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湘苹
近年来,在数学教学实验中出现了“互动工具”这一概念。所谓的互动工具,就是用一些多媒体软件或编程工具开发的开放性软件。它与传统的课件不一样,不是教的工具,而是学的工具。学生可以通过改变软件的各种参数,来满足自己学习的需要,并且软件会对学生的操作及时作出反应。互动工具的提出,很好地解决了传统多媒体教学课件的弊端,学生可以通过对互动工具的操作来解决所要探究的问题。
妙用互动工具,创设情境,增强参与意识
小学生年龄小,有着注意力时间短、持久性差的特点,这往往会影响到课堂学习效果。因此,数学知识要尽量以学生的感性认识为学习的切入口,建立新旧知识和经验的联系,激发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互动工具具有形、声、色、动画等兼备的特点,它可以变抽象为直观,创设的情境教学具有较强的生活现实仿真性,能给学生提供身临其境的体验机会,能恰当地展示教学过程,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和想象力 。学生在模拟的教学场景中,玩得开心、学得动情,学习积极性高涨。
如,教学“统计”时教师可选用互动工具先进行介绍和演示。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能力,可先在教师的帮助下,互动完成三角形的统计;然后通过互动工具,采用不同的标准,让学生独立操作、尝试,使其获得更多的直观、形象地体验,更好地经历统计活动的过程。通过互动工具强大的交互性和可操作性,保持了学生持久的学习热情,激发了学生内在的学习要求,促使他们参与到教学活动中,真正在操作中感受到不同标准下统计结果的多样性。
巧用互动工具,加强体验,展现知识形成过程
数学的学习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新大纲明确指出:“数学教学不仅要教给学生数学知识,而且还要揭示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走“体验”之路,就是走一条在新课程标准理念指导下改革的成功之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经历着复杂的认识过程,教师应该让学生亲身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体验一个丰富、生动的思维活动过程,体验一个实践和创新的过程,并从中体验探索数学知识的乐趣,认识学习数学的意义和价值,从而使学生在情感、能力、知识等方面得到发展。
例如,在教学“相遇问题”应用题时,我借助“行程问题”软件中的工具,让学生观察、猜测、探究与验证。当研究两人同向而行这一环节时,我直接出示工具,让学生先猜“两人在同一地点、同时起跑,进行百米赛跑,结果会出现哪些情况?”然后在没有反馈之前,让学生运用工具,自己测试,从而得出三种不同的结论。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热情极高。在此基础上,我有目的地给定两人的速度,再让学生运用工具试一试,看这时结果会怎样。最后,根据测试结果及工具上相关的信息数据,引导学生自我探索并生成有价值的数学问题。这个过程充分显现了教师有效的“导”与以学生为中心的新教学观,学生的积极性也被充分地调动起来,呈现的信息丰富多样,学生智慧的火花不断闪现。
善用互动工具,提供例证,构建数学模型
数学知识比较抽象,小学生由于受生活经验及认知水平等条件的限制 ,常常无法理解数学内容,这就为学生“原有认知机构基础上形成新的认知结构”带来困难。要想使学生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拓展学生良好的思维能力,教师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就要给他们提供充足的、丰富的、典型的实例,使之能借助事物具体形象获取表象进行思维,从而逐步理解和掌握知识。互动工具能给学生鲜明生动地提供了与教学内容相一致的典型例证,使学生能尽快获取丰富多彩的感性经验,唤醒了学生的生活表象,从而使学习抽象知识化难为易、化繁为简。下面我就举一个“搭配问题”的例子。
1.创设问题情境:小熊有 2 件衣服、 2 条裤子,请大家一起来帮它参谋,看看它可以有多少种不同的穿法。
2.利用工具探究:学生通过操作互动工具将上衣、裤子拖动到小熊身上。当所有的搭配结束后,插件会关上门,良好的人机交互使得寻找规律变得更方便。
3.评价反思:让学生运用工具进行若干次操作,思考怎样做才能既不遗漏又不重复?让学生找规律,教师提出假设:搭配总数 = 衣服件数×裤子条数。
4.加深理解:教师提问:如果小熊的上衣和裤子继续增加,你们能一下子算出有几种组合吗?学生尝试通过“Customize ”按钮改变裤子和衣服的数量,验证假设是否成立。
教师借助互动工具,具体、生动、形象、科学地虚拟了与教学内容有关的事物,为学生提供了形真意切的典型例证,保证了学生的认知沿着从生动直观到抽象思维的正确路线前进,帮助学生储备了丰富的表象材料,使其迅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论知识。
虽然互动工具在为数学教学提供方便的同时也帮助我们教师节省了制作课件所花费的大量时间,但互动工具也存在其局限性。教师在选用互动工具进行教学时,绝不能把互动工具当作一般的学具让学生进行模仿性的、巩固性的练习,而一定要留给学生创设的探索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