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电视散文的画面与音响

2009-08-31 06:46臧秉武
文学教育 2009年8期
关键词:意境散文主体

电视散文产生初期,受到很多赞誉。许多人认为它为文学散文提供了新的阅读方式,张扬了散文的美学特征,强化了散文的意境美和抒情性,使散文更具魅力。电视散文为散文这一古老的文体带来了生机与活力。在电视散文的诸要素中,画面与音响是其与文字散文相比最显著的两个特点。那么如何看待这两个方面呢?

与文字散文相比,电视散文最大的特点是通过直接呈献给观众的电视画面,极大地展示了散文的意境之美。文学是语言艺术,散文是文学体载中的一种,它是通过文字媒介诉诸读者。文字的符号意义是文字的特性,也是它的局限性。与视听符号相比较,语言永远是苍白的、抽象的。因此,文字散文的审美对象是“看不见、听不着的”。它只能依靠审美主体的主观意识,对审美对象进行审美体验。它为审美主体提供的想象空间是宽泛的,无物质依托的,甚至是无指向性的。读者文化背景的不同,文学素养的高低,审美取向的差异造成了对审美对象的审美不一致。而电视散文是以电视屏幕的观赏来实现散文抒情写意的电视文学样式,电视画面是其主要的表现手段。电视散文把美好的境界直接呈现在观众面前,使观众能从散文中获得美的享受。电视画面的直观性使散文意境美的特征得到强化。在电视散文《第十一位》中,当孩子们跪在山坡上一起朗诵着诗歌,恳求老师留下的画面呈现在我们面前时,那种冲击力是巨大的,是文字散文所体现不出来的;朱自清的散文《背影》中写老父亲买橘子一段可谓经典,但文字所表现的意境,仍然不如用电视画面真实的再现那段场景更具魅力。

电视散文与文字散文还有一个不同的特点就是电视声音的介入。电视声音的介人则有利于增强散文的抒情性,提高散文的感染力。它也有助于电视散文内涵的表达,从而使作品更加完美。音乐和文字、画面一起共同强化着情感的表达。电视散文的制作者只要选择了适合作品情感、风格和节奏的音乐,就会大大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在电视散文《毕业了》中,选择被广大青年学子熟知的《爱的代价》、《朋友》、《睡在我上铺的兄弟》、《阳光总在风雨后》等歌曲来传达毕业生对校园的生活的留恋和对未来生活的憧憬。电视散文《长调》中,低沉的马头琴声贯穿其中,展示着草原民族的赤诚情怀,极大地表现了作品的感染力。

电视散文画面和音响,的确为开拓散文的意境,增强散文的抒情效果有很大的帮助。但任何事物都有两个方面,从另一个角度来看,画面和音响,又为电视散文带来了一定的局限性。1999年第二届全国电视诗歌散文展播的结束语中,有这样一句话:“文学语言和电视语言各自的优势又是各自的局限”。的确如此,尽管电视散文比其他所有的电视节目样式都更具有其文学性,但文学电视节目毕竟是对文学作品的电视化改造,那么它必然要损失一些文学自身的优势。电视散文在为传统散文注人生机与活力的同时,也具有电视这种表现形式与生俱来的缺憾,这缺憾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电视散文与文字散文相比,抑制了人们的审美想象,电视画面的直观性会使散文所描绘的形象表现得太实,从而消解了文学的语言文字的想象功能。文学用抽象的文字诉诸人的想象,从而实现其内容的传达。对文字散文的审美体验主要依赖审美主体独自完成的。所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甚至作者未必所以然,读者未必不所以然。这正是文字的魅力所在。电视散文是编导摄像们对散文文本的二次创作,带有较强的个人感情色彩,我们观众所看到的是编导摄像们对散文文本的理解,而不是对原创散文的理解。编导者们完全可以利用一切电视手段,先入为主的提示和诱导审美主体,为审美主体提供一种想象的前提或者范围,从而使不同的审美主体产生相同或相近的审美感受。这种感受与原著所抒发的情感吻合,观众是无所知的,这显然对从不同角度理解散文文本是有影响的。

同样,电视散文虽能有力地感染观众,但先入为主会的解说也使欣赏水平较高的观众觉得自己的感受力、理解力、能动性等受到限制。解说也是二次创作,他的知识水平的高低制约他对散文的认知与表达,而他的对散文的认知与表达水平的高低,又会影响着观众。某些解说会曲解甚至损坏散文的表达效果。

臧秉武,山东泰山学院教师教育学院副教授。

猜你喜欢
意境散文主体
论碳审计主体
磨课活动中多元主体需求的深度挖掘
我与风
2021年《俪人·西部散文选刊》精品奖(30名)
2021年《俪人·西部散文选刊》评论奖(10名)
何谓“主体间性”
生与死的尊严(散文)
春色满园
租赁房地产的多主体贝叶斯博弈研究
租赁房地产的多主体贝叶斯博弈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