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在学术期刊编辑中的应用

2009-08-31 02:13王绍林
文教资料 2009年18期
关键词:编辑出版办刊学术期刊

王绍林

摘要:本文首先介绍了在信息时代大发展的今天,信息化对于学术期刊编辑工作的重要意义;然后论述了信息技术给学术期刊编辑方式带来的巨大革新及其在编辑流程中的具体应用;最后展望了学术期刊编辑出版模式未来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信息化学术期刊编辑

一、信息化与学术期刊

1、什么是信息化?

信息化是指培育、发展以智能化工具为代表的新的生产力并使之造福于社会的历史过程。智能化工具又称信息化的生产工具。它一般必须具备信息获取、信息传递、信息处理、信息再生、信息利用的功能。与智能化工具相适应的生产力,称为信息化生产力。根据最新公布的2006-2020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信息化是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开发利用信息资源,促进信息交流和知识共享,提高经济增长质量,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转型的历史进程。在信息化革命的大趋势下,学术期刊编辑工作面临着如何适应互联网信息传播的巨大挑战和机遇。

2、学术期刊的特点和编辑工作重心

学术期刊刊发的文献以学术论文为主,而非学术期刊刊发的文献则以文件、报道、讲话、体会、知识等只能作为学术研究的资料而不是论文的文章为主。所以,学术期刊具有科学性。思想性和先进性的特点,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要研究重大现实问题,在实践中推动理论创新。因此,信息的广泛筛选、学术选题的策划、组稿和审稿、稿件的质量管理、资源的共享服务是学术期刊编辑工作中的核心环节。

3、信息化对于学术期刊编辑出版的意义

在信息时代的今天,信息传播形式的革命为处在信息传播源头的学术期刊的编辑们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也提出了新的挑战。一方面,稿件的来源更加丰富,作者的范围更加广泛,文章的观点和见解更为多样,藉此学术期刊的质量可望大大提升:另一方面,在计算机和网络的辅助下。原先许多消耗编辑大量精力的事务性工作都变得简化而轻松。编辑流程中的稿件跟踪、编辑加工、排版、校对等环节都从手工劳动转变成计算机化运作,使编辑们能把更多的精力放到学术期刊编辑工作的核心环节上,从而为学术期刊提供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二、信息化在学术期刊编辑实践中的具体应用

1、熟练运用信息工具。促进办刊理念的创新。提高信息采集能力。

作为期编辑工作者,必须在观念上树立网络化和全球化的意识。善于利用网络和计算机技术发挥信息资源的优势。要冲破陈旧的观念,有全局和世界眼光,通过互联网把触角伸得更广,从而促进办刊理念和内容的创新,提高期刊的认可度和知名度。

(1)办刊理念的创新

要办好一个期刊,对期刊办刊理念的定位和选题策划非常重要,而对于学术期刊编辑来说,必须具有更高的敏感性和预见性,以及正确评估论文的创新性及实用价值的能力。这就要求编辑必须不断学习,时刻关注最新的学术动态,了解相关学科的学术进展和科研动向。利用互联网上的丰富的资源,查阅所需信息尤其是学术信息,不断开阔视野。从而根据选题的范围加以选择和利用,促进期刊整体品质的提升。而这些要求,都是建立在信息采集能力提高的基础之上。

(2)信息采集能力的提高

如何提高信息采集能力?首先,要在浩如烟海的信息资源中高效采集信息,期刊编辑首先应熟悉网络工具和掌握网络信息采集技术。包括email、搜索引擎如百度和谷歌、学术期刊数据库等,使用一些检索技巧和方法,对所需信息进行精确定位,提高检索效率,用最短的时间检索到所需信息。其次,要明确信息采集的主要方向,提高采集的效率。要重点采集以下目标:a国家和省部委下达的重要基础性应用性或高科技研究课题b,学科的学术带头人;c,国内外著名的同类期刊和出版物的信息;d国内外文献数据库e,有关出版后的反馈信息。第三,要有针对性地建立起编辑自己的资料库。及时对采集到的信息进行筛选、梳理,并关联到编辑工作实践中,对期刊办刊理念和选题的创新、稿件审查和价值评估起到应有的辅助作用。

2、借助信息技术发展。促进编辑流程和工作方式的革新。

(1)编辑流程的革新

传统的编辑流程是:作者通过邮局将稿件寄到编辑部,编辑部收稿后先手工登记,再将稿件送至专家评审,专家评审后将评审意见反馈到编辑部,编辑部再将意见反馈给作者,这些工作流程大多数都是通过邮寄信函方式完成。编辑部组稿编辑完毕后再派遣人员到印刷厂排版、打印。稿件排版完毕后,再将其返回编辑部校对,直至最后定稿印刷。费时费力,查询不便,沟通不畅,反应滞后,编辑的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消耗在低效的稿件流转中。

