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传统节日文化现代价值的思考

2009-08-31 06:46
文学教育 2009年8期
关键词:习俗传统节日民俗文化

卢 晨

最近几年,弘扬传统节日的呼声很高,但是和“圣诞节”这样的洋节相比,传统节日在现代化进程中的处境仍然尴尬。有很多人认为是假日安排和传统节日割裂造成的。因此国家法定节假日调整方案的公布,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而最引人注目的是实行七年的五一黄金周休假将被取消,取而代之的是具有浓厚民俗文化气息的除夕﹑清明﹑端午﹑中秋这四个传统节日将升格为法定全民休假日。这次传统节日的回归,对中国民俗的保护和传承具有积极的作用。

一.传统节日的民俗内涵

节日是民俗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而传统节日更是民族文化的时间传承和表现形式,它承载着深刻的历史文化内涵,是民众精神信仰、审美情趣与伦理关系的集中展示与传承的文化空间,因此它也具有深刻的民俗内涵。

1.反映了浓厚的伦理和亲情观念

中华民族是一个重视伦理和亲情的民族,而中国的传统节日就为加强血缘亲族的联系,巩固家庭成员的亲属观念提供了机会。传统节日的诸多礼俗,深刻的反映出这一点。以清明节和中秋节为例,清明节充分反映了中国人民的家族情怀。祭祖扫墓是清明节俗的中心,以此来表达对祖先的孝思。一到清明节,人们就忙着上坟祭扫,来寄托对死者的哀思及怀念。并且民间也有一套自发形成的习俗压力,“清明不祭祖,死了变猪狗”的俗谚,正是对不履行祭祖义务的人的告诫。清明祭祖在中国传统宗法社会里是十分重要的,哪怕是在现代社会里也是不能等闲视之的。对于中秋节而言,团圆是中秋节俗的中心意义。主要是由于中国人有很强的家族伦理观念,重视血亲联系,形成了和睦团圆的民俗心理,因此人们由天上的月圆联想到人间的团圆,故中秋节又被视为“团圆节”。

2.体现了强烈的社会集体意识

传统节日,最先起源于民众之中,经过约定俗成,演变为一种社会习惯而逐步传承下来。因而传统节日是具有一定社会意义的活动,是社群活动的主要形式。传统节日中的许多民间传统活动可以反映出来。以春节和端午节为例,春节中的民间传统活动是十分丰富的,有舞龙、舞狮、划旱船以及各种庙会等等,这种社群活动是非常热闹的,是民众集体娱乐狂欢的日子。而中国传统节日规模较大的社群活动是端午节的龙舟竞渡。这一类竞技活动是整合社会意识最明显的传统节日习俗。节日习俗的趣味性以及节日竞赛活动的配合协作,又提高了群体的内聚性,进一步强化了社群集体意识。

3.积淀了丰富的民俗文化

我国的传统节日经过代代传承沿袭下来,积淀了丰富的民俗文化知识,主要表现在历法、节气文化和年节习俗文化上。我国的传统节日,是农业文明的伴生物。与春种、夏锄、秋收、冬藏的生产性节律相应,因此人们对于依据历法、气候而制定的各个节日记忆十分深刻。这种循环往复的传统节日便积淀了深厚的历法和节气文化。而年节习俗也是经过传承而保留下来的一种仪式或纪念活动。每个传统节日都有独特的习俗,这些习俗鲜明地表现出传统节日的个性。如春节的扫尘、守岁、贴春联、挂年画、吃团年饭等习俗,构成了春节的文化要素。在这有规律的传统节日中,这些节日习俗中所内含的价值观念、道德观念以及审美情趣逐渐积淀下来而形成一种民俗文化。

二.传统节日回归的原因

在当今社会全球化浪潮的影响下,中国社会也正经历着巨大的历史变迁,民族文化传统正经受着前所未有的洗礼和考验。作为民族文化载体的传统节日,受到了“圣诞节”、“情人节”等洋节的巨大冲击。在这种背景下,国家法定节假日调整方案的公布,将除夕、清明节、端午节和中秋节这四大传统节日列为法定假日。探究其原因,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传统节日有助于传承民族文化,加强民族记忆

我国的传统节日是在长期的民族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它是民族文化传统传承的重要载体。然而在全球一体化的今天,人们对外来文化的态度也更加宽容,尤其是年轻人对于西洋节日的追捧,使我国的传统文化受到了一定的冲击。因此,传统节日的回归,可以使人们通过各种节俗活动,在耳濡目染中自觉理解、接受民俗传统,实现传统文化的传递与继承。例如清明节祭祖扫墓民俗仪式展现中国人民的血亲观念和尊亲意识;中秋节的赏月祭月的民俗仪式则传达了敬奉自然、祈求家族团圆、珍惜生命与情感的观念。而这些传统节日习俗背后所蕴含的深层文化精神是现代节日所不具备的,所以将传统节日定为法定假日有利于弘扬和传承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发掘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增强民族的认同感和凝聚力。

