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课中如何创设生成教学

2009-08-27 07:06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2009年5期
关键词:政治课创设

李 迁

【摘 要】 当前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本文试图就生成性课堂教学的四大活动,即预设与生成,质疑与生成,情境与生成,总结与生成进行初步的阐述,以利于实现课堂教学创新,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 政治课 创设 生成教学

钟启泉先生说:“课堂教学应该关注在生长、成长中的人的整个生命。对智慧没有挑战性的课堂是不具有生成性的;没有生命气息的课堂也不具有生成性。从生命高度来看,每一节课都是不可重复的激情与智慧综合生成过程。”生成性教学是在弹性教学预设的前提下,在教学的展开过程中由教师和学生根据不同的教学情景,自主构建教学活动,促使教师和学生得到全面和谐发展的教学过程。那么,高中政治教师应如何科学有效地实施生成性课堂呢?现本文仅就生成性教学关系比较密切的四大教学活动,谈点看法。

一、精心预设,准备教学生成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奥苏伯尔说:“假如让我把全部教育心理仅仅归结为一条原理的话,那么我将一言蔽之:影响学习的唯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习者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应据此进行教学。”因此,教师要重视课前准备,充分挖掘教材,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心理认知水平和学习需求,把学生的差异性当成重要的生成性课堂资源来对待,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有针对性地实施生成性课堂教学。

例如,我在教“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这课时,就预设了三个问题:同学们知道每年的三月在北京有两大会议吗?这两会在我国政治生活中有什么作用?为什么?开门见山以时政热点为课堂教学导入,利用“两会”作为切入口,复习了旧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又顺势带出新内容“人民政协”。然后呈现探究材料,通过层层设问,让学生对政治生活中的“人大”“党委”“政府”“政协”四套班子的有关知识有一个串联的把握和联系,补充了教材没有的知识,实现了预期的生成目的。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我们的备课更要从着重于教师的“教”走向学生的“学”,而且更多地应为学生的“学”而预设,预设学生学习水平,估计学生会提出什么问题,喜欢什么样的学习方式,生活有怎样的体验,经过学生探究会有哪些偶然性问题以及教师的应变对策或练习会出现什么样的错误等情况,这些教师都应胸有成竹。只有这样才能为课堂生成做好心理、思想、知识方面的准备,因此说生成是来自教师预谋中的生成。

二、鼓励质疑,促进课堂生成

陆九渊说:“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问题意识的培养同样是生成性课堂的关键。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从教材中精心提炼出适合学生能力发展要求并能启迪学生思维的关键性问题,当学生的思维焦点凝结在问题中,便思维活跃,讨论激烈,从而达到课堂的高峰,提炼出教学生成的理想境界。

例如,在学习“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时,我用投影仪出示张三买了假药去找消费者保护协会,李四为了求赔而故意去买假货,选定了张三和李四如何维权的“冲突”目标,许多学生对张三的维权行为是肯定的,但对李四的行为则争论纷纷,莫一是处。教室里时而热闹非凡,时而出奇的沉静,学生在互动中到了“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的地步,这时,我抓住时机略作点拨,便能提炼教学生成,让学生深化对教材相关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与提高。

三、创设情境,引导课堂生成

思想政治课的理论性、思想性、政策性比较强,与学生生活实际有一定的距离,学生学习起来比较枯燥乏味,兴趣不高。再者,他们正处于认识世界的初级阶段,受知识结构和社会阅历的限制,如果我们只是讲解抽象的理论,学生就会望“师”兴“叹”,无法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师生互动。这样的课堂教学效果如何是不言而喻的,更不用说引导教学生成了。因此,教师要创设合理的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热情,使学生自主地参与到教学中去,成为课堂的主人,从而达到引导课堂生成的效果。我们要坚持以人为本,挖掘贴近学生、贴近生活的教学资源,创设融思想性、知识性、生活性、艺术性为一体的课堂教学情境,拉近学生和文本、教师、其他学生之间的距离,增强学生的好奇心,引导课堂生成。

例如,在教学“正确把握事物的因果关系”时,我创设了美国金融危机引起我国一些外向型企业倒闭的情境,指导学生分析美国的金融危机与我国现在经济困难的因果关系,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非常好,从而较好地把握了因果关系的实质,加深理解了因果关系的多样性和条件性。所有这些,都让学生感受到思想政治课本中的原理与观念离他们并不遥远,都是实实在在的道理,从而更好地激发了学习的兴趣。况且通过联系实际,还可以有目的地培养学生观察、联系、分析、说明实际问题的能力,形成对书本知识的综合、迁移、拓宽、升华,出现教师意料不到的生成效果,这样就有效地提高新课改下课堂的教学效果。

四、总结预设,为生成插上腾飞的翅膀

生成的教学由于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而且处于信息时代的学生总是掌握着大量的信息,所以在很多时候,会生成一些教师闻所未闻的知识,在这种情况下,有些教师为了不暴露自己的无知而不加以引导总结,就匆匆结课,这样就使生成缺乏升华的机会。一节课生成的知识、情感会很多,他们之间的关系也会很复杂,并且有的时候学生不清楚生成的结果,这些都需要教师加以引导总结,促使生成的东西再一次升华。

例如,我在教“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这课时运用了几张表格,把人大、政协、国务院、政府四者作了清楚的对比,知识总结归纳十分到位,在课堂结尾,还布置了学生课外探究:我国是否适用西方“多党制”,为什么?引导学生把课堂的内容带到课后探究,结合生活实际,组织材料论证,使我们的小课堂真正融入大社会,使我们的学生真正做到“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顺利贯彻了“贴近生活、了解社会、关注热点、融于实践”的理念,为生成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是新课程倡导的一个重要的教学理念,生成性课堂强调教学的过程性,突出教学的个性化建构,追求学生的生命成长,是一种开放的、互动的、动态的、多元的教学形式。课堂教学如果失去了它的生成性,那么课堂也就失去了弹性和生命力。我们在教学实践中要重视教学预设,创设教学情境,善待教学冲突,提炼教学过程,引导教学总结,关注每一节课的教学生成,让精彩的教学生成与我们结伴同行,同时也使我们的课堂教学因生成而变得美丽非凡。

参考文献:

[1]陈为.思想政治课教学[J],2004.4(11)

[2]王天一.外国教育史(下)[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3]吴正宪.引导学生探究新知识的艺术[N].中国教育报,2005.11(18)

[4]冯永忠.问题该由谁提出[N].中国教育报,2005.12(13)

(责编 袁 妮)

猜你喜欢
政治课创设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创设情境 提高效率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成为后方:江西小三线的创设及其初步影响
法制教育融入初中政治课的“四维一体”法初探
“简约数学”创设简约课堂
浅谈高考政治课改革的几点思考
行走在高中政治课的“精教”与“活学”中
思想政治课与素质教育
如何上好政治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