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院前急救流程探讨

2009-08-28 09:09刘国霞
中国医药导报 2009年20期
关键词:转运院前急救急性心肌梗死

刘国霞

[摘要] 目的:总结急性心肌梗死(心梗)院前急救经验,提高抢救成功率。方法:总结56例院前急性心梗的急救成员、分工、现场急救、转运过程、措施。结果:本组56例患者中,55例迅速送入医院急诊科;其中,治愈6例(10.7%),好转44例(78.6%),现场死亡1例(1.8%),入院后死亡5例(8.9%)。结论:专业有效、易记、规范的操作流程是广大急救医务人员保证急救质量的基础。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院前急救;转运;流程

[中图分类号] R542.2+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7210(2009)07(b)-166-02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一种严重的心血管疾病,是心性猝死的主要原因,占猝死的首位,也是院前急救中常见的急危重症。争分夺秒、及时有效的院前急救措施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存亡。现将我中心2007年8月~2008年8月院前救治的56例AMI病例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共56例,年龄36~84岁,平均66岁。男性34例(60.7%),女性22例(39.3%)。36例有明确的发病诱因。接诊时患者平均血压(115±35)/(80±25) mm Hg(1 mm Hg=0.133 kPa),平均心率(76±25)次/min。有典型症状39例,不典型症状17例;其中休克12例。所有呼叫均在4 min内出车,平均到达现场时间15 min,平均现场救助时间25 min。本组56例患者入院后成功救治50例,抢救成功率为89.3%;死亡6例,其中,1例为院外死亡, 5例死于院内,死亡率为10.7%。

1.2方法

总结急救流程。

1.2.1 急救开始

调度中心接到求救电话后,尽量快速、准确判断病情,并在1 min内发出出车指令。

急救成员:医师1人,护士1人,司机1人,担架员2人。

相关人员接到指令立即出车,日间在2 min内出车,夜里也应不超过3 min。急救车出发后,医师负责与患者家属联系,再次确定患者的准确位置、患者的病情,并根据患者的情况指导现场人员施行简单易行的现场救助;护士将已配备的相关设备及药品取出备用,并分配抵达患者所在地时急救成员每人所负责携带的物品及针对AMI患者急救,各急救成员既有分工又密切协助。

患者家属救助:不要自行搬动患者,不要自行外出就医,停止任何主动活动和运动,立即舌下含服硝酸甘油1片,5 min后可重复使用,若无禁忌,立即口服水溶性阿司匹林或嚼服肠溶性阿司匹林150~300 mg。若患者昏迷,注意保温,将患者头部偏向一侧,取出假牙,清理呼吸道,防止误咽,对心搏骤停患者,如能准确判断病情,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早期有效的心肺复苏对患者尤其重要(因公众急救技能欠缺,急救专业人员未到达前,早心肺复苏几乎不能进行)。

抵达现场携带物品分工:医师(携心电图机、监护除颤仪);护士(携诊箱、氧气瓶);司机或担架员(携插管箱、吸痰器、担架)。

1.2.2 现场急救

迅速检查患者的反应、呼吸、心跳、血压等,评估生命体征。

1.2.2.1 心搏骤停(CA)患者准确判断,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最有效的方法是早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和早除颤,药物则是第二位的。CPR时确保抢救环节持续、有效、无缝隙衔接。《2005年心肺复苏指南》把持续有效的胸外按压作为Ⅰ级推荐,建议除新生儿以外所有CA者给予频率100次/min的有力按压[1]。《2005年心肺复苏指南》建议单人、双人CPR时按压∶通气比例均统一为30∶2。当急救人员目击CA发生时可即刻判断除颤是否可行,如能在几分钟内及时除颤,对提高院前CA患者的生存机会可能是最关键的。已证实除颤每延迟1 min,复苏成功率将下降7%~10%[2]。而非目击情况下,应先行5个循环约2 min的CPR,再判断除颤是否可行。在CPR时,可先通过面罩、口咽通气管等手段增加氧供,提高气管插管的安全性[3]。尽早快速行气管插管,通畅呼吸道及有效呼吸、给氧。建立静脉通道,酌情给予肾上腺素、阿托品、胺碘酮、利多卡因等药物。经标准CPR无效后,给溶栓药物增加复苏成功率,特别是急性肺栓塞和其他心脏病因的心搏骤停[4]。复苏时间大于30 min。

1.2.2.2非心搏骤停患者病情评估,心电图评估。吸氧,心电监护,度冷丁75~100 mg肌注镇痛,烦躁者给予安定10 mg肌注,建立静脉通道,有室速或频发室早用利多卡因50~100 mg静注,再以100~200 mg维持静脉滴注;有重度传导阻滞者用阿托品1~2 mg肌注,有室颤或窦性停搏用电击除颤。血压低者用多巴胺20 mg和阿拉明10 mg加入5%葡萄糖液100 ml中静脉滴注。对没有禁忌证的AMI患者行溶栓治疗,用尿激酶150万U加入生理盐水100 ml中静脉滴注,30 min内滴完。

1.2.3 转运

患者经上述处理后,医师根据具体情况决定转运时机,尽早院内救治。AMI早期病情不稳定,搬动患者可能扩大梗死面积,危险性大,不易长途运送,应就近就医并综合病情将危重患者送到有心导管和心外科的设备及技术较强的医院,做好各项记录。急救车运行应安全、平稳、快速,必要时停车急救。充分利用现代通讯设施,通报患者情况,预计抵达医院时间,协调院内救治。

2 结果

本组56例患者中,55例迅速送入医院急诊科;其中,治愈6例(10.7%),好转44例(78.6%),现场死亡1例(1.8%),入院后死亡5例(8.9%)。

3 讨论

院前急救病种及环境复杂,急救责任重。因此,一套统一明确、规范有效、科学可行的急救流程或各病种急救规范对提高急救质量、降低死残率、减少各类医疗纠纷在急救医疗中是很有必要的。AMI是院前急救中的急、危、重症,在AMI引起的猝死中约90%发生在院外[4]。2007年在京召开的第13届“中国心律学论坛新闻发布会”上,我国著名心血管专家胡大一教授表示,由于中国社会人群中急救意识的贫乏,猝死复苏的成功率极低,因而在猝死防治中应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进行高危患者的筛选,进行积极的预防和治疗;二是提高公共场所急救的能力,大力开展对心肺复苏急救知识的普及,增加公共场所除颤设施的设置和应用。本组病例院前急救从接到呼救电话至抵达现场前这一过程要“快”,物品准备充分,配备除颤仪,并保持与呼救者的联系,以预知病况及患者地址,给予患者家属可能的指导;到达现场后至转运这一过程要“准”,病情判断准,施救措施有序得当,及时不乱;转运至送达医院这一过程要“稳”,转运及时、平稳、安全、快速。

[参考文献]

[1]李春盛,杨铁成.2005年美国心肺复苏与心血管急救指南(一)[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06,15(3):278-280.

[2]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复苏组.心肺复苏讨论稿(1)[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02,11(2):138-139.

[3]管军,杨兴易.危重病患者紧急人工气道的建立[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02,11(1):68-69.

[4]何佳颐.重视心律失常 降低猝死率[J].中国医药指南,2008,(1):1.

(收稿日期:2009-02-24)

猜你喜欢
转运院前急救急性心肌梗死
院前急救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分析
院前急救救护车及急救物品的细节管理
院前急救的临床特点及相关因素分析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中医辨证治疗分析
气动气控型呼吸机在院前急救中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