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 勇
传统的思想品德教学,学生常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而网络教学,虽然较好地培养了学生获取、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但在课堂教学的绩效性、教师的主导作用等方面,仍存在它的不足。各种教学模式都有各自的优势与劣势。那么,教师应如何扬长避短、优化思品教学呢?在此,笔者谈几点体会。
自主学习与被动灌输取长补短,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有利于扩展学生知识面、增强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传统教学中,老师讲、学生听,长此以往,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学习兴趣大打折扣,自主学习能力降低。网络教学是实现学生自主学习的有效模式。拿导课来说,教师将自己的教学设计利用多媒体课件的影像、动画、声音展示给学生,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如,讲“灿烂的中华文化”一课,导入时给学生播放故宫、长城、京剧等影音资料,要比看教材、教师徒口说强得多。讲我国面临的严峻环境形势,通过播放工业污染、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因饮被污染的水导致身体畸形,牙齿变黑甚至脱落等视频图像,引导学生阅读课文,进行思考。学生对课程产生兴趣,学习就变得主动了。这恰好弥补了传统教学中学生被动灌输的缺陷,真正实现了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过渡。
知识的丰富性与教材内容的单一性博采众长,有利于扩展学生的知识面,增强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传统教学信息主要来自源教材和教师教学经验的积累。而网络课堂教学,有广阔的信息来源空间,是传统教学所不可比拟的。学生可根据自己的需求,去获取信息。如,在“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教学中,让学生课前上网查寻有关我国少数民族的资料,了解有关少数名族的服饰、风俗习惯、语言文字、历史文化、居住区域等信息,这要比课本上的内容精彩得多。信息的多样性无疑会增强学生学习的乐趣,同时教师进行引导分析:中学生应从哪些方面维护民族团结?引导学生对已获信息的反思和对现状成因的分析。这样,从事物的特征出发,再引导到原因分析的学习过程,其教学成效大大优于从原因到特征的教学过程。学生的探究意识得到增强,从而真正实现了从“我要学”到“我会学”的过渡。
传授知识的生动性与理论性相互融合,有利于把抽象问题形象化,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新教材是我们从事实际教学的“引子”,给了我们结论与方向。而大量鲜活的事例要靠我们在生活中挖掘。通过丰富的网络资源讲解、补充、印证理论知识,这无疑优于传统的教学方法。例如,在“实施科教兴国”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更清楚地明白“科技改变生活”、“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些在传统教学中很重要、又难讲明白的道理,可让学生充分运用网络查找科技在人类历史上产生进步作用的相关网页。通过对世界范围的三次科技革命及当代纳米、科隆,特别是信息技术的飞跃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便捷的事例的了解,学生深入理解这些观点。还可以播放“神六”飞天的时事影片,来增加课堂的吸引力。这样,学生理解起来就容易多了。
认知主体与教师主导相互补充,有利于师生之间情感交流,健全学生人格
传统思品教学中,在教师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的指导下,学生可以获得较完整的知识体系,不容易出现知识的断层与真空,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特别是在教师的讲授下上复习课、练习课,其教学效果要比网络教学好得多。更为重要的是,传统教学中师生之间进行面对面的接触与交流,教师的语言、行为、举止,对于学生来说都具有潜移默化的身教作用和深远的影响。教师的激励,更是挖掘学生潜能、激发学生上进的催化剂,这对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造就学生的坚毅人格和良好的心态,都起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这是单纯的网络教学所渴望不可及的。
总之,以“教”为中心的传统思品教学便于教师组织、管理课堂教学,有利于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其不足是忽视了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以“学”为中心的网络教学,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其不足是容易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这两种教学模式各有利弊,只有将两者有机地整合对接,才可能以彼之长,克己之短,实现优势互补。这样,思品教学的实效性才会大大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