2.传统节日有助于民众的身心调节和精神调剂

从节期的选择上来看,中国的传统节日一般在季节的转换时节,这一时节人们会因为气候等自然因素的变化而身体不适,造成一定的精神困扰。而人们通过节日的庆祝娱乐来调整情绪,鼓舞精神,并且通过这些民俗活动来发泄与平衡人们内在的情绪。传统节日适应人们定期调整的需要,通过节日民俗活动进行调剂与休闲,为下一阶段的生产生活积蓄心理能量。因此,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和除夕这四个民俗节日变成法定假日,在假期的安排上,刚好是分布在春夏秋冬四个阶段,会更有利于民众的身心调节。

三.传统节日回归的价值与意义

中国传统节日在历史长河里,千百年来延绵不绝的传承,其庞大深厚的体系,都是一种强大不容忽视的存在。从正月到腊月,每个月都有节日,循环往复,这些节日都包含着丰富的内容。其内容可以分为有形和无形两个方面。所谓有形的内容是指直接构成传统节日的娱乐、饮食等一系列民俗活动;而无形的则是指传统节日所承载的民族文化、民族精神和民族情感。这两方面内容同时并存,共同构成了完整意义的传统节日。因此传统节日的回归,不论是有形内容还是无形内容都会对国家民族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和重要的意义。

1.传统节日回归对于增强民族凝聚力具有重要价值和意义

一个强大的民族必须具有强大的民族凝聚力,其形成与发展,离不开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坚定的民族认同感。传统节日的无形内容所承载的民族文化、民族精神和民族情感,对于激发民族自豪感和促进民族认同感有着不容忽视的影响。以清明节和中秋节为例来说,清明节既是人民祭奠祖先、缅怀先人的宗亲节日,又是一个远足踏青、亲近自然的春季仪式,是中华儿女共同认祖归宗的重要节日,是一条维系海内外华人思想情感的文化纽带。中秋节,人们将月圆与团圆联系起来,亲友团聚成为中秋节最重要的主题,象征团圆的月饼则是中秋节最重要的礼品。因此清明、端午、中秋这些节日具有丰富文化内涵和民俗活动的全民性节日的回归,有利于我们确认自己的文化身份,增强我们的民族凝聚力。

2.传统节日回归对于中国节俗的保护和传承有深远的意义

目前,一些具有深厚文化价值与民俗活动的传统节日,由于缺少假日的支撑,民俗活动受限,因此传统节日被定为法定假日有利于节俗活动的开展,从而将其保护和传承下来。在全国不少地方,清明扫墓是一项重要的民俗活动,通过祭祖扫墓民俗仪式展现中国人民的血亲观念和尊亲意识,但由于没有法定节假日,这项习俗受到影响。如果不注意保护和传承的话,这项民俗活动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失。除此之外,在荆楚之地,端午竞渡是一项重要的民俗活动,但是由于端午节并非假日,对它关注的人越来越少,尤其是年青的一代根本不了解这些节日的文化内涵及价值,长此以往,这些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民俗活动将会消失殆尽。所以社会必须保障这些有价值的节俗不会因为时间限制而受到影响,社会管理必须为节俗发展留下空间,现在,提出这些传统节日要放假,不仅是应该的而且是必须的。

综上所述,恢复清明、端午、中秋这些传统节日,是继承文化传统的大事,也是传统教育的大事,可以让人们在日常民俗活动中接受文化传统。它能够让全社会一起参与价值认同的构建,营造健康和谐的文化环境。由此可见,此次民族传统节日的大回归,将是彰显民族文化价值,强化民族文化记忆,延续民俗文化遗产,推动民族文化和谐的一项盛举!

参考文献:

1.林继富 王丹.解释民俗学.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2.钟敬文.民俗学概论.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8。

3.萧放.岁时—传统中国民众的时间生活.北京:中华书局,2002。

4.常建华.岁时节日里的中国. 北京:中华书局,2006。

5.范勇 张建世.中国年节文化.海口:三环出版社,1990。

6.顾军,苑利.文化遗产报告—世界文化遗产保护运动的理论与实践.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

卢晨,女,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中国民间文学07级硕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习俗传统节日民俗文化
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
还有哪些传统节日呢?
提高民俗文化意识,延续民俗文化
地方民俗文化的传承
传统节日礼
探析伏牛山文化圈特色民俗文化传承创新中的存在问题与解决对策
浅议河北民俗文化档案资源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