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会华
前不久,我回到了生我养我多年的故乡,在一片荒凉的松林里,找到了曾为我知识奠基并在我人生旅途中有重要影响的恩师的坟墓。在长满许多小草的新坟上丢上几张黄纸,说上几句让他在九泉之下安息的话,再深深三鞠躬,之后,眼前已是一片迷蒙。朦胧中,我似乎又看到一张慈祥而又威严的笑脸,一幕幕有关他生活的往事又重新浮现在我的眼前。那是上世纪60年代初,国家正处在最困难的时期,毕业于四川省绵阳师范学校的文少宣老师在人们的一片惜别声中,响应党支援山区的号召,毅然告别了成都平原的城市生活,佩带着鲜艳的大红花,义无反顾来到了最偏远的山区——剑泯山区,不久就被派到了一个最贫穷的小山村。在那总人口不过五六百人、学生不足20人的小地方当上了孩子王。他万万没有想到,就是这个贫穷的小山村却留住了他的向往,留下了他终生不悔的信念;也是这个小山村圆了他美好的梦,改变了他的追求,耗去了他的青春年华,也燃尽了他生命的最后光华。
那年秋季的一天,我和一群小孩在玩泥团。忽然,背后响起了从未有过的外地口音:“你们怎么在玩泥呢?”我们扭头望去,发现一位身材魁梧、面容慈祥的陌生人站在身后。几个小伙伴你望望我,我看看你,不知所措。我偷偷向伙伴们使了一个眼色,正准备跑开时,陌生人似乎看透了我们的心思,便和善地说:“大家不要怕,我是老师,教你们读书的老师,你们的父母到哪里去了?”好半天没人敢回答,我终于鼓足勇气说:“到山下田里打稗草去了。”他笑着对我夸赞道:“孩子,真勇敢!”接着,他让我们到水塘边洗净小手,一边要我们各自用左手绕过头顶摸一下右耳,一边喃喃地说:“都该上学了。”随后,说是要去找我们的父母,便大步流星地离开了,丢下一路《太阳出来喜洋洋》的歌声。
开学那天,我没有让大人送我,自己跟着高年级的学生来到学校。在大同学的带领下,在一所破旧的房子中,我见到了要我们摸耳朵的老师。他笑容可掬地为我报了名,在一番欢迎你入学的安慰和鼓励之后,便要我和跟我差不多大的孩子坐在第一排。
不久,我们破旧的教室因连绵秋雨,已经不能继续它的使命了。我们20多个不同年级的学生只好全部搬迁,搬到了仅能栖身的坟亭内上课。我初到坟亭觉得好玩,便趁老师上其他年级课时偷看坟亭石壁上雕刻的稀奇古怪的图像和一些不认识的文字。不久便被老师发觉了,他第一次把我叫到他身边,用严厉而又和蔼的语调对我说:“你年纪虽小,但很聪明,只要努力学习,将来一定会有出息。上课不专心,东张西望,白白浪费时间,这是一个好孩子不应该做的!”回到座位后我心里非常害怕,不敢正视老师,只得把头埋得很低很低,听他讲李白小时候刻苦学习的故事。事隔月余,村委会终于将土改时没收地主的三间瓦房翻盖,平整了一番,改做了我们的新教室。
搬到新教室那天,大家都特别高兴,老师也特意从他那微薄的薪水中抽出一小部分,买回了一个碗口大的小闹钟,小心翼翼将它挂在教室中央的柱子上。我们围着柱子转来转去,像看稀奇似的看个不够。
几年后的一天,我们的老师娶了一位新娘。听人说,师娘的家就在山那边,也认识几个字,是经多人撮合才玉成这桩姻缘。新婚那天,我们仍在学校上课。我们已是五年级的大孩子了,但一点也不懂事,只是一个劲挤来挤去看新娘子漂亮不漂亮。后来才知道,老师就是为了我们这些山里的孩子才放弃了调离的念头,婉拒女友的追求,毅然在这个穷乡僻壤中安家落户。上个世纪70年代后期,我这个落榜生,终于在群众强烈要求增加一位老师的呼声中,走上了让我魂牵梦萦的母校讲台,当上了这个村的民办教师。在我登台的前一天晚上,老师找到我说:低年级的拼音你也许忘了,就上高年级的课吧!接着就向我讲述了凯洛夫的组、复、心、巩、固等教学环节及上课要领和其他基本要求。要我根据课文内容作好充分准备。快上课时,他还特意把他工作多年的唯一家当——一块上海牌手表放到我的讲桌上,要我自己调控时间,他则坐在台下默默听完我的第一堂课。课后我们又谈了很久,他肯定了哪些是成绩,值得发扬,有哪些不足需要改进,并再三嘱咐:“落榜不可怕,最重要的是不能自己看不起自己,金子无论放在什么地方总会发光的。一个人活着不在索取而在追求。”事后他还将一摞厚厚的师范教材送给我,要我一有空就看一看,多动动笔。不久,我的一篇小小的豆腐块处女作发表了。从此,我从颓废中解脱出来,看到了希望的曙光,教学之余,努力自学,准备参加高考。几年后,我和我的同学分别接到了不同学校的录取通知书。当我们拿着通知书去向老师告别时,我看到他脸上露出了从未有过的喜悦。
在老师退休的那年春节,我邀请了十多个同乡,回老家去看望老师。一则想感谢他的培育之恩,二则想在他退休时送去最真诚的祝福。但令人遗憾的是,当我们一行回到那个小山村,找到那个经过改造的老屋,老师却没有迎出来,他是带着对家乡的眷恋回成都看病兼探亲去了。这是他阔别家乡几十年后的第三次探亲,也是他最后一次探亲。当年九月份他退休后,其他的公办教师不愿来这个偏僻之地,他只好又去代课。一天,他倒在了讲台旁,大口大口地吐血,几个学生和一个代课教师把他送到县中心医院,后转院到成都作详细检查,诊断结果是胃癌晚期。我们听了犹如晴天霹雳,多好的老师啊!为了给这个穷山沟的孩子带去知识的雨露,他30年如一日,默默奉献着宝贵的青春,抛洒着满腔爱意,乃至献出宝贵的生命。等我再一次来到他病床前时,昔日能歌善舞、活泼好动的老师已经不能再站起来了,他早已被病魔折磨得奄奄一息了。但我们不忍心把真实病情告诉他,我只好强忍心酸,打起精神说了一些安慰话,然后就匆匆离开了。
不久,我打电话回家询问老师的病情,我的一位同学在电话中说:“老师走了,昨天我们全村老少都去送他了,只有你们这些在外地工作的学生未通知到。”当时我感到无比的自责,觉得永远也无法原谅自己。他怎么这么快就走了呢?他是捧着一颗心来的,带着对穷山沟的依恋、带着已摆脱贫穷的喜悦、带着成功和希望匆匆离去的。在他的辛勤培育下,如今,我们这个偏僻的小村已经有5个研究生、30多个大学生。
今天,我伫立在那座长满小草的新坟前,看到微风中抖动的花环上残留的纸花,听到纸花在风中发出的响声,我仿佛觉得它们也被老师这种默默奉献的精神所感动,正在以一种独特的方式赞美这平凡中的伟大。◆(作者单位:山东省沂水县高桥教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