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教学 引导创新

2009-08-28 04:36盛俊凌
中小学实验与装备 2009年3期
关键词:氧气创设情境

袁 振 盛俊凌

1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激发问题意识

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是实验问题教学的前提。教师必须转变“师道尊严”的思想,以学生为本。努力创设平等、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做到师生、生生平等对话,帮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激发学习动力,树立远大目标,努力发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相互的讨论、分析。建立师与生、生与生的和谐、友爱关系,使学生经常拌有轻松感、快乐感、成功感,使每个学生享受成功的快乐。只有在这种和谐的气氛中,学生学习积极性和热情才会得到充分的激发。

2创设问题情景激发问题意识

2.1以课堂材料创设化学问题,引导设疑。

课堂学习是学生的主要形式,充分利用课堂材料。为学生设置学习情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教师不可以忽视的方面。

氯化铜溶液颜色的教学,可先用蓝粉笔在黑板上抹上重重的一笔,再在其上用黄粉笔涂上一笔,未等开口,教室中就会发出会意的声音:“绿了”。一对同桌的悄悄话传来,“老师说明铜离子与水生成和铜离子显蓝色,你说黄的是什么?”“是铜离子和氯离子形成的物质。”“是不是氯合铜离子呢?”这真是“一石激起千重浪”。进一步的讲解不仅使学生知识为什么氯化铜是绿色,而且还拓宽了学生的视野。

2.2以学生自己的认知矛盾创设问题情境。引导思考。

在化学问题面前,学生通常习惯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去进行推断,教师应及时把握学生的这种心理,引导、分析、激发学生对于新事物探究的兴趣和学习愿望,形成积极的认识氛围和情感氛围。

在学习了氧气制法一节后。我向学生提出一系列问题,创造情境。

2.2.1试验中只找到KC1O3和少量KMnO4能否较快的制出大量氧气?学生积极思考答出:“先加热KMnO然后把剩余物质和KCIO,混合加热。”马上又有同学回答到:“我认为可以直接加热两者混合物来制氧气”。

2.2.2我肯定了同学的回答后又接着问:“那么谁是KCIO3分解反应的催化剂呢?”

2.2.3若三名学生制氧气,A生:加热10gKCIO2;B生:加热10g KCIO3和4gKMnO4;C生:加热10g KCIO3和4gKMn04;那位同学制氧的速度最慢?那位同学制出的氧气最多?

这样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的问题使学生的思维积极活跃。

2.3用试验的方法构建问题情境,引导探究。

巧妙的运用试验手段再现强化突出物质的各种变化,便于学生观察,学习和研究。

在探究学习盐酸的性质时设计这样一个试验:把两个鸡蛋分别投入盛有盐酸的烧杯中,结果鸡蛋在盐酸中跳舞,同学们惊讶。通过一个小试验把学生带人带人了一个奇妙的化学世界,激励他们寻求、探索其中的奥秘,使学生急切的想了解这究竟是什么原因。顿时学生的积极性激发起来了。尔后趁热打铁,让学生明确教学的内动力,清楚信息接受的不确定性。

3关注社会问题注重知识创新

课堂上的问题意识与合作探究不仅能让学生在课堂如沐春风,使学生思维活跃,而且能帮助学生再现实生活中激起探究和解决问题的欲望。

学习“燃料对环境的影响”这一课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化学问题情境:其中学校组织自然学科兴趣小组针对我县小清河内河水中的鱼类几乎绝迹的现象,进行了一次调查,包括实际调查和网上收寻,并取得了一些资料。

1、测定沿河工厂使用的燃料煤含量硫量为0,0046%。

2、了解煤燃烧后气体未经处理既排放到空气中,此地雨水明显呈酸性。

3、了解到沿河工厂将污水直接排入河中。

试分析鱼类几乎绝迹的原因。

设置这样一个与学生生活贴近的问题,将学生置身一个实际的情况之间,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并从该问题中学习科学兴趣小组的科学调查问题的方法,这种对知识的创新应用对学生是一种全方位的素质提高。

猜你喜欢
氧气创设情境
火星上成功制造出氧气啦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护患情境会话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地球上的氧气能用得完吗?
创设可操作得区域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