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奇飞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作为新课程的实施者——教师,在积极投身教改实践的过程中,必须不断变革自己的教学行为.本人结合自己在化学中的教学实践,谈一些做法与体会.
一、要实现“以教师教为中心”转向“以学生学为中心”
传统化学教学中,教师是课堂的中心,教师讲,学生听,学生是被动地学习,学习的主动性得不到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指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因此,在新课程教学中必须以“学生学为中心”,建立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创设基于师生交往的互动、互惠和对话的教学关系.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关心学生,尊重学生,促使学生把从生活世界和心灵世界中建立的主体意识迁移到知识世界中来;相信学生,在教学上让学生自主学习、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约束.
我们知道,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对于开放性、探究性的课题,可以让学生通过动手做实验来完成,也可以由学生走上讲台,教师回到学生中去,谦虚地聆听“小教师”讲课.在化学教学中,还可根据教学内容创设相应的情境,将大量的验证实验变为探索式实验,让学生身临其境或如临其境,有直观的形象可以把握,促使学生生动、活泼地学习.
这样教师既可发现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又使学生感觉到自己真正的成为了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体意识从内心建立起来.
二、要实现“以传授知识为主”转向“以提高素质为主”
传统化学教学中,教师把知识传授作为自己的主要任务和目的,把主要精力放在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上.随着现代科学知识的发展,教师要在短短的几年学校教育时间里把所教学科的全部知识传授给学生已不可能,而且也没有这个必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指出: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及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教学目标要真正体现知识、能力、态度的有机整合.在化学教学中,可让学生留心周边不良环保倾向,关心当今社会主要环保问题,增强环保意识;积极参与实践,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节约每一张纸,不随意丢弃塑料包装袋和废旧电池,保护环境,植树造林;为周边的环保提出合理化建议,协助政府和环保部门处理已污染的小河等.这种教与学的行为,不但使学生获得了知识,在实践中发展了能力,而且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丰富了学生的内心体验和心灵世界,培养了学生求实的科学态度与宽容的人生态度,从而使学生内心确立起对真、善、美的价值观.
三、要实现“以知识结果为主”转向“以探究过程为主”
传统化学教学中,教师只重视知识的结论,忽略知识的来龙去脉,有意无意压缩了学生对新知识学习的思维过程,而让学生去重点背诵“标准答案”.只注重知识结果的做法导致学生一知半解,似懂非懂,造成思维断层,降低了教学的质量.如有的教师喜欢直接告诉学生结论,并要求学生马上应用,甚至让学生一开始就做“变式题”,出现严重“消化不良”,加重了学生学习负担.重过程就是教师在教学中把重点放在揭示知识形成的过程上,暴露知识的思维过程,让学生通过“感知—概括—应用”的思维过程去发现真理,掌握规律.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学会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把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发现的有价值的问题及时记录下来,日后有了新的思索和发现,再逐条跟踪记录,这样日积月累,就可以形成探索的脚步,循着这样的脚步,学生也就一步步走上了成功的阶梯,并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和思维能力.
四、要实现“以统一教学模式为主”转向“以个性化教学为主”
传统化学教学中,备课用一种模式,上课用一种方法,考试用一把尺子,评价用一种标准.这种“加工厂”般的学生生产模式不符合学生实际,且压抑了学生个性和创造力的培养,导致现行课堂教学中的许多问题和矛盾的产生,正如世界上寻不见完全雷同的一对树叶一样,我们既找不到两个完全相似的学生,也不会找到能适合任何学生的一种教学方法.这就需要我们的教师去关注、去研究学生的差异,以便找到个性化教学的科学依据.如可以就同一问题情境提出不同层次的问题或开放性问题,以使不同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五、要实现“以死板的师长型脸孔为主”转向“以活泼的朋友型笑脸为主”
皮亚杰说:“没有一个行为模式(即使是理智的)不含有情感因素作为动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其情感直接影响学习的效果与质量.教师充分挖掘刺激学生心理的情感源泉,通过恰当的途径和方法,激起学生健康、积极的情绪体验,以优良的情感去波及和感染学生,促使学生自觉接受教育.
情感活动具有泛化扩散的规律.在一定时间和范围内,情感可以感染到一些人,移情到与此相关的一些物上,此即情感的感染和迁移功能.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校长肩负的重大责任对他的精神世界——他的道德情操、智力素质、意志品质提出了许多要求.其中一个最重要、最主要的品质就是:深深热爱孩子.”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情感教育最根本的途径是教师用爱心和真诚感人、育人,“情之感人往往超过理之化人”.教师应该善于将深厚的情感传递给每一个学生.为此,首先,要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心理学调查表明,积极的师生关系可促进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学生在学习中需要满足交往、沟通、探索的欲望,教师应该尊重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积极为学生提供交往、沟通和探索的机会.例如,在化学教学中,可以多给学生动手实验的机会,让他们在实践中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讨论和辩论时,让学生据理力争,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促使他们在相互交流中达到启迪思路、发展思维,动情、晓理、端行.教师要尽力做到对学生不指责、不呵斥、不急躁,多给予热情鼓励和引导.这样,学生就会“亲其师而信其道”,更加热爱学习.
其次,在课堂上,教师要以富有情感、生动形象的语言,点燃学生兴趣的火花,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感到教学内容生动有趣.教学语言要饱含对学生的引导,凝聚对学生的期望.这样,就会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总之,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我们应确立新的课程观,并在化学教学活动中采取相应的措施,力争实现一系列教学行为的转变.
(责任编辑:罗 艳)