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燕萍
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新课程对课程改革的实施者提出了全新的要求。作为教师培训机构,提供优质的教师培训,无论是对推动课程改革,还是促进青年教师的成长,意义都是深远的。那么,如何完善新课程教师培训机构职能,加强培训资源建设,制定行之有效的培训方案等一系列问题就将成为直接影响课程改革实施成败的重要工作。
一、 完善培训机构职能
教师培训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整合各有关部门和各方面的教育资源共同实施。但由于各地情况不同,特别是基层培训机构,可能面临的教育观念陈旧,教育管理的不和谐,培训者素质不高等问题都将严重阻碍教师继续教育工程的发展,使基层培训流于形式。因此,一个健全的培训机构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建议从两方面来考虑:
1.领导部门
课程改革的主力军是基层教师,教师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与当地政府从政策和人事上的支持是密切相关的。一方面,有关部门可以制定一系列激励政策,褒奖在基础教育改革中做出突出贡献的优秀教师,并从晋职、调资、聘任甚至住房、培训等方面提供相关优惠,以激起教师自我发展的愿望,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职能。另一方面,加大宣传力度,扩大教师教育教学的比较空间,使教师了解素质教育对教师群体的要求,在认识自己知识结构单一贫乏的同时,自觉步入教师继续教育的行列。当然,保证培训经费的投入,减轻教师负担,增加培训者外出受训的机会,也是推动课程改革健康发展的重要前提。
2.培训者
教师培训队伍应当是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它要求培训者自身具有一定的专业理论水平,并且时刻与国际教育研究的最新成果接轨,结合当前教师的实际状况,制定出合理的培训方案。同时,还要求培训者把师训与教研紧密结合,深入基层熟悉教材,了解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在与参训教师交流探讨的实践中思索,在思索中创新。另外,积极参加培训者培训,是更新与发展培训者知识结构的重要途径。培训者应有自觉学习和主动发展的愿望,以适应新课程改革对培训者提出的要求。
二、 加强培训资源建设
培训资源包括人力资源和经费资源。现阶段基层进修学校一方面存在培训人员整体素质不高,缺乏各科专业研究人才;另一方面学校没有足够的资金及时派送培训者参加相应的培训,致使培训者知识结构得不到及时的丰富和更新。学校培训设施也因经费不足而无法投入使用,如缺少多媒体电教室及专业技术人员,网络资源得不到开发。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人力及经费资源的匮乏,同大面积教师参训的矛盾日益突出,因此加强培训资源建设已迫在眉睫。那么,如何有效减缓这一矛盾呢?除了加大培训资金投入以外,整个培训队伍对培训者的吸纳就显得尤其重要,我们教育工作者应当本着对教育负责的态度,摒弃复杂的人事人际关系,放宽政策吸收有特点、有专长、有经验的优秀教师加入培训者队伍,遵循“竞争上岗,优胜劣汰”的原则,促使培训队伍时刻保持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另外,在经费不足的条件下,也可采取选送个别骨干教师外出培训,回校进行全员培训;或购置
一些专家讲座、研讨式培训光盘;请优秀教师交流教学课例等手段,以提高培训者的整体素质。
三、 制定行之有效的培训方案
参加培训的教师都是从事教育工作,具有一定文化程度、思辨能力和工作经验的专业人员。传统的做法是以灌输的形式注入,使被培训者获得现成答案,不但违背了新课程理念倡导的“平等参与”的原则,而且严重挫伤了教师参与培训的积极性。新课程改革中的教师培训正是通过全新的培训理念,唤起教师投身新课程的热情。我们不妨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尝试:
1.理论联系实际
在培训过程中,理论的阐释是一个难点。名目繁多的概念术语容易使培训陷入枯燥和乏味。基层教师在过去的教学过程中都或多或少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并存在一些困惑。培训者若能巧妙把“大道理”融进“小事件”中,用“新办法”解决“老难题”,用与之息息相关的教学环节激发教师的兴趣,则培训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培训课堂应为学员与培训者之间提供一个交流的平台,让每一位教师都可以畅所欲言,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采用有问题共同解决的互动方式,使理论的传授与教师遇到的实际问题紧密结合,才能充分体现新理论的实用价值。
2.交流与探索
这里的交流主要指培训后的交流,传统的培训课结束后,不再要求参训者进行反馈。事实上,参训者的反馈意见恰恰是检验培训效果的最佳途径。培训者不仅要积极征求参训者意见,还要主动深入教学一线,钻研教材,掌握学生认知规律,与基层教师共同探讨教材教法,集思广益,把新课程改革中遇到的问题、难题收集整理,从而制定下一步培训计划,使培训价值真正体现在实处。◆(作者单位:江西省德兴市教师进修学校)
□责任编辑:曾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