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信息化推进学校的现代化

2009-08-28 09:09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09年14期
关键词:校园网资源库学科

何 民

温州市实验中学是一所 “现代化、示范性、集团型”的名校,已有60多年的办学历史。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实验中学始终践行着“以人为本、科学发展、实验示范”的办学理念,把“为未来优秀人才奠基”作为办学目标。我们认为,对学生的教育不仅是要在智力上发展他们,更要在兴趣、毅力、习惯和责任感等方面去影响他们。

作为全国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和温州市办学规模最大、教育教学质量高、百姓口碑好的中学,我们将信息技术运用于备课上课、校本教研、资源共享、网络办公、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等多个层面,努力以信息化推进学校的现代化。

学校投入大量硬件和软件为管理和教学服务

1.学校不断加大对教育信息化的投资力度

至今,学校已在硬件设施上投资了2000多万元,先后建立了校园网与资源库等。现在的校园网与资源库共拥有12个公网IP,有12台服务器分别用于防火墙、校园主页、资源网、内部管理网以及备份等,学校教育信息化硬件水准超过了省级现代化信息技术实验学校的水平。

2.成立研究协调组织,努力丰富和完善校园网络资源

学校成立了课题整合研究协调小组,小组成员包括电教、信息技术、教育科研、教学管理、一线教师等,教师、部门之间关系协调一致,使现代教育技术真正融入到学校的教育教学和日常管理工作之中。我校校园网历经不断修改,使得操作系统具有以下特点:(1)覆盖面广,校内达500个节点;(2)直接为教育教学服务。教师备课上课可以直接从“资源共享区(FTP)”系列中检索个人有用的资料;(3)实现视频网上点播。在校园操作系统中开设“视频点播系统”,教师可以在办公室或教室直接点播相关的教学片;(4)硬件设施和教育资源得以最大限度共享和使用。将校园网操作系统等硬件连成网络,把学校的教学评估等资源连成一体,把校长室、信息中心、学科网站“博客”等连在一起,使硬件设施和教育资源得以最大限度地共享和使用。

3.努力建设为教育教学服务的资源库

我们不断完善教学资源库,建立各学科网站,并将之合并充实为实验中学校园网中的教育教学网站,为教师培训、校本教研、备课上课、教学科研提供帮助,拓展信息来源。

我们对每位教师都有运用信息技术和不断充实教育教学资源库的详细要求:所有上报教研组、处室、网络中心、学校的文字材料、统计报表一律实现无纸化;电子教案率达到100%;课件和演示文稿使用率达到90%;基本形成个人资源库和题库;笔记本电脑一学期在班级课堂内人均使用次数达50次以上;在一个学期结束前上交电子教案或试题10篇、典型课件5件(其中35周岁以下老师至少上交2个Flash或Autherware课件),所交的课件均属可修改的原件,并形成了与之相配套的学校笔记本电脑使用管理规定。

4.加强培训为整合提供切实的师资保障

我们以“全面性、强制性、层次性、实效性”为原则,强化教师现代教育技术的培训工作:(1)由学校教科研处负责,选派教师参加省、市举办的各类现代教育技术学习班和研修班;(2)由学校信息中心负责,对部分35周岁以下、懂计算机操作的学科骨干教师和近几年进校的新教师进行“Intel未来教育项目”的学科教师培训,帮助教师掌握利用信息交流技术促进教学改革的方法。

同时,学校还借助现代教育技术,提高教研水平和实效。每学期,我们都开展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系列汇报课,使用视频直播系统,用两台摄像机把整个上课现场转播到会议室,使200多人能同时听课,取得了良好的效果。2008年,“温州市特级教师、骨干教师大讲台(初中段)网上直播教学”活动在我校广场校区顺利举行。现场视频会议的直播,说明我校系统的设计能实现视频直播、远程会议、远程教学等功能,为我们今后探索远程会议以及远程教学提供了极具借鉴意义的尝试。

同伴互助,开展网络共享式集体备课

新课程的实施,需要教师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开展同伴互助,发挥集团化学校教研组人员众多、名师云集的优势,克服校区分散开展校本教研不便的劣势。学校鼓励教师积极参与信息技术与集体备课相结合的校本教研,激发了教师的热情,进一步浓厚了学校的教研气氛。

基于“学科专题网页”与学校内部学科FTP空间的资源共享集体备课模式的基本程序及信息技术运用可归纳为:

学科专题网页”与学科FTP空间共享备课资源的形式,其优势非常明显:(1)速度快,上传和下载用不了多少时间;(2)容量大,几十至上百兆的单个大文件亦可上传,这用E-mail的附件根本无法解决;(3)避免了传输过程的重复和遗漏;(4)可留言或发布通知,加强组内成员的沟通;(5)可链接优秀的资源网站。

探索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改进教学模式

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模式的实践过程中,专家们归纳提出了许多有实际操作价值的“整合”模式。我校根据自身信息技术的发展现状,依照“整合”层次的从低到高,选择了如下三种“整合”模式进行研究与实践。

