与评比非物质类世界文化遗产,定能胜出。济州岛人用最原始、最简单的符号传递有关造访的信息。每户宅前有两根柱石,分别钻上3、4个洞并搭上木棍,叫“丁囊”。搭上3根木棍时,表示主人已出远门;搭上2根时,表示主人外出但当天能回来;搭上1根时,表示主人离开不远,如要会见主人请稍等;没搭上木棍,两根柱石上的洞皆空时,表示主人在家。这种古朴纯真的告示方法映现出世外桃源的境界,让人感受到济州岛的纯净。韩国人称济州岛为“神的休憩处”。听完他的介绍,我似信非信。我提出,从釜山港搭船驶往济州岛时有人曾叮嘱过,登上岛后请游客保管好自己的物品,特别是在逛集市时,以防盗贼。韩国小伙子忙说:“那绝不是我们济州岛人干的。你们如不信,可到警察厅去问问。”看他那较真的样子,我笑了。

傍晚,在热情的导游陪同下,我们还登上租来的仿古渔船,扬帆划桨驶离海岸垂钓,收获颇丰。接着,我们将活鱼开膛破肚、剔刺去骨、劈下鱼肉,蘸芥末辣酱下肚。在皎洁的月光下,乘着摇荡的渔船,听波涛声声,喝济州青酒,谈天说地,岂不快哉。导游竟还吟起李白、杜甫的诗句,我不由地惊叹他对中国文化的精湛造诣。

猜你喜欢
徐福翰林济州岛
来的都是客
连云港徐福研究现状暨发展应对之策分析
当国歌响起
“冻人”
济州岛拟向游客收环境税
连云港徐福文化资源研究
济州岛没有疫情,只有美好
孤独的骆驼
翰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