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职业教育事来发展不遗余力

2009-08-28 09:09
江西教育A 2009年7期
关键词:学院校园建设

龚 慧

45岁的江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院长单津辉从事职业教育已20多年,在学校领导岗位工作也已14个春秋。多年来,他始终勇立潮头,知难而进,为职业教育事业发展不遗余力。

以现代精神建设新校园

随着学院规模的扩大,原有的校园面积已不能满足发展的需要,如何突破基础建设瓶颈加快发展成了学院的第一要务。单津辉带领学院班子在全面分析高职教育发展趋势和学院发展定位的基础上,决定不盲目追求校园面积的扩大,以高效、实际、低成本为原则建设新校。

2002年10月20日,单津辉带领校领导班子成员及中层以上干部,来到昌东召开现场扩大会议并查看详细地貌。19天之后,艾溪湖畔的学院新校址举行了奠基典礼,新校建设拉开了序幕。“倾全校之力建好昌东新校园,确保2003年新生入住!”一时间,铿锵的誓言响彻现代学院。

天有不测风云,2003年4月,当施工全面铺开需要大量民工时却遭遇“非典”,不但不能进新民工,还要保证不让现有的民工染病。本来银行早就同意为新校园建设贷款1.2亿元,可到4月,随着当时银根紧缩政策的实施,建房贷款紧急刹车。在万般无奈之下,单津辉把有关行长和经办人请到建筑工地,让他们来看看现代学院的建设速度和办事效率,也许是现代学院的诚意和前景,银行履行了贷款承诺。

2003年6月,“非典”刚过,一场突如其来的大暴雨使地势低洼的新校区水漫金山,单津辉为首的几个校领导站在几乎齐腰深的水里指挥基建,汗水和着雨水流。这年七八月份,几十年不遇的近40摄氏度高温持续了快有一个月,工地上每天都有十几个、二十几个民工中暑,单津辉等几个校领导每天在工地转,皮肤都晒成了古铜色,病了,吃几片药或打点滴后又上了工地。尽管如此,工程还是难以如期完成。9月2日,发着高烧的单津辉在学院中层以上干部紧急会上作了紧急动员,一定要保证让新生在9月中旬顺利入住新校园。全体中层干部进驻新校园建筑工地,每位院领导负责一个标段,每位中层干部负责一个项目,随时随地处理各种问题。9月12日,新校区的第一期工程全面竣工,建设成了一个功能优化、布局合理、环境优美、个性鲜明、格调高雅、展示“现代”精神与育人形象的校园。18日,几千名刚经过军训的新生喜气洋洋走进了新校园。

如今,现代学院已形成一校两区办学格局,校园占地近600亩,建筑面积30多万平方米,拥有全日制在校生18000余人,成为集大专、中等职业教育为一体的综合性特色高职院校。

推动学院平稳快速发展

为推动学院平稳快速发展,单津辉带领学院科学制定了一系列管理制度,建立了科学、规范的资金运作与管理制度体系,正确处理好事业发展需要与实际经济承受能力的关系。

提高学院资源利用效率,推进节约型校园建设,既是学院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更是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为此,单津辉带领党委一班人深入实际,调查研究,着力建设一个先进的、高性能的、具有管理功能、提供综合业务服务的校园网基础设施和网络应用平台,同时推进电子校务工作,全面构建数字化、网络化校园。其次建立车、电、水和办公用品等各项公务资源的使用管理制度和消耗统计制度,变粗放管理为精细管理,切实向管理要效益;改革后勤集团水电费的管理模式,实行分类管理、指标核定、定额消费、节约留用、超支付费的管理方式,最大程度节能降耗;根据各部门实际情况核定办公经费、差旅费、招待费、电话费;从严从紧配置办公设备,规范办公用品配置、采购和领用;严格公务接待报批制度,从严控制接待规模和规格。到目前为止,学院以2005年为基数,节电、节水25%以上,单位建筑能耗和人均能耗分别降低20%以上,有力促进了学校各项事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学院提倡厉行节约,坚持量力而行,不搞短期行为;建立了科学、民主的决策程序,贷款数额没有超出预期偿还能力,贷款前制订了切实可行的还贷计划和措施,以保证学院事业健康、平稳发展。学院在切实加强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上动脑筋、想办法,充分挖掘内部潜力,整合现有资源,合理调度资金,通过自有资金的有效运作,减少贷款数额,降低贷款成本。目前学院资产负债率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既保证了学院建设发展需要,又充分实现了学院固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单津辉把坚持多渠道筹集资金作为化解财务风险的重要措施之一,减轻财务负担,降低财务风险,为学校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如学生公寓的建设,通过投资者和学校签订相关的协议,由社会力量根据学校对学生公寓的要求进行开发建设。此外,学院把银行贷款主要用于建设教学用房、实验楼上。所建项目,都实现了当年建设,当年使用,充分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单津辉团结带领党委行政一班人,严抓管理、科学决策,学院教育事业健康、稳定、快速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1998年6月学校被评为国家级重点技工学校,1999年12月被评为省级重点中专,2000年5月被评为国家级重点中专,2002年4月被批准升格为大专层次的高等职业院校,2005年首批通过国家教育部统一组织的人才培养水平评估。

学院的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也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2006年,分别代表全省中职、技校、高职最高水平的三项技能竞赛相继在学院举行。学院选手尽显风流,展现出强大实力。尤其是在江西省首届高职高专创新技能竞赛中,34所院校角逐13个项目,该院选手在参赛的10个项目中,一举包揽了4个项目的第一和第二名,共计获得一等奖10个,占一等奖总数的40%。学院最终以强大的实力获得团体第一名。2007年,在第三届全国ITAT教育工程就业技能大赛中,学院获得了1个全国一等奖、10个全国二等奖,是江西省在此类大赛参赛史上的最好成绩。自2000年至今,学院毕业生的一次性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0%以上,稳居全省同类院校前列。

学院升格后的五年来,先后被评为国家示范性数控技术实训基地、计算机应用与软件技术专业国家技能型人才培养基地、电子信息产业国家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建设行业国家高技能紧缺人才培养基地、国家百家职业技能鉴定“直通车”试点单位等荣誉称号。2008年7月,学院被列为教育部、财政部在江西唯一一所重点培育的高职院校,成为全国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单位;被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评为国家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单津辉本人2005年被评为“中国职业教育百名杰出校长”,2007年被评为构建和谐江西十大杰出人物,2008年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在荣誉面前,单津辉有一颗恬淡之心,他想得更多的是未来如何进行“二次创业”,带领学院扬帆起航。◆

猜你喜欢
学院校园建设
初等教育学院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学院掠影
独立学院高等数学教学改革思考
独立学院:“我该如何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