1.演示——辅助模式

学校从建成校园网及一定容量的学科资源库后,就鼓励教师在教学中使用信息技术,信息技术融入教学过程的方式可以是Powerpoint展示或校园网提供的主题网页等。

这种以演示为主辅助教学的模式中,信息技术进入课堂并未改变讲授式为主的教学方式,学生不直接参与或较少参与信息技术整合的操作;信息技术起着辅助教学的作用,通过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更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其主要的特点在于教师将信息技术作为知识展示的工具;用于创设教学情境,优化教学各个环节。

2.情境——探究模式

信息技术作为创设情境,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协作探究的认知工具,在微观世界运动、突破时空限制拓宽视野、模拟科学探究过程等学习进程中,促使学生作为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完成知识的意义建构。

教师在接受了英特尔未来教育的培训后,制作了适合学生学习的主题网页,将情境—“探究模式”运用于学科的探究教学中。

信息技术为学生的学习创设了探究的情境,提供了探究的工具,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接受教师为其创设的具有学科特点的学习情境,进行探究学习。教师既是知识施与者又充当了活动组织者角色,学生逐步呈现出主动参与的兴趣和行为。此类教学模式多数在计算机教室中进行,学生可以在课外完成计算机作品。在教学过程中不同的学科所使用的计算机软件可以有几何画板、科学虚拟实验室、模拟星图或Powerpoint及网页制作等等。

3.资源利用——自主、合作学习模式

拓展性学习(或综合性学习、研究性学习)与信息技术的整合,较多地运用资源利用——自主、合作学习模式。该模式中,课程定位于开放式的、以网络资源为中心的整合阶段,强调利用因特网信息资源来支持“学”,强调生—生之间的“协作学习”对意义建构的关键作用。教师主要是引导者和帮助者,学生是学习的主动参与者,通过自主选题,以个体自主学习和生—机—生之间、师—机—生的协作学习的方式,将因特网(校园网)作为资源收集、查询、利用、处理的学习环境,通过合作交流,最后达到意义建构的目的。

教育信息化促进了师生的共同发展

1.教育信息化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四年来,温州实验中学已有将近400位教师参加了基于“英特尔未来教育”。教师通过理论学习与课堂实践,不断探索新的课堂教学结构、方法和手段,具备了领先的教育理念、丰富的教学设计、娴熟的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能力。2004年至2008年,我校教师的课件、电教课题、论文等共有8人次获省级三等奖以上(含三等奖)奖励,50多人次获市级二等奖以上(含二等奖)奖励。

在2006至2009年度的全国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大赛中,我校共有7位教师获得一等奖,6位教师获得二等奖;我校的戴小红老师代表浙江省获得了全国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优质课评选的一等奖;刘荃老师在省信息技术学科课堂教学评比中获得一等奖的第一名;在全国首届中小学教师新课程信息技术案例与课件评比中,我校共有9名教师分别获一、二、三等奖。

2.教育信息化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

学生把信息技术作为技术工具开展自主学习,拓展视野、提高效能;作为交流工具与同伴、老师互动合作;作为研究工具,从不同资源中查找、收集、分析、筛选、评价信息,汇报成果。学生从过去的接受式学习逐步向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转变,以个体自主学习和利用信息技术的生生之间的协作学习的方式,通过合作交流,共同探索构建新知,提高了分析、判断、解决问题的能力。

3.教育信息化使教师教学方式也发生了显著的变革

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能够帮助我们实现教学方式的变革。信息技术成为教师辅助学生学习的重要工具。信息技术对教师教学方式变革的促进作用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信息技术作为准备教学的重要工具,从备课查找资料,到设计、制作教学软件已经广泛应用于教师的日常工作中,从而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率和质量;(2)信息技术帮助教师创设更生动、逼真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进入自主学习状态;(3)信息技术有利于提高教师呈现教学内容的质量和效率;(4)作为教师总结教学经验的工具:教师利用工具软件记录、管理教学日志,并定期通过网络发表自己的教学体会,与其他教师交流。

4.教育信息化促进了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

信息技术的信息传递具有快速、隐蔽、灵活等特点,可以丰富传统的师生互动方式,使师生之间的交流更广泛,更民主,更有针对性。信息技术对师生互动方式变革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信息技术可以实现一名教师与多个学生的互动,学生可以随时向教师提问,教师可以实现针对每个学生的特点进行个别性的辅导;(2)信息技术可以实现远距离师生互动,加强师生、生生之间的跨时空的交流与合作;(3)信息技术强大的管理功能可以提高师生之间评价与反馈的质量。

猜你喜欢
校园网资源库学科
幼儿园课程资源库建设之浅见
科学构建超学科STEAM课程
中职学校校园网教育功能应用现状及对策的研究
深入学科本质的深度学习——以“表内除法”为例
高职高专护理教学资源库建设浅谈
高职院校校园网应用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构建可持续化高等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的若干思考①
数控加工专业资源库建设中存在问题及对策
网络安全技术在校园网中的应用
“超学科”来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