而借助信息技术,编辑流程可以简化为:作者通过电子邮件传递稿件至编辑部,编辑部把稿件收入稿库,同时完成稿件登记和初编。之后审稿专家通过网络进入稿件审核系统,网上审核稿件小样,审核的结果在第一时间通过电子邮件平台或短信平台反馈给作者,作者修改符合要求后,编辑通过网上编辑系统进行细编。随后,电子文档进入排版系统,经排版校对后,生成稿件大样,再经作者确认后定稿,印刷。通过计算机网络,可以把互相分开的编辑流程变成互相协同作业的“生产线”,将投稿、审稿、编辑、校对融为一体,这样极大地提高了编辑效率,减少了中间环节,大大降低录、排、校的出错率,缩短稿件编排时间周期。

(2)编辑工作方式的革新

有了计算机、网络和数据库系统的支持,编辑的工作方式不再是传统的“剪刀加浆糊”,而是升级为以网络为纽带,以数据库为工作界面,以作者、审稿专家为依托,以稿件编校为中心,以稿件学术价值为生命的高效的平台。该平台主要包括三个主系统和相关予系统:

a,投稿系统。包括“作者库”和“稿件登记”2个子系统。分别包括作者信息、来稿时间、稿件类别、稿件状态、预计刊期、样刊发放、稿酬统计等数据。

b,审稿系统。包括“专家库”和“稿件审核”2个子系统。分别包括专家信息、初审状态,稿件评价、处理要求、稿件更新等数据。

c,编排系统。包括“编辑”、“校对”和“排版”3个子系统。分别包括稿件所属栏目、优先级、目次、校对状态、校对明细、排版状态、印刷状态、归档状态等数据。

此外,整个编辑出版系统平台中还包括“印刷系统”。它衔接了“编辑系统”和“发行系统”。在此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3大主系统不是决然独立,它们通过编辑系统主平台相互关联又通过前台程序对外共享。比如,“稿件跟踪与查询”就贯穿了整个系统。一方面,编辑在任何时间点都可以通过“稿件编号”(“投稿系统”自动为稿件分配的唯一的编号)查询到该稿当前所处的状态和详情,也可进一步对作者投稿和专家审稿、稿酬发放等信息进行汇总统计。此外,通过开放网站自助查询服务,作者可以非常便捷地通过互联网查询到稿件状态(同样通过反馈给作者的“论文编号”来查询),甚至可以视作者级别和稿件的重要程度自动设定权限和密码,让作者可以直接看到稿件编校详情和存在的问题。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编辑的低效劳动和重复劳动(比如,减少对作者查询的不断响应、减少稿件往返修改时的重复说明和传递)。

也正因为它们的相互关联,才得以把整个编辑工作集中到同一个工作平台上,从而导致编辑方式的革新。编辑从来稿登记开始,只要坐在电脑前,登录到编辑系统,拿鼠标点点,计算机数据库便牢牢“记住”稿件与各系统的关系,把编辑从大量琐碎、烦杂的事务性工作解放出来,省去了大量花在写信封、粘邮票、跑邮局、打电话的时间,从而打破了时间、空间的限制,使编辑能把精力投入到选题策划和稿件编校中去。不但节约了纸张、邮资、话费等办公费用,基本实现了无纸化办公,而且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缩短了期刊编辑的周期,提升了稿件的质量和期刊的学术知名度。从而形成学术期刊新的办刊特色,创造和构筑其自身新的核心竞争力。

三、结语

通过信息技术的辅助,学术期刊的编辑出版工作已经迈上新台阶。但在网络时代的大背景下,学术期刊的编辑出版模式仍有相当大的发展空间。相信在不久的将来,网络将不仅仅是辅助手段,而更是目标。未来信息的进一步整合和共享,将会为学术期刊提供网络集约化编辑出版的新方向。编辑模式将从目前同类学术期刊编辑部仅在作者资源、专家资源、学术主题、出版成果等小范围内的共享资源,逐步过度到共享编辑数据库平台,利用统一的网络平台独自运作又互联整合的新模式,最终达到网络集约化编辑出版的目标。虽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是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信息化的进一步发展中,这种编辑出版模式将离我们越来越近,学术期刊办刊质量和办刊水平也将会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参考文献:

[1]《贵州农业科学》编辑部,第4届全国核心期刊与期刊国际化、网络化研讨会在陕西召开,贵州农业科学,2006,(34)

[2]陈家顺,从信息数字化看学术期刊编辑理念的更新与传承,湖北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4)

[3]张秀军,现代信息科学方法与编辑出版,临沂师范学院学报,2008,(6)

[4]唐是星,把握信息化机遇创新期刊编辑工作,中共乌鲁木齐市委党校学报,2008,(4)

猜你喜欢
编辑出版办刊学术期刊
《粮油食品科技》办刊理念视觉表达
学术期刊引证指标
学术期刊引证指标
编辑出版本科教育的四大难点与对策
人文精神在科技期刊编辑出版中的体现及构建
论蒙古语内部期刊办刊难题及解决方法
河海大学学术期刊创办百年
编辑出版专业人才的培养路径
坚持开门办刊,讲好行业故事
虚假学术期刊累及